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水聲(通用3篇)
聽水聲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傾聽不同的水聲,培養幼兒對水聲強弱,水流快慢變化的感受力與表現力。
3、引導幼兒創造性的運用不同顏色以及點、線、面的變化組合,來表達對不同水聲的感受。
重難點分析:重點引導幼兒傾聽水聲并想象作畫。
難點引導幼兒運用不同顏色以及點、線、面的變化組合來表現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1、雨滴、溪流、海浪、瀑布等的錄像、錄音片斷。
2、水粉顏料、棉簽、宣紙;油畫棒、水彩筆、彩色紙;抹布。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放錄音:聽,這是什么聲音?
二、展開:
1、共同討論表現形式。
(1)傾聽流水聲,引導幼兒展開想象,重現相關經驗。
(2)觀看錄像啟發幼兒邊聽邊自由模仿。
(3)引導幼兒感受水聲強弱、水流快慢的變化。
(4)討論怎樣將水聲變成圖畫?
2、幼兒邊聽賞邊表現。
(1)反復播放流水聲的錄音,啟發幼兒自由選擇作畫工具,邊聽賞邊作畫。
(2)鼓勵幼兒在作畫過程中互相欣賞,交流學習。
3、欣賞、感受。
(1)重播錄像,引導幼兒邊聽水聲邊在自己的畫上尋找水聲。
(2)互相欣賞作品。
(3)個別講評。
三、結束:
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聽水聲 篇2
[活動目標:1、激發幼兒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傾聽不同的水聲,培養幼兒對水聲強弱,水流快慢變化的感受力與表現力。 3、引導幼兒創造性的運用不同顏色以及點、線、面的變化組合,來表達對不同水聲的感受。重難點分析:重點引導幼兒傾聽水聲并想象作畫。 難點引導幼兒運用不同顏色以及點、線、面的變化組合來表現自己的感受。活動準備:1、雨滴、溪流、海浪、瀑布等的錄像、錄音片斷。 2、水粉顏料、棉簽、宣紙;油畫棒、水彩筆、彩色紙;抹布。活動過程:一、導入:放錄音:聽,這是什么聲音? 二、展開:1、共同討論表現形式。(1)傾聽流水聲,引導幼兒展開想象,重現相關經驗。(2)觀看錄像啟發幼兒邊聽邊自由模仿。(3)引導幼兒感受水聲強弱、水流快慢的變化。(4)討論怎樣將水聲變成圖畫?2、幼兒邊聽賞邊表現。(1)反復播放流水聲的錄音,啟發幼兒自由選擇作畫工具,邊聽賞邊作畫。(2)鼓勵幼兒在作畫過程中互相欣賞,交流學習。3、欣賞、感受。(1)重播錄像,引導幼兒邊聽水聲邊在自己的畫上尋找水聲。(2)互相欣賞作品。(3)個別講評。 三、結束: 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聽水聲 篇3
設計意圖:
聲音世界是一個奇妙的世界,它無時無刻地充斥于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之中,從大自然的風聲、雨聲、鳥叫聲到馬路上的鈴聲、喇叭聲、剎車聲;從小孩子的哭聲、笑聲、吵鬧聲到大人的罵聲、聊天聲、吆喝聲~~~~~聲音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上周我們圍繞著“聲音世界”這個主題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活動,結果發現,孩子對于聲音世界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在眾多的記錄聲音的方法之中,也對用筆記錄的方法情有獨鐘,而且不少平時寡言的孩子也都有其獨到的見解,孩子們正是用一種他們所特有的方式去記錄,表達對各種各樣的聲音的理解和感受。
那么,如何讓他們進一步去理解、感受和表達聲音呢?由此,我增加了學習的難度,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聽水聲》,因為在眾多的聲音之中,水聲是最為相似而又豐富的一種,水龍頭的放水聲、下雨聲、噴泉聲、海浪聲、流水聲等等,它們的聲音雷同,有些只是聲音的快慢、輕重、節奏上有所不同而已,我認為這些聲音的傾聽能夠很好地提高孩子們對辨別聲音的興趣,同時既符合了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又對其提出了新的挑戰:在用筆記錄聲音的基礎上用畫筆演繹對所聽聲音的感受。
