《春風》教學反思(通用2篇)
《春風》教學反思 篇1
“課后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后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春風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春風教學反思一
今天早上第三節,在小多媒體教室上了一節“同課異構”課。課題是《春風》,作者為當代作家林斤瀾。
一、自我評價。本節課基本完成教學任務。利用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法、討論探究法體現得較好。課前我認真準備,制作課件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自我感覺課件制作還不錯。但這堂課上的不盡人意,有點遺憾。
整堂課設計合理,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講解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采用啟發式教學,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學生多次討論交流,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不足之處:朗讀教學,完成得不夠好。聽課文配樂朗讀錄音時,鼠標沒反應,好不容易點到位置上能播放了,聲音又太小,幾乎聽不見。管理多媒體教室的老師上來調聲音,不起作用。另一位老師又上來幫忙,聲音嗡嗡作響,噪音蓋過了朗讀聲。調試了半天還是以失敗告終,把聽朗讀錄音改成了指名學生朗讀。由于耽誤了時間,計劃學生選擇段落模仿朗讀這一程序也沒進行。由于本人心理素質差,當時情緒受影響。前面耽誤了時間,導致后面時間有點緊張,有前松后緊的感覺。
二、問題反思
1.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不夠強。如當時聽朗讀錄音時,發現不順利,應馬上改為教師范讀或學生朗讀,不至于耽誤那么多時間,導致后來時間不足,草草收尾。
2.提問面不夠廣。由于一部分學生不舉手,發言的總是那么幾個人。
三、教學重建
誦讀要加強。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齊讀等,采用多種朗讀形式反復朗讀,把朗讀貫穿于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討論交流要給足學生時間,充分展開,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發表意見、交流體會的機會。
春風教學反思二
《春風》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抓住春天的幾個典型變化,描繪了春天大地復蘇,小朋友朝氣蓬勃、健康成長的景象。我在上這課時,主要以朗讀為主,以提問的方式來理解兒歌的內容。
以“春”擴詞的方式導入,積累詞語:春天、春雨、春風、立春、春節。“春”以來到人間,你們是否發現它了?學生自由發言。討論春天的變化,感受生活。
以“自由讀”方式初讀課文, 邊讀邊用橫線畫出詩中所描寫的景物。接著提問:“春風輕輕吹著口哨來了,它給這些景物帶來了什么變化?”用波浪線畫出句子。指名讀、齊讀畫線句子,接著齊讀這一小節。過渡到第二小節,是什么在春天里給小朋友帶來快樂?“柳笛”“小燕子”“風箏”說出這些詞語后讀讀。相機指導朗讀,打著拍子齊讀這一小節。以個別讀、分組讀、男女對比讀的方式朗讀整首詩。
在上這節課時,我感到了無比的輕松和愉快!學生動筆動嘴地理解這首詩,感受著春天的新綠,以及春天給小朋友所帶來的快樂。
語文課朗讀是關鍵,以讀悟詩意。這首簡短的兒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開,這是好的開端。但是在指導朗讀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節奏上學生不易把握,總是強調注意別拖音。識字方面較難把握,本課帶“肖”字的讀音不完全相似,學生很難分辨。在不斷的教學過程中,掌握經驗加以指導。
《春風》教學反思 篇2
《春風》是一首歡快的春之歌 ,整首詩歌語言淺顯,通俗易懂。中間部分結構重復,可以讓幼兒學習仿編。
本活動我采用觀察圖片的方式讓幼兒通過具體、直觀的畫面理解詩歌的內容,再通過一個個具有引導性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表達的意境,如:“這上面畫的是什么季節?你們從什么地方看出是春天?”啟發幼兒從柳樹發芽,小草長出來了,花兒開放了燕子飛回來等春天特征,請幼兒談談自己對春天的認識。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的景色,重點觀察柳樹、桃花、小草發芽,幫助幼兒理解“吹綠、吹紅、吹來、吹醒”等詞的含義。進一步觀察春風吹來,哪些植物也變綠了?哪些花兒也開了?春風還吹來什么?通過觀察,使幼兒知道春天來了,很多植物都發生了變化,并了解這些植物的顏色。最后采用分段和整體學習的方法幫助幼兒記憶詩歌的內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詩歌的結構工整,語言具有韻律感,也便于幼兒的創編活動。首先幫助幼兒一起分析詩歌的結構,重點把握“吹x了”的句式,然后啟發幼兒思考:“春風一刮,除了吹綠什么?吹紅什么?”引導幼兒結合觀察活動所積累的知識經驗,說說自己的感受。接著我示范仿編:“吹綠了小草(吹紅了桃花)。”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用詩歌語言表達出來。
活動結束后,我認真的反思了一下,當孩子們不能達到我的要求時,我不應該急躁。我的急躁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影響了孩子們的情緒。小班的孩子需要的是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和老師溫柔親切的言語。在今后的工作中,對于一些突發事件,我應該耐心、冷靜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