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閱讀理解題及答案(通用2篇)
蟋蟀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篇1
蟋蟀亦稱“促織”、“趨織”、“吟蛩”、“蛐蛐兒”。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收集整理關于《蟋蟀》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蟋蟀》閱讀原文①小的時候不知在什么書上看到一張圖畫。題的是“愛護動物”。圖中甲兒拿一根線系住蜻蜓的尾,看它款款地飛。乙兒搖搖手勸他,說動物也有生命,也和人一樣知道痛苦,不要殘忍地虐殺它。
②母親曾告訴我:從前有一個讀書人,看見一只螞蟻落在水里,他拋下一莖稻草救了它。后來這位讀書人因誣下獄,這被救的螞蟻率領了它的同類,在一夜工夫把獄墻搬了一個大洞,把他救了出來。
③所以,我自幼便懷著仁慈之意,知道愛惜它們的生命。我從來不曾用線系住蟬的細成一條縫似的頭頸,讓它鼓著薄翅團團轉轉的飛。我從來不曾用蛛網絡纏在竹箍上,來捉夏日停在墻壁上的雙雙疊在一起的牛虻。也從來不曾撕斷蚱蜢的大腿,去喂給母雞。
④在動物中,我偏愛蟋蟀。想起這小小的蟲,那曾消磨了多美麗的我的童年的光陰啊!那時我在深夜中和兩三個淘伴躡手躡腳地跑到溪水對岸的石灘,把耳朵貼在地上,屏住氣息;細辨在土碴的旁邊或石塊底下發出的瞿瞿的蟋蟀的聲音所自來的方向。偷偷跑上前去,用衣袋里的麥麩做了記認,次晨在黎明時覓得夜晚的原處,把可愛的蟲捉在手里。露濡濕了赤腳穿著的鞋,衣襟有時被荊棘抓破,回家來告訴母親說我去望了田水回來,不等她的盤詰,立刻便溜進房中,把捉來的蟋蟀放在瓦盤里,感到醉了般的喜悅,有時連拖泥帶水的鞋子鉆進床去,竟倒頭睡去了……
⑤我愛蟋蟀,我把它養在瓦盤里,盤里放了在溪中洗凈了的清沙,復在其中移植了有芥子園畫意的細小的草,草的旁邊放了兩三潔白的石塊,這是我的庭園了。我滿足于自己手創的天地,所謂壺底洞天便是這般的園地更幻想化的罷了,我曾有時這樣想。我在沙中用手指掏了一個小洞,在洞口放了兩顆白米,一莖豆芽;白米給它當作干糧,豆芽給它作潤喉的果品。我希望這小小的庭園會比石灘上更舒適,不致使它想要逃開。
⑥在蒙蒙的雨天,我拿了這瓦盤到露天底下去承受這微絲般的煙雨,因為我沒有看到露水是怎樣落下來的,所以設想這便是它所喜愛的露了。當我看到烏碧的有美麗的皺紋的鞘翅上蒙著細微的霧粒,微微開翕著欲鳴不鳴似的,伴著一進一退地顫抖著三對細肢,我也感到微雨的涼意,想來抖動我的身軀了。有時很久不下細雨,我使用噴衣服的水筒把水噴在蟋蟀的身上。
⑦聽說蟋蟀至久活不過白露。鄰居的哥兒告訴我說。
⑧“為什么呢?”
⑨“那是因為太冷。”
⑩“只是因為太涼么?”
