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主題及反思:房子大觀園
一、幼兒對房子產生興趣并發出較好的敏感度。
首先,如何激起幼兒對房子的興趣成為我們研討的話題。我們覺得應該讓幼兒觀察自己身邊的房子入手,于是組織幼兒參觀欣賞了幼兒園的房子、幼兒園周圍的房子、步行街的房子、中山公園的房子等,讓幼兒產生對房子的觀察興趣,然后調查了解“我家的房子”,孩子們逐漸了解了房子的用途和不同造型房子的建筑美。同時老師和孩子、家長共同創造一個豐富的主題環境。家長和孩子不僅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房子掛歷、圖片、宣傳冊、廣告畫、門票、郵票等實物與圖片資料,還收集了房子的文字資料及房屋的建筑百科書等。我們商議按主題的知識網來布置環境的內容,孩子們主動去關注房子的興趣一步步增強。在他們帶來資料的同時,我們統一認識注重讓幼兒學會分析資料,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讓他們嘗試自己先介紹所帶資料中有關房子的話題,而不是被動的將資料帶來放在老師的手中,等待老師將資料呈現在他們的面前一一講給他們聽,這樣更刺激了孩子對相關信息變的更加敏感。從而老師們把活動發散到了解有中國特色的房子、外國的房子、小動物的房子,幼兒共同生成了建設中的房子、原始的房子以及未來的房子等。
二、多種表征方式的設計和運用提高了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
要了解具有地方特色的房子,要數我國的民間府第了,讓孩子去關注、探索離他們生活經驗比較遠的這些民居,開始很難被幼兒所接受,因為中班的孩子還是容易被房屋的外觀和造型所吸引。北京四和院、王家大院這些房子外觀比較陳舊、古樸。然而這就是它具有藝術魅力和審美特色的地方,體現了我國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怎樣讓孩子們去感知體驗特色民居所具有的建筑美,激發他們對民居建筑的喜愛之情呢?一時間成為我們四位老師重點探討和思考的問題。然而過程中各班老師之間的啟發、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相互啟發,共同努力。讓所有的問題以較理想的方式得到了回答,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孩子們通過語言和藝術的途徑,大膽想象,不斷設計創造出各種表征方式。如:用積木搭房子,一個人或幾個人合作用身體造型來表現不同房子的外形特征,用謎語來概括不同房子的餓主要特征,用故事介紹房子的形成由來,用繪畫、撕貼、折剪等多種形式來表現自己對房子的認識和喜愛,這些豐富而創意的表征,讓房子變的生動形象、活潑有趣。這些豐富而創意的表征表達了孩子們對各種房子的感知,展示了他們對房子的探索和研究。他們通過這些方式展示自己的進步,分享彼此成功的經驗,看著他們拉著父母的手,介紹自己所認識了解的房子時,那自信激動的神情;聽著小伙伴們你說我猜的朗朗聲;評論著他們相互合作的美工作品時,我們欣喜的看到了孩子們通過智力、情感、體力等多方付出后獲得的多方受益和成長的過程,是合作分享而不失創造的過程,這一過程中也包含著我們老師不斷探索、思考、總結、創造的過程。
也許在這個主題中,有些孩子可能還不能說出一些房子的名稱或主要的特色,但我們覺得那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拓展了視野,充分感知到了房子存在的作用與意義,體驗到了它給人們帶來的快樂與幸福。孩子們向往有更多的接觸和了解。相信這次活動中,老師、幼兒、家長積極參與的態度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