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認識圖形(精選4篇)
小班數學:認識圖形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長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狀特征,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2、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幼兒能夠區分圓形、長方形和三角形,知道它們的特征。
2、通過游戲知道圖形的特征,并能夠從生活中發現圖形能及時說出來。
活動準備:
顏色不一樣的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土坑",以及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的"木板";小熊的家;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的餅干活動過程:
一、集體認識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
二、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們,昨天我們的好朋友小熊家剛建好了房子,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做客呢,我們一起出發吧﹗要跟著老師哦,不能走丟咯。"放音樂,幼兒跟著老師有秩序的走。
2、師:"哎?前面是什么呀?怎么那么多的小坑啊?小坑都是什么形狀的呀?"幼兒回答。師:"那我們來像個辦法將小坑填滿吧﹗""好"師:"路邊有好多的木板,我們就用木板來鋪路吧﹗"幼兒鋪路,教師提醒:"你們可要動動腦筋哦﹗什么樣的木板放到坑里才正正好。"3、師檢查小路有沒有鋪好,請幾個小朋友回答:"你們用什么形狀的木板鋪路的呀?"小路修好了,帶領幼兒走在木板上,邊走邊說走的是什么圖形。
三、到小熊家做客我們沿著小路到了小熊的家,快去看看小熊為我們準備了什么好吃的吧﹗幼兒回答: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餅干。
小班數學:認識圖形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此次集體備課,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備課與上課的一體化。
2、通過彼此的討論和交流,確定數學活動《認識圖形》的目標、流程與各環節。
3、使集體備課的過程成為教師合作、實踐、創新的研究過程,從而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
活動過程:
一、介紹活動內容
主持人:今天我們研討的內容為《認識圖形》,這是一節數學活動。首先請林園老師來介紹一下這節活動的原始教案,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它的目標與各環節、流程是否適合我們現在小班的實際情況,可以在它的基礎上做哪些更改和修繕?
二、確定活動的重難點目標
問題1: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大家討論一下《認識圖形》這節活動的重難點目標應該定位在哪里?(教師討論)
目標更改為:
1、認識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知道他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征。(重點目標)
2、學習用圓點進行點數,感知數與量的對應。(難點目標)
三、討論教學過程
問題1: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式導入比較合適?(教師討論:出示實物)
問題2: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話對四種圖形的特征進行概括?
小結:幼兒在生活中接觸到許多他們感興趣的物品,包括吃的、玩的,在《綱要》中指出可以挖掘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一般來說孩子們對所熱衷得事物感興趣的程度更大些,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從生活學習中學習物品的形狀,這種游戲化的形式能更促進幼兒參與活動。
問題3:根據我們開始定的重難點目標,我覺得原始教案的后半部分與我們的目標脫離,因此我們應該增加哪些環節來鞏固重點目標,突破難點目標呢?
大家暢所欲言
小結:剛才大家的討論都很激烈,通過討論大家基本達成共識,就是將后面的環節進行替換,換成幼兒用書的操作,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來加深幼兒對于4種圖形的認知。
三、確定更改后的教案
問題1:活動的重難點目標?
1、認識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知道他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征。(重點目標)
2、學習用圓點進行點數,感知數與量的對應。(難點目標)
問題2:活動的導入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的各環節?
1、通過復習圓形和三角形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3、幼兒用書的操作。
問題3:活動的延伸部分?
到區角李,用四種圖形來變一變,看看可以變出什么東西?
四、模擬上課
五、總結:通過今天的集體備課,大家明確了數學活動《認識圖形》的目標與教學環節,我們指導并不是所有的教案都適用于我們的孩子,我們要根據班級孩子的實際情況對教案進行更改和修繕后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小班數學:認識圖形 篇3
設計意圖:
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初步認識方形和圓形,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形狀。
活動目標:
1、能初步認識方形和圓形的基本特征。
2、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一張機器人畫像(由若干個方形和圓形組成,大小不一);若干個方形和圓形卡片;教師教具2張大型卡片。(一張方形,一張圓形); 圓形和方形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幼兒觀察并探索圖形的特征。
1、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來我們實驗幼兒園做客,小朋友們想不想認識下?(想)
2、出示機器人畫像,請小朋友自由觀察。
二、認識方形和圓形
1、教師的提問中說出圖形的特征。
教師出示圖形卡片提問:現在老師要變魔術啦,小朋友們小眼睛看仔細(從機器人身上取下一個方形)小朋友想不想摸一摸?(請一位幼兒上臺觸摸,并自由說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師有目的的指導幼兒摸方形的邊和角,(扎扎的,尖尖的)教師引導幼兒知道這個尖尖的地方叫做角,數數有幾個(4個)有幾條邊?(4條)。所以啊,這個圖形就叫----“方形”。
3、提問1:咦,小朋友們再來看看,這個圖形寶寶有沒有角,他的邊是怎么樣的(光光的,圓圓的)讓幼兒觸摸圖形卡片。(自由回答)教師總結這個圖形是圓形。
三、游戲:圖形對對碰
1、老師指到哪里幼兒說出名稱,并回答機器人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
2、分卡片幼兒根據教師指令拿出相應卡片,教師檢驗是否正確。
四、積木分類
五、幼兒根據觀察,說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圓圓的、方方的。
六、活動結束
小班數學:認識圖形 篇4
我們班孩子在剛開始,感知圖形的顏色時候,他們還是區分的比較好的,可是在接下來感知形狀的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把形狀和顏色混在一起了,對于圖形的形狀搞不清了。
我們班的小朋友他們能夠分辨清楚圓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難一區分,后來我一一給他們講解,他們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許由于小班幼兒入園才幾個月,一些行為習慣的訓練還沒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轉移等特點,所以對于進行游戲活動的材料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著操作材料在參加活動,影響了活動的效果,過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慮不周,而至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只是活動的設計上還得動一番腦筋,有待改進。
對于這次開展的教學活動,雖然有不經人意之處,但是經過這次活動前前后后摸索學習,讓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鍛煉才會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