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娃娃》教案(通用16篇)
《好娃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逐步對歌曲的開始和結束作出正確反應。
2、愿意學唱歌曲,學習尊重家人。
準備材料:
歌曲《好娃娃》、鋼琴、磁帶
重點難點:
聽琴聲對歌曲的開始和結束作出正確反應。
活動地點:
活動室
活動形式:
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
1、聽音樂搬椅子走步,將椅子擺放成半圓形。
2、聽老師彈琴,復習歌曲《我上幼兒園》。
3、學唱《好娃娃》。教師先放幾遍錄音機,讓幼兒熟悉曲調和歌詞。老師彈琴,師幼一起學唱歌曲,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提醒幼兒哪兒開始,哪兒結束,要控制好。
4、幼兒分組表演歌唱《好娃娃》。
5、做音樂游戲《小手拍拍》,結束音樂活動。
《好娃娃》教案 篇2
活動類型:
音樂活動
活動內容:
舞蹈"我們是祖國的好娃娃"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充分享受快樂體驗,增強集體意識。
2、發展幼兒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
3、引導幼兒根據歌詞編動作進行表演,初步嘗試跳雙圈舞。
活動準備:
錄像帶、多媒體設備、錄音機、手花、場地布置、圖片。
活動程序:
一、導入
1、復習歌曲,引起興趣
談話:"今天王老師和大家一起開心地做游戲我心里可高興了,你們高興嗎?那我們一起唱一支快樂的歌好嗎?"
二、展開
1、根據歌詞編動作
教師:"這首歌里唱了些什么?你覺得用什么動作來表現才好呢?讓我們邊唱邊想。"(一起演唱教師貼圖)
教師:"整首歌曲你唱完后有什么感覺?那我們編的動作也應該是歡快活潑的。你最喜歡哪一句啊?你就給那一句編上活潑的動作。"(引導幼兒集體編動作,提示幼兒按手花的方向作動作)
2、幼兒集體表演
教師:"跳著自己編的舞蹈你心里有什么樣的感覺啊?"(很自豪很高興)
3、看錄像,了解雙圈舞的基本跳法
(1)引導幼兒自己想辦法,可以展成什么隊形表演。幼兒說出那種隊形教師就及時給與肯定并畫出圖解。
(2)看錄像
教師:"好咱們就來看一段錄像,看看錄像中的小朋友是怎樣跳雙圈舞的?"
4、學習兩個基本隊形
提問:"他們在跳雙圈舞時有兩個地方隊形有了變化,你發現了嗎?"
(1)小魚游是兩個小朋友面對面轉了一圈,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請個別小朋友來試一試。
(2)最后一句"好娃娃"是兩個小朋友搭起山洞,兩個小朋友鉆洞,很有意思是嗎?就像小朋友玩過的火車鉆洞的游戲一樣。
5、嘗試跳雙圈舞。
(1) 引導幼兒站在雙圈上,觀察地上的圓點及箭頭方向
熟悉認識場地的布置。
(2)引導幼兒單獨練鉆洞動作。啟發幼兒想:"誰先來搭洞誰來鉆?
(3)完整練習(放音樂一遍)
三、結束
1、跳集體舞(放音樂連續跳兩遍)
2、增強集體意識教育
教師:"和大家一起跳舞的感覺是不是和自己一個人跳舞的感覺不一樣啊?有什么不一樣你說說?"
:我們是一個大集體,大家一起跳舞很快樂,所以我們小朋友都很愛我們的集體喜歡每一個小朋友是嗎?幼兒園里還有很多小朋友呢,我們把這樣快樂的舞蹈教給他們,把快樂和幸福帶給他們好嗎?給老師們再見!(放音樂出教室)
《好娃娃》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用歌聲來表達對爺爺、奶奶的尊敬和關心。
2、愿意學學歌中好娃娃,在家中做個關心老人的好孩子。
二、設計思路:
品德教育要成為幼兒人格的一部分,除了幼兒園內的教育和活動外,更重要的是在實際生活中形成孩子們自覺的行為。此教材就是把尊敬、關愛老人的認識和行為延伸到幼兒的家庭生活中去。通過聽聽、說說、唱唱、發揚和肯定了幼兒在家中的敬老行為,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延伸。
三、活動建議:
欣賞歌曲一理解內容一學唱歌曲,表達情感。
1、在音樂區中播放歌曲錄音引起幼兒的興趣。
2、在音樂活動中告訴幼兒這首歌的名字“好娃娃引導幼兒說說好娃娃好在哪里?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用清晰的聲音清唱一遍歌曲。重點在引導幼兒理解;給爺爺吃蛋糕是因為“爺爺年紀大,嘴里沒了牙”,給奶奶搬凳是因為“奶奶年紀大,頭發白花花”,使幼兒進一步知道爺爺奶奶年老體弱,需要照顧,同時也肯定了好娃娃的行為,鼓勵幼兒學習他。
3、師生一起邊聽錄音邊拍手,進一步熟悉曲調和歌調。
4、老師彈琴和幼兒一起唱唱這首歌曲。
5、啟發幼兒還可以把這首歌唱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聽。
《好娃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養成喜歡在集體面前歌唱并單獨表演的習慣。
2、探索與歌詞內容相一致的歌曲表演動作。
活動準備:
歌曲《好娃娃》。一個茶杯,一張凳子
活動過程:
一、用簡單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師:小朋友在家幫助爺爺奶奶做了什么事?他為什么要幫助爺爺奶奶做事?爸爸、媽媽怎么夸獎他的`?