教學流程:
運用已有經驗,說出各種水聲→傾聽、分辨不同水聲→用筆記錄水聲→將水聲變為圖畫→欣賞、感受
重點:
嘗試傾聽、分辨不同水聲,并樂于表現。
難點:
自由表現對不同水聲的感受。
解決:
1.難點前置法。每個孩子的表現能力是不同的,為了啟發引導能力弱的幼兒,教師特地設計了用筆記錄的方法,其實除給每個孩子一次嘗試的機會外,同時也起到了生生互教的作用。
2.自然感受法。多媒體課件的始終出現給每個孩子的多種重復的聲音的聲音再現。
3.多種材料表現法。教師準備了多種材料,(材料有難易之分)每個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自由選擇。
目標:
1.傾聽、辨別不同的水聲,并樂于運用語言、符號、顏色及點、線、面的變化組合等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感受。
2.對各種不同的水聲產生興趣,提高參與、探索、想象的能力
準備:
1.流水、大雨、雨滴、瀑布、海浪的多媒體課件
2.油畫棒、水粉顏料、筆、棉簽、毛線等作畫工具
3.四開彩紙人手一張,幼兒自選
過程:
一.出課題,重視相關經驗
1.你們聽到過水聲嗎?
2.你聽到的水聲是從哪里發出來得?
(這個環節主要是運用。重現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孩子們自由說出生活中、圖書中、電視中所見過的多種水聲,也為第二環節出現水聲作下鋪墊。)
二.傾聽、分辨不同的水聲
1.運用多媒體,讓幼兒蜻蜓、分辨不同的水聲,這可能是什么水聲?
2.重現畫面,讓幼兒欣賞、傾聽水聲
(整個環節是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服務,讓幼兒傾聽不同的水聲,并根據已有經驗進行判斷、猜測,以提高他們的傾聽、分辨、想象能力,重現畫面,揭示謎底,讓每個孩子有真相大白的喜悅,同時也可為猜對的幼兒增加自信。)
三.共同討論表現形式
1.我們應該怎么樣把水聲記錄下來?
2.幼兒分組,自由記錄所聽到的水聲。
3.幼兒相互分享記錄結果。
如“雨滴”可畫成一個個或一串串小
點;“大雨”可畫成密密的直線或斜線;“瀑布”可大片大片地往下涂等等。
(此環節是為了解決難點服務的,自由記錄聲音的方法已經學過,但幼兒之間存在著不同差異,這一自由記錄可以讓幼兒之間相互學習,同時也為第四環節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四.將水聲變成圖畫
1.發復播放課件,啟發幼兒自由選擇色紙和作畫工具,邊欣賞邊作畫。
2.引導幼兒傾聽、想象,并嘗試運用不同的工具,借助點、線、面的組合和色彩的配合,不斷豐富自己的畫面。
(此環節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課件的反復播放,幼兒的自由選材,讓幼兒重復在感受中,充分發揮想象,豐富作品。)
五.欣賞感受
1.重播課件,引導幼兒邊聽水聲,邊在自己的畫面上尋找這幾種水聲。
2.相互欣賞一些有創意的作品。
(這一環節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尋找畫面中的水聲,讓幼兒感受到了作品成功的喜悅,同時也發展了分辨力和想象力。)
亮點: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自始自終不停播放,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從最初在思考中傾聽到后來的欣賞傾聽以及最后的表現傾聽,讓幼兒反復感受不同的水聲,并在感受中將自己的想象表達于作品之中。
生成:
水是不是只有這幾種模樣呢?有沒有更美的。(如噴泉、泳池)美景(九寨溝等)是不是所有水都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