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活動:豐收的日子
“豐收的日子”主題活動下的區域活動介紹——大班上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因此我們最近進行的就是有關秋天的主題,并且有個好聽的名字“豐收的日子”。我們在以前也進行過秋天的主題,但那時只是去認識了解水果、蔬菜的品種,感受秋天的水果和蔬菜真多。而我們現在開展的各種活動和區域中投放的材料則更注重讓幼兒關注糧食、蔬菜、種子等農作物的生產與勞動,體會豐收的喜悅;去探究植物的營養與人們健康的關系,培養孩子愛吃各種食品。我們班區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每一個區域都有一個想對應的墻面布置,即是為了美觀;也是為了起到暗示作用,告訴孩子這里是做什么的;更是讓幼兒參與互動、操作、展示,是天天在變化的,并能促進幼兒發展的墻面布置。
我們班區域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劃按照小主題的內容來劃分活動的區域,更有利于幼兒活動的開展。 接下來介紹具體的區域安排及設計的意圖。我們根據不同的小主題,將區域活動分成幾個大的區:
一、種子區:
在“豐收的日子”這個主題活動進行過程中,我們通過家園互動的形式,讓孩子們收集來各種各樣不同的種子,如何讓這些種子發揮充分的作用,不是單單的為收集而收集,只做展示用,讓孩子們和種子“親密接觸”起來,于是我們動了一些腦筋,在區域的開設中有了一些偏重,讓孩子在玩種子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種子,培養美感,提高數的能力。
1)種子變變變:
材料:各種顏色、大小不同的種子;顏色各異、大小不同的紙張;白膠;蠟筆等
操作:幼兒自主用種子粘畫、裝飾
意圖:讓幼兒在隨意用種子粘畫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嘗試進行細致工作,培養一定的美感。
2)穿珠:
材料:適合串珠的種子(較硬的種子可以用水泡發后使用)、串線、串珠、剪刀等
操作:幼兒將種子穿成各種物品,多是項鏈、手鏈等,也可以當作門簾。
意圖:在串珠過程中,讓幼兒鞏固和發展排序的能力。 3)豐收的田野:(主題墻面)
材料:各種豐收的果實(玉米、稻谷等),稻穗、小籃子。
操作:幼兒可以嘗試在墻面下的小凳子上剝帶殼的種子。
意圖:再現秋天田野的景象,觀察未經過加工的作物的原始狀態。通過剝米等活動,體驗到糧食“粒粒皆辛苦”,來之不易,產生要愛惜糧食的情感。 4):豆漿是怎樣做出來的
材料:豆漿操作圖解、石磨、搗藥杵、各種種子
操作:泡豆漿、磨種子
意圖:在磨磨做做的過程中,知道種子制作的食物,知道豆漿、芝麻糊等的操作過程,但這個區域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嘗試早先人們使用的工具,在玩中探索種子的秘密(展覽區的任何種子都可以拿來操作)。 5)種子分類
材料:各種種子、分類盒、記錄紙
操作:a按種子的名稱分類。b按種子的特征進行肯定與否定式的分類。
意圖:a側面讓幼兒辨認種子的外部特征、名字、認識種子的漢字并進行匹配。
b讓幼兒根據種子的特征,進行分類,并記錄,積累分類的經驗,并發展幼兒表征表現的手法。 二、豐收的菜:
這里全部都是有關各種菜的區域,有的為導學班活動做前期經驗積累的;有的是導學班活動結束后的延伸活動;有的是根據幼兒的興趣創設的……
比如:他們收集來各種廣告紙,對里面出現的食物進行分類:感知葷、素菜的概念,感受素菜與蔬菜之間從屬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