幼兒回答完后,教師整理加工成歌詞朗誦給大家聽。
二、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讓幼兒認真聽歌詞。
2、幼兒跟隨教師按節奏念歌詞。
3、幼兒跟隨老師輕聲學唱,熟悉后,聲音可以稍微響一些。
三、引導幼兒為歌曲創編動作。
教師鼓勵幼兒根據歌詞自己想動作,并能邊唱邊做出來。幼兒做動作時,教師不做,以免幼兒模仿,限制了他們的創造性。最后,引導幼兒選出幾個大家都滿意的動作,自己串聯起來跳一跳,編成歌表演。
四、學習與他人合作進行歌表演。
1、教師與個別幼兒分角色表演。教師扮演“爺爺”、“奶奶”,在唱前兩段歌詞中的第一句時,讓其他幼兒幫唱。另請一位幼兒”扮演小朋友“,唱兩段中第二句,邊唱邊做動作。第三段仍由小朋友唱,或全班幼兒齊唱。
2、教師和全班幼兒表演,表演方法與上相同。
3、幼兒兩人一組分角色表演,讓幼兒自己商量分配角色,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4、按小組分角色表演。
《好娃娃》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認識四份休止符,有節奏的念兒歌《做個好娃娃》,用打擊樂器領奏、合奏。
教學目標
1.感受和認識四份休止符。
2.按節奏念兒歌。
3.演奏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紅眼睛綠眼睛》的游戲
二、學念兒歌。
1.教師一拍一拍的有節奏的出示綠牌、紅牌,指導學生看見綠牌念“ga”,看見紅牌念“m”,模仿鴨子交出聲或不叫出聲。
2.請學生將鴨子的聲音換成其它動物的叫聲,如青蛙、小雞、豬、貓等繼續按教師的節奏發聲或不發聲。
3.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有節奏的出示紅牌或綠牌。
4.學生跟教師學念兒歌。
三、認識四分休止符
1.音樂中的聲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兩拍x 。音樂中的靜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
2.再用“x”替代綠牌,用“0”替代紅牌,看著節奏譜,念兒歌。
四、打擊樂器演奏
1.請學生用一件打擊樂器替代一種動物的叫聲,鼓勵學生自己選擇、判斷。
如:碰鈴與小黑雞,雙向筒與小青蛙,鈴鼓與小白豬,三角鐵與小花雞,響板與小黃鴨等,可以有多種方案。
2.邊念兒歌邊用打擊樂器伴奏
3.將學生分組,一部分學生念兒歌,一部分學生擔任齊奏與領奏
4.換一種節奏演奏打擊樂器。
如: x 0 0 x x x 0
5.請同學自己設計節奏并表演。
五、復習歌曲《紅眼睛綠眼睛》
1.復習歌曲《紅眼睛綠眼睛》。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紅眼睛綠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出準確休止。
課堂小結:認識了多種打擊樂器,還知道了四分休止符,今天我們的收獲還真不少啊!
