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誰要了我的大餅
設計思路:
《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繪本教學,故事講述了一只可愛的小豬,做了一個大餅,累得睡著了,睡夢中自己咬了自己的大餅卻不知道,于是引發了一連串的問話。雖然故事情節比較簡單,但是教師需要從比較細小的方面去挖掘繪本中內在的教育價值,每個動物的咬痕是不一樣的,而且內容的素材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整個活動幼兒都非常的感興趣。這本繪本很適合小班幼兒并且與幼兒平時的生活緊密聯系,整本書充滿了懸念,每個片段都很精彩,看到最后,結局令人感到意外,因此我毫不猶豫地把它作為一份禮物帶給孩子們。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大膽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并樂意用語言進行表達。
2、積極參與活動,感受故事的有趣。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操作用的“大餅”。
活動重點:大膽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樂意用語言進行表達。
活動難點:比較牙印的不同,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活動過程:
一、啟發提問,引出主題
(意圖:運用提問的方式,先讓幼兒大膽猜測。)
1、看看這是什么呀?(盤子)是一個什么樣的盤子?
2、這個盤子里呀放了一樣好吃的東西,圓圓的、大大的、上面還有香香的芝麻,是什么東西呢?
3、這會是誰做的大餅呢?
4、小豬一覺醒來發現了什么奇怪的事?
小結:小豬做了一個大餅,累得睡著了。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二、閱讀故事,理解內容。
(意圖:運用看圖理解的方式,讓幼兒猜一猜,學一學,做一做)
1、理解故事
(1)(聽聲音)小豬第一個找到了誰?它是怎么問的?(播放錄音)(師帶幼兒模仿)
(2)猜猜小鳥是怎么回答的?(聽錄音)教師請幼兒模仿并小結。
(3)小豬這次找到了誰啊?(出示兩個耳朵)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補充提問:露出了兩個耳朵,看看這是誰呀?長長的耳朵會是誰呢?)
(4)小豬會怎么問小兔呢?小兔會怎么說?請幼兒模仿并小結。
(5)小豬后來遇見了一個有著很多尖尖牙齒的動物,它又會是誰?(個別幼兒學說對話)
(6)鱷魚咬的牙齒印像什么?鱷魚會怎么回答呢?模仿并小結。
(7)小豬這回找了一個嘴巴最大的動物,是誰呀?小豬是怎么問河馬的?(集體模仿對話)河馬在大餅上的留下的形狀像什么?
2、集體根據牙印形狀回憶故事人物。(看ppt)
3、表演故事
三、揭曉答案,體驗趣味
(意圖: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故事的有趣)
1、究竟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
2、故事名稱
小結:小豬問了好多朋友,都不是它們咬的,原來是小豬自己在睡夢中咬的。
四、玩一玩
你看,我這有塊被咬了一口的餅干,到底是誰咬了我的餅干呢?是你咬了我的餅干嗎?那下午吃餅干的時候,我請小朋友都啊嗚一口,我來看看究竟是誰咬的,好不好?
附故事內容:
《誰咬了我的大餅》
小豬做了一塊好大的餅,累得睡著了。
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小豬問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
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樣。”
小豬問兔子:“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兔子說:不是我,你看——”
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樣”。
小豬問鱷魚:“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鱷魚說:“不是我,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