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小手小腳玩一玩
設計意圖: 律動表演音樂元素,即用身體的動作表現音樂的節奏、風格、曲式結構、樂句的長度等,主要讓幼兒用大肌肉活動練習和小肌肉活動的協調去探索各種身體運動的可能性,針對同一個要求的動作可以用不同的肢體姿態去完成,在運動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因此,選擇了一段呼吸明顯的音樂,讓幼兒邊聽邊感受,邊做動作,在玩音樂的同時難度逐漸加大,循序漸進,達到活動目標。活動目標:1.感知音樂的進行與停頓。2.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嘗試根據提示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3.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活動準備:1.白紙、記號筆一支。2.音樂。活動過程:(一)導入活動,激發活動興趣。教師:寶寶們,我們聽著音樂出發吧。(二)聽音樂,感知音樂樂句。教師:我們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吧。你們發現什么秘密?1.聽一聽,畫一畫,以圖譜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樂句。(1)教師在白紙上根據旋律畫樂句.(2)再次聽音樂,貼上停頓標記。 教師:現在我們再來聽一聽,在音樂停頓的時候我來做個標記。2.走一走,用身體動作表現樂句的進行與停頓。教師:有的時侯要走,有的時侯要停一停,停的時侯可以做什么動作呢? 3.教師帶領孩子們在教室中聽著音樂走一走。 4.創編走路的動作,并再次進行游戲。教師:我們除了這樣走,還可以怎么走?(三)認識四肢,探索身體動作的可能性。教師:你們知道什么是四肢嗎?我們要玩一個幾肢著地的游戲。(四)嘗試玩音樂游戲《幾肢著地》。1.教師示范游戲的玩法。2.教師和幼兒一起探討不用四肢著地的動作,并嘗試表演。教師:我們除了四肢可以著地,身上還有哪里可以著地的呢?(五)師幼邊聽音樂邊游戲走出教室。活動延伸:1.家園共育:可以和父母、同伴一起加快速度來玩一玩。2.區角活動:探索其他動作的可能性,如膝蓋對膝蓋、兩個人三條腿、耳朵對耳朵等,都可以作為游戲的拓展。活動建議:平時和孩子一起探索身體的秘密,認識各部位的名稱及功能,聽著音樂玩一玩游戲,如音樂停用手指出口令中的身體部位。活動點評:本次活動選用的是奧爾夫音樂,奧爾夫音樂的教育理念是在強調快樂、強調操作、強調元素性、強調原本性的理念下帶領幼兒在快樂的音樂的世界里,盡情地體驗享受音樂帶來的歡樂。本次活動以“玩音樂”為教學的主線,一切以游戲的形式開展音樂活動。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要將音樂和寶寶溝通起來,就要在音樂和寶寶之間架設一座興趣的橋梁,而“玩音樂”恰恰能夠做到這一點。(一)選材內容體現一個“值”字。“值”,就是有價值。寶寶喜歡什么音樂?什么樣的音樂才是有價值的?可以歸為一下幾點:1.必須好玩,能真正喚起寶寶的興趣,真正充滿童趣。2.必須好聽,要結構精巧完整;形象準確生動;旋律流暢上口;風格特征鮮明。3.必須易學,寶寶能一學就會,基本沒有障礙。4.必須在音樂方面或寶寶的認知、情感、社會等方面具有明確的教育價值和教育目標。只要教師有心,肯定能發現和挖掘出好多有價值的教材來。比如本次活動,黃老師就選擇了“和自己的身體”來一起玩游戲,身體的停頓、幾肢著地、身體著地,通過游戲的循序漸進,寶寶充分感受到了音樂樂句的呼吸,并能準確地表現樂句的進行與停頓。雖然是熟悉不變的旋律,可寶寶們卻能百玩不厭,興趣不減,在這樣“玩音樂”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發展了多方面的能力。(二)教學策略體現一個“活”字。小班的寶寶天真可愛、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所以黃老師在組織音樂游戲時,注意了動靜交替、情景交融,運用了多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寶寶在聽、看、辨、唱、動等各種趣味實踐中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和表現音樂。如本次活動中,黃老師和寶寶用身體的停頓來感受音樂、一起畫圖譜來理解音樂、玩“幾肢著地”來表現音樂,不同的教學策略讓寶寶在不斷的變化中始終保持著對音樂游戲濃厚的興趣。(三)情感培養體現一個“悅”字。音樂游戲開展得如何,我想最終要看寶寶喜愛不喜愛玩這個游戲,看他們在活動中是否輕松愉快地“玩”了。小班的寶寶本身就喜歡和自己的身體做游戲,這個游戲又給了他們充分的自主權,同時,黃老師也把自己融入進了寶寶群,和寶寶一起身體著地,教師和寶寶始終處于一種交互、密切、和諧的狀態中,寶寶們充分體驗到了音樂游戲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