《好娃娃》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認識四分休止符,有節奏的念兒歌《做個好娃娃》,用打擊樂器領奏、合奏。
教學目標
1.感受和認識四分休止符。
2.按節奏念兒歌。
3.演奏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紅眼睛綠眼睛》的'游戲。
二、學念兒歌。
1.教師一拍一拍的有節奏的出示綠牌、紅牌,指導學生看見綠牌念“ga”,看見紅牌念“m”,模仿鴨子叫出聲或不叫出聲。
2.請學生將鴨子的聲音換成其它動物的叫聲,如青蛙、小雞、豬、貓等繼續按教師的節奏發聲或不發聲。
3.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有節奏的出示紅牌或綠牌。
4.學生跟教師學念兒歌。
三、認識四分休止符
1.音樂中的聲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兩拍。音樂中的靜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
2.再用“x”替代綠牌,用“0”替代紅牌,看著節奏譜,念兒歌。
四、打擊樂器演奏
1.請學生用一件打擊樂器替代一種動物的叫聲,鼓勵學生自己選擇、判斷。
如:碰鈴與小黑雞,雙向筒與小青蛙,鈴鼓與小白豬,三角鐵與小花雞,響板與小黃鴨等,可以有多種方案。
2.邊念兒歌《做個好娃娃》邊用打擊樂器伴奏。
3.將學生分組,一部分學生念兒歌,一部分學生擔任齊奏與領奏。
4.換一種節奏演奏打擊樂器。
5.請同學自己設計節奏并表演。
五、復習歌曲《紅眼睛綠眼睛》
1.復習歌曲《紅眼睛綠眼睛》。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紅眼睛綠眼睛》在四分休止符處準確休止。
課堂小結:
認識了多種打擊樂器,還知道了四分休止符,今天我們的收獲還真不少啊!
《好娃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愿意自己整理玩具、圖書。
2.知道東西用玩后,要放回規定的地方。
3.初步學習整理學習、生活用品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幼兒園整理過玩具,圖書。
2.自制幼兒自己脫衣整理、自己穿衣等情境的錄像或圖片(具體見下面的`提問)。
3.閱讀材料2《我是好娃娃》。
活動過程
1.播放錄像(或出現圖標),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剛剛你們看到了誰?(小不點)她在什么地方?(午睡室)
她在干什么?誰給小不點解紐扣、脫衣服、脫鞋子?(自己)
衣服脫下怎么放?鞋子脫下怎么放?
誰給小不點脫衣拖鞋?(小不點自己穿衣、穿鞋)
--幼兒討論后小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不點真能干。
2.結合閱讀材料2《我是好娃娃》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討論,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故事里講了什么事情?寶寶能干嗎?為什么?玩具放在什么地方?書、衣服、垃圾呢?
--幫助幫助幼兒理解每樣東西應該分別放在固定的地方。
3.兒整理圖書、玩具、椅子、書包等,進一步幫助幼兒體驗每樣東西應該分別放在各自的地方。
提示語:你們能像圖書中的寶寶一樣把這些東西也送到他們自己的家嗎?
4.參觀幼兒整理的活動室,教師及時點評,引導幼兒體驗整潔、舒適的環境。
活動建議與提示
1.可以直接結合圖書講述故事導入活動。
2.在一日生活中,提醒幼兒隨時做到無歸原處。
3.建議家長聽孩子講故事,和孩子一起收拾、整理家庭小屋。
《好娃娃》教案 篇8
教案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教幼兒學會較準確地唱歌。
2、通過學習歌曲,激發幼兒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音樂表現力。
活動準備:
提前聽錄音、錄音機、磁帶、有關情境表演
活動過程:
教案流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給你介紹一位懂禮貌,尊敬老人的好娃娃,你猜猜他平時的表現是怎樣的?(啟發幼兒結合平時對待老人的態度,猜猜好娃娃的表現。)
二、在音樂聲中情景表演,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并初步感受歌曲。提問:
1、爺爺是怎樣的?好娃娃是怎樣對待爺爺的?爺爺高興嗎?用同樣的方法啟發孩子說奶奶。
2、好娃娃帶來了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3、爸爸媽媽看了是怎樣的態度?是怎樣說的?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回答用歌詞進行總結。
三、幼兒學唱歌曲。歌曲的題目叫做《好娃娃》在此環節中解決重難點。
1、教師示范唱一遍。
2、請幼兒跟唱。
3、請幼兒集體唱。
四、按節奏念兒歌《做個好娃娃》
1、導言:歡迎來到“好娃娃”的聚會,來到這里的每一位小伙伴都要“做個好娃娃”!怎么樣才能做個“好娃娃”呢?我先來聽聽“小黑雞”是怎么說的吧!
2、老師讀第一段兒歌。
3、請學生回答。
4、請學生按節奏讀第一段的兒歌。
師:讓我們也來做個不亂倒垃圾的好娃娃吧!