⑾“怕它的壽命只有這幾天日子罷。”
⑿于是我翻開面子撕爛了的舊黃的歷本,去找白露的一天,幾時幾刻交節。我屈指計算著我的蟋蟀還可以多活幾天,不能盼望它不死,只盼望它是最后死的一個。我希望我能夠延長這小動物的生命。
⒀我天天察看這小蟲的生活。我時常見它頭埋在洞里,屁股朝外。是避寒么,是畏光么?我便把這洞掏得更深一些。又在附近挖了一個較淺的洞。
⒁“能有一年不死的蟋蟀么?”我不只一次地問我的母親。
⒂我屈指在計算著白露的日期。終于在白露的前五天這可憐的蟲便死了。天氣并不很冷,只在早晨須得換上夾衣,白晝是熱的。
⒃我用一只火柴盒子裝了這死了的蟲的肢體,在園子的一角,一株芙蓉花腳下挖了一個小洞,用瓦片砌成了小小的墳,把匣子放進去,掩上了一把土,復在一張樹葉上放了三粒白米和一根豆芽,暗暗地祭奠了一番。心里盼望著夜間會有黑衣的哥兒來入夢,說是在地下也平安的罷。
⒄“你今天臉色不好。著了涼么!孩子?”
⒅母親這樣的說。
《蟋蟀》閱讀題目15.為表達對蟋蟀的喜愛之情,作者主要寫了哪幾件事?請簡要概括。(3分)
16.請選擇一個角度,賞析第③段中加點的詞語。(3分)
17.運用聯系語境的方式,解釋第⑤段中“壺底洞天”一詞的含義。(3分)
18.文章結尾寫母親對我的詢問,有什么作用?(4分)
19.閱讀全文,你認為文中的“我”是怎樣的一個人?(3分)
20.斗蛐蛐,也即斗蟋蟀,即用蟋蟀相斗取樂的娛樂活動,它是一種具有濃厚東方色彩的中國特有的文化生活。閱讀本文后,你如何看待這一娛樂活動?(2分)
《蟋蟀》閱讀答案15.捉蟋蟀 養蟋蟀 葬蟋蟀(各1分)
16.連用三個“從來不曾”,運用反復的修辭,強調了我特別珍愛小生命的仁愛之心。
17.形容非常小卻引人入勝的地方。
18.一是表達了母親對我的關心,二是從側面突出了我因蟋蟀死去而傷感的心情。(各2分)
19.珍愛小點生命,有仁愛之心的人。
20.例:為了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只要不肆意戕害生命,可以適當地開展此類文化活動。(言之有理即可)
蟋蟀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篇2
小時候都玩過蟋蟀,長大后去了城市,那座城市里有蟋蟀嗎?也許,每個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關于城市里的蟋蟀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城市里的蟋蟀閱讀材料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漸漸遠離了自然。“唧……唧……唧……”,那曾經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天籟之音似已遠去。我已無法解讀彌漫著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內心總處于無邊的焦慮與渴望之中。
不記得有多久沒有數過星星了,抬頭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覺似乎已經離我好遠好遠了。站在陽臺上,隔著那些被幾何化的不銹鋼防盜網,望著被分割成俄羅斯方塊般的世界,看著閃爍的霓虹燈和過往匆匆的都市人,我總覺得有一個聲音在召喚著我。那是童年時的那只蟋蟀的聲音。
兒時,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蟲鳴聲似乎成了鄉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劇,蟋蟀們如矜持羞澀的少女,又如風度翩翩的紳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頂多來個小組唱,就這么簡簡單單,卻和著泥土的氣息,唱出了自然與生命的真諦。外婆不知從哪里給我捉來了一只蟋蟀,我把它養在一個花盆里。一次,鄰居小姐姐把她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邊,我們用枯樹枝輕輕撩撥。忽然,兩只蟋蟀大戰了起來。幾個回合之后,小姐姐的那只敗下陣來,我的那只卻是一副得勝將軍的模樣。我們為蟋蟀的精彩表演嘖嘖稱贊。后來,我在作文中常常寫到那只蟋蟀,老師說我的作文中充溢著一種鄉情。我的童年就這樣在蟋蟀的吟唱聲中度過。后來我還是被帶進了城市,帶進了貼著紅白藍瓷磚的高樓,帶進了有空調有電腦有俄羅斯方塊游戲,卻沒有泥土沒有草叢沒有