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民間故事:無錫排骨
設計意圖:
兒童民間故事是指勞動人民口頭創作和流傳的可供兒童讀和聽的故事,因其具有樸素的風格、豐富的想象、神奇的色彩適合兒童追求興趣、好奇心強、求知欲望等特點,因此能特別得到兒童的喜愛。一個好的民間故事可以幫助、激勵許多人,兒童民間故事往往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是孩子傳承中華文明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班選擇《無錫排骨》這個民間故事進行教學,主要是這個故事符合本土文化,通過教師運用媽媽語言改編后,孩子們更加通俗易懂,這樣民間故事能真正走進幼兒園孩子的生活,讓孩子感受民間故事傳說的魅力。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無錫排骨的來歷。
2、根據故事的主要情節會用較完整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知道我們應該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謝。
教學準備:
ppt、無錫排骨(紙藝)、視頻(感恩的心)
教學過程:
導入。
出示無錫排骨。師:這是什么?你吃過嗎?它是什么味道的?
小結:這就是我們無錫的特產——無錫排骨,它的味道特別的鮮美。
師:“這么好吃的無錫排骨是怎么來的呢?這里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小朋友可要聽仔細哦。”
二、分段欣賞故事、結合故事圖片,分段講述故事《無錫排骨》
1、講述故事第一段~第一個“走開走開”
——濟公來到無錫又冷又餓,他搖著破扇子來到一座漂亮的樓房前敲敲門,他是怎么說的?(學說并作動作)
——這個主人是怎么說的?你覺得他好不好?
小結:濟公來到一座漂亮的樓房前沒有要到飯,他只能繼續往前走,這次他有沒有要到飯呢?
2、第二段故事~第二個“走開走開”
——濟公和尚又搖著他的破扇子來到一個大大的院子前敲敲門,有沒有要到飯呢?濟公的心情怎樣?
——如果你看見濟公這個樣子,你會怎么做呢?
小結:我們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主動幫助別人,濟公這么臟,這么臭你也愿意幫助他嗎,你真棒!)
——那故事里有沒有人也跟我們小朋友一樣愿意幫助他呢?我們來接著往下聽。
3、第三段~“說完濟公就不見了!
——濟公和尚沒有辦法,只能又冷又餓地坐在路邊的大樹下,這時候有沒有誰來幫助濟公?他對濟公和尚說了什么?
——濟公吃了什么?吃飽后,濟公說了什么呢?濟公除了說謝謝,還做了件什么事?這三根扇葉有什么用?
小結:濟公遇到了好心的小伙子,吃飽了肚子,取了暖,為了感謝小伙子為了還送給他三根扇葉,那么這扇葉燒出來的肉味道究竟怎么樣呢?
4、講述故事最后一段。
——這扇葉燒出來的肉味道怎么樣?
小結:濟公的扇葉真神奇,能把肉的味道邊的更美味。這個肉就是無錫的特產——無錫排骨。
三、完整講述故事,鼓勵幼兒跟老師一起講述。
——這個故事好聽嗎?讓我們一起來講一講。
四、遷移經驗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你遇到困難你是怎么做的?
——別人幫助你以后,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小結: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大膽地請求別人來幫忙,別人幫助了我們以后,我們應該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謝。
五、延伸活動:手語舞《感恩的心》。
——讓我們再一次感謝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
教學反思:
《無錫排骨》是一個民間故事。它有一個特點,比較本土化,通過人物的對話,讓孩子懂得了做人要感恩。小班孩子對于民間故事還是比較陌生的,在教學過程中因民間故事的語言過于成人化,讓孩子們聽了不知所云。怎樣讓孩子一知半解的故事,上出新意,使孩子不僅聽懂,而且能讓孩子一起來復述呢?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