5、指導讀得不準的地方。
6、全班再讀。
7、師生對讀,按書上“領”和“齊”的要求進行。
8、師生評價。
9、師生共同按第一段的方法讀第二段的兒歌。
10、以個別學生領,其他學生齊讀的方式再讀第二段兒歌。
11、同桌間相互合作一起把第三、第四段的兒歌自己讀一讀,可以按“領”和“齊”的方式交替進行。
12、檢查學習效果,請學生展示念三、四段的兒歌。
13、學生互評,老師獎勵。
五、用打擊樂器演奏(《做個好娃娃》樂器伴奏)
1、分四人小組討論:你會用什么樣的打擊樂器來伴奏,念兒歌呢?
2、請學生嘗試用打擊樂器演奏。
3、小組練習。
4、小組展示。
六、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在學會兒歌的同時認識了四分休止符,并能夠在兒歌中準確的讀奏。讓我們再次用打擊樂器伴奏兒歌,結束今天的音樂課吧!
《好娃娃》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情景表演理解歌曲內容,初步學唱歌曲。
2、知道要尊敬老人,對老人有禮貌。
教學準備:
1、課前教能力較強的幼兒情景表演
2、情景表演所需的道具:茶杯、小凳
3、娃娃家所需材料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給你介紹一位很能干的小朋友,他人見人愛,每個人都夸他是一個懂禮貌,尊敬老人的好娃娃,那你知道為什么大家都這么說嗎?你猜猜他平時的表現是怎樣的?(啟發幼兒結合平時對待老人的態度,猜猜好娃娃的表現。)
師:剛剛大家都說了他的表現,今天老師把他請來了,請看他的表現。
二、在音樂聲中情景表演,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并初步感受歌曲。
教師提問:
1、好娃娃帶來了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2、爺爺是怎樣的?好娃娃是怎樣對待爺爺的?爺爺高興嗎?(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所說清唱:爺爺年紀大,嘴里缺了牙,我給爺爺倒杯茶呀,爺爺笑哈哈)用同樣的方法啟發孩子說奶奶。
3、爸爸媽媽看了是怎樣的態度?是怎樣說的?(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所說清唱:爸爸和媽媽,齊聲把我夸,尊敬老人有禮貌呀,是個好娃娃)
三、幼兒學唱歌曲。
師:老師給它編成了一首很好聽的歌,你想學嗎?(想)歌曲的題目叫做《好娃娃》。
1、教師示范唱一遍,個別幼兒能根據剛剛表演跟唱的一起唱。
2、請幼兒跟唱。
3、請幼兒集體唱。
4、教師和幼兒一起再唱。
四、延伸教學:辦家家
師:剛剛那個好娃娃對待老人可有禮貌了,那你是怎樣做的呢?(請幼兒說說,提醒他們要做個尊敬老人懂禮貌的好娃娃。)
師:我請每一組小朋友組成一個家庭,輪流做好娃娃,好嗎?(角色游戲:辦家家)
《好娃娃》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激發幼兒尊敬爺爺奶奶,愛老人的情感。
能力目標:提高幼兒對歌詞的理解能力。
知識目標:引導幼兒了解前奏和間奏。
重點:
學會歌曲《好娃娃》。
難點:
自如地跟著伴奏進行歌表演。
教學準備
圖畫三幅(爺爺、杯子)(奶奶、凳子)(爸爸媽媽大拇指)、鋼琴、布娃娃。
教學過程
導入:出示小班孩子都喜愛的布娃娃“晶晶”,“晶晶”是個很懂禮貌的孩子,我們來看看她都做了什么事情啊?
展開:
1、出示圖片“爺爺和杯子”,請小朋友猜猜,晶晶給爺爺做了哪些事情啊?
請幼兒觀察圖片,發現答案藏于圖片中,讓幼兒體驗找到答案的成功的心情。教師及時鼓勵積極動腦筋的幼兒。
2、請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中“爺爺”是什么樣的?(牙齒缺了兩顆),那么,爺爺為什么缺牙了呢?引導幼兒說出爺爺是因為年紀大了,才缺了牙。
教師跟幼兒總結出歌詞:“爺爺年紀大呀,嘴里缺了牙,我給爺爺倒杯茶呀,爺爺笑哈哈”
3、教師運用幼兒跟隨鋼琴旋律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填上歌詞內容。
4、同樣的方式方法完成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學習,每個環節都請幼兒多觀察、多交流、多說想法,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的思想。
5、教師將3段連續起來進行跟伴奏范唱,請幼兒認真聽;
跟幼兒探討,老師在一開始播放音樂,但是不唱,這叫:前奏,中間不唱的時候,是間奏,解決本教學的難點。
6、師幼一起跟伴奏歌表演,教師用豐富的表情、夸張的動作,吸引幼兒學習,“寶貝們,我們比賽一下,誰是今天的大明星!”
