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課題:提升中班幼兒散步活動的教育效益
xx年教育科學規劃第三期“個人課題”申報表
編號:
姓 名
單 位
性 別
女
職 稱
小教一級
學 科
學前教育
文化程度
大專
是、否參加市“個人課題”申報
是
手 機
課題名稱
提升中班幼兒散步活動的教育效益
課題界定及理論依據
課題的界定
(1)關鍵詞一:散步。在《詞海》里,對散步一詞的解釋是隨便走走。散步是幼兒園在園一日生活中的一個環節,多在幼兒的餐后活動中進行。因為活動的時間不長,而且沒有明確具體的要求,大多數教師在組織幼兒散步時往往流于形式,或者只把它作為一種休息、放松的活動,而失去了很多教育的契機.
(2)關鍵詞二:教育效益。教育效益指教育產生的效果和利益。
(3)提升中班幼兒散步活動的教育效益指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有計劃的組織幼兒散步,有效的利用幼兒園內外的空間,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使散步活動成為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一個教育時段。
理論依據
《 幼兒園教育知道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為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
以皮亞杰、維果茨基為代表的“建構論”和“合作建構論”提示我們:(1)幼兒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的。(2)幼兒的發展是在與他人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實現的。
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講到“要引導學生自主、自動、自由地學習,要允許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空間,有了足夠的空間,孩子的學習興趣才會被激發,創造潛能才會被挖掘;其次,要鼓勵孩子自由地玩,創造性地玩、最后是不要一味地抹殺孩子的冒險精神。” 在散步活動中教師首先沒有有計劃的引導幼兒散步活動,教育的隨機性較大。另外,孩子受到教師的干涉限制較多,會降低幼兒積極參與散步活動的積極性。這些無疑為我研究本課題指明了明確的方向。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十二條中指出:“幼兒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少于二小時。”幼兒的在園戶外活動包括晨間體育鍛煉、做操、餐后散步和下午的體育活動。”散步活動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的一個環節,以往教師在組織幼兒散步時,往往流于形式。散步只是作為一種休閑方式而進行的隨意活動,一般是在老師的帶領下,幼兒排成一隊或兩隊在園內四處走走,幼兒沒有自由觀察和自由發現的機會。我認為,幼兒園的散步活動時間雖短,但其中不乏教育的契機,尤其本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觀察力強,所以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有計劃組織幼兒散步,有效利用幼兒園內外和周圍社區環境開展散步活動,抓住教育契機,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使散步活動成為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的一個教育時段。
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研究的目標
(1) 探尋中班幼兒散步活動的組織方法。
(2) 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提升散步活動的教育效益。
研究的內容
(1) 有效組織幼兒散步活動的方法。
(2) 散步活動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