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社會領域活動:小椅子的表情
4、親自體驗。
(1)幼兒按桌到老師處領取魔法紙。
(2)教師觀察幼兒離開位子時推椅子的行為表現,發給相對應的表情畫。 (適當進行提示)
(3)幼兒刷畫,看表情。 預想及指導策略:對刷出笑險的幼兒,教師予以肯定其行為,給予鼓勵;對刷出哭臉的幼兒,教師引導其反思自己的表現,嘗試正確的方法。
(4)提問:我們的小椅子為什在笑? 分析 教師要注意對幼兒的行為表現進行隨機觀察,一方面要觀察幼兒接受理解的情況;另一方面,還要根據幼兒所反映出的問題,給予再次的提示,和引導,使幼兒的常規行為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特別是針對“推”這個動作,一定要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中去體驗。
同時,幼兒在刷畫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進一步幫助幼兒感知畫中的表情與自身行為的直接關系。指導幼兒調整自己的行為,肯定幼兒積極的表現,使他們對遵守推椅子的常規產生興趣,進而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結束環節。
(1)將椅子放在~起,比比誰的笑聲最大。
(2)請幼兒將椅子搬固原位,去盥洗室。
分析 此環節是為了讓幼兒感受快樂,肯定自我,并培養幼兒將所學的本領遷移運用到實際的活動申表,鞏固他們在活動中取得的新經驗。
活動點評
在小小班進行有效的常規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對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搭建適宜的支架,使幼兒變被動為主動,進而去自覺地理解,接納并遵守相應的規則呢?
教師在本次活動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使幼兒在玩情景游戲的過程中,學習理解,感受和掌握新經驗。小椅子擬人化的設計手法,加上適宜的情境支持,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教師通過賦予小椅子以感情,從情感入手,嘗試通過哭臉和笑臉兩種幼兒喜歡并能理解的形象,引導幼兒在自己的行為與小椅子的表情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這樣的方法對于幼兒從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要求,變為因產生情感共鳴而去主動地愛椅子,去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行為等方面,都是十分有效的。(天津市河西區第一幼兒園 焦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