結束:請布娃娃“晶晶”來評價孩子們的表演,以擁抱孩子的方式來鼓勵孩子。
《好娃娃》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在有伴奏的情況下獨立地唱準曲調,養成喜歡在集體中歌唱,也喜歡獨立地在大家面前表演的習慣。
2、探索與歌詞內容相一致的歌表演動作,并練習合拍地表演。
3、初步學習與同伴商量,分配角色,并一同合作、協調地進行歌表演。
教學準備:
1個茶杯、1張凳子。
教學過程:
1、用簡單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小朋友幫爺爺奶奶做了什么事?他為什么要幫爺爺奶奶做事?爸爸媽媽怎么夸獎他的?幼兒回答后,教師整理、加工成歌詞朗誦給大家聽。
2、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吐字要清楚,讓幼兒聽清歌詞。
(2)幼兒跟隨教師按節奏念歌詞。
(3)幼兒跟隨教師輕聲學唱。
3、引導幼兒為歌詞創編動作。教師鼓勵幼兒根據歌詞自己想動作,并能邊唱邊做出來。幼兒做動作時,教師不做,以免幼兒模仿,限制了他們的創造性。
4、學習與他人合作進行歌表演。
(1)教師和個別幼兒分角色表演。教師扮“爺爺”“奶奶”,在唱前兩段歌詞中的第一句時,也可讓其他幼兒幫忙唱。另請一名幼兒扮演“小朋友”,唱兩段中的第二句,邊唱邊做動作。第三段仍由“小朋友”唱,或全班幼兒齊唱。
(2)教師和全班幼兒表演,表演方法與上相同。
(3)幼兒兩人一組分角色表演,讓幼兒自己商量分配角色,教師適當給予幫助。
(4)按小組分角色表演。每組五人,分別扮演歌曲中的五個角色。幼兒扮演時,教師輪流到各組參與教學,和某一幼兒共同扮演一個角色,以自己的情緒感染幼兒。
《好娃娃》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 通過學習歌曲,理解歌詞內容,學會較準確地唱歌。
2. 培養音樂節奏感及表現力,能用簡單的動作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3. 通過歌詞旋律,激發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用簡單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1.提問:
(1)小朋友幫爺爺、奶奶做了什么?(2)他為什么要幫大人做事?
(3)爸爸媽媽是怎么夸獎他的?
2.教師將幼兒的回答整理,加工成歌詞,朗誦給幼兒聽。
二、教唱歌曲《好娃娃》。
三、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創編動作。
1.鼓勵幼兒自主創編動作,表揚能邊唱歌曲邊做動作的幼兒。
2.在幼兒表演時,教師注意觀察,請表演出色的幼兒上前利用道具做表演。
3.教師提取幼兒的精彩動作創編成一套完整的動作。
四、組織幼兒進行合作表演。
師:“學會了歌曲,那你們愿意和你們的好朋友一起來演唱這首好聽的歌曲嗎?”
活動反思:
在問小朋友們他們是否是好娃娃的時候,他們都認真的回答自己是個好娃娃,并會做一些好娃娃才會做的事,詢問他們能為爺爺奶奶做什么的時候,他們回答的都很好,也有小朋友回答出了歌曲里的歌詞,我們便順水推舟的念起了歌詞,在熟悉歌詞之后,幼兒能夠輕輕的跟著我哼唱出歌詞和旋律的內容,在之后的演唱里也能做到唱的很好。后來在下午的復習中,小朋友們也唱的很棒,不僅記住了歌詞,還唱對了旋律。
《好娃娃》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激發幼兒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2、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音樂表現力。
3、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教幼兒學會較準確地唱歌。
活動準備:提前聽錄音、錄音機、磁帶、有關情境表演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給你介紹一位懂禮貌,尊敬老人的好娃娃,你猜猜他平時的表現是怎樣的?(啟發幼兒結合平時對待老人的態度,猜猜好娃娃的表現。)
二、在音樂聲中情景表演,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并初步感受歌曲。提問:
1、好娃娃帶來了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2、爺爺是怎樣的?好娃娃是怎樣對待爺爺的?爺爺高興嗎?用同樣的方法啟發孩子說奶奶。
3、爸爸媽媽看了是怎樣的態度?是怎樣說的?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回答用歌詞進行總結。
三、幼兒學唱歌曲。歌曲的題目叫做《好娃娃》在此環節中解決重難點。
1、教師示范唱一遍。
2、請幼兒跟唱。
3、請幼兒集體唱。
四、延伸活動:辦家家
《好娃娃》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激發幼兒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2、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音樂表現力。
3、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教幼兒學會較準確地唱歌。
活動準備:提前聽錄音、錄音機、磁帶、有關情境表演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給你介紹一位懂禮貌,尊敬老人的好娃娃,你猜猜他平時的表現是怎樣的?(啟發幼兒結合平時對待老人的態度,猜猜好娃娃的表現。)
二、在音樂聲中情景表演,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并初步感受歌曲。提問:
1、好娃娃帶來了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2、爺爺是怎樣的?好娃娃是怎樣對待爺爺的?爺爺高興嗎?用同樣的方法啟發孩子說奶奶。
3、爸爸媽媽看了是怎樣的態度?是怎樣說的?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回答用歌詞進行總結。
三、幼兒學唱歌曲。歌曲的題目叫做《好娃娃》在此環節中解決重難點。
1、教師示范唱一遍。
2、請幼兒跟唱。
3、請幼兒集體唱。
四、延伸活動:辦家家
《好娃娃》教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用歌聲來表達對爺爺、奶奶的尊敬和關心。
2、愿意學學歌中好娃娃,在家中做個關心老人的好孩子。
二、設計思路:
品德教育要成為幼兒人格的一部分,除了幼兒園內的教育和教學外,更重要的是在實際生活中形成孩子們自覺的行為。此教材就是把尊敬、關愛老人的認識和行為延伸到幼兒的家庭生活中去。通過聽聽、說說、唱唱、發揚和肯定了幼兒在家中的敬老行為,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延伸。
三、教學建議:
欣賞歌曲一理解內容一學唱歌曲,表達情感。
1、在音樂區中播放歌曲錄音引起幼兒的興趣。
2、在音樂教學中告訴幼兒這首歌的名字“好娃娃引導幼兒說說好娃娃好在哪里?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用清晰的聲音清唱一遍歌曲。重點在引導幼兒理解;給爺爺吃蛋糕是因為“爺爺年紀大,嘴里沒了牙”,給奶奶搬凳是因為“奶奶年紀大,頭發白花花”,使幼兒進一步知道爺爺奶奶年老體弱,需要照顧,同時也肯定了好娃娃的行為,鼓勵幼兒學習他。
3、師生一起邊聽錄音邊拍手,進一步熟悉曲調和歌調。
4、老師彈琴和幼兒一起唱唱這首歌曲。
5、啟發幼兒還可以把這首歌唱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聽。
《好娃娃》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理解歌詞內容,學會較準確地唱歌。
2、培養音樂節奏感及表現力,能用簡單的動作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3、通過歌詞旋律,激發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用簡單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1、提問:
(1)小朋友幫爺爺、奶奶做了什么?
(2)他為什么要幫大人做事?
(3)爸爸媽媽是怎么夸獎他的.?
2、教師將幼兒的回答整理,加工成歌詞,朗誦給幼兒聽。
二、教唱歌曲《好娃娃》。
三、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創編動作。
1、鼓勵幼兒自主創編動作,表揚能邊唱歌曲邊做動作的幼兒。
2、在幼兒表演時,教師注意觀察,請表演出色的幼兒上前利用道具做表演。
3、教師提取幼兒的精彩動作創編成一套完整的動作。
四、組織幼兒進行合作表演。
師:“學會了歌曲,那你們愿意和你們的好朋友一起來演唱這首好聽的歌曲嗎?”
教學反思:
在問小朋友們他們是否是好娃娃的時候,他們都認真的回答自己是個好娃娃,并會做一些好娃娃才會做的事,詢問他們能為爺爺奶奶做什么的時候,他們回答的都很好,也有小朋友回答出了歌曲里的歌詞,我們便順水推舟的念起了歌詞,在熟悉歌詞之后,幼兒能夠輕輕的跟著我哼唱出歌詞和旋律的內容,在之后的演唱里也能做到唱的很好。后來在下午的復習中,小朋友們也唱的很棒,不僅記住了歌詞,還唱對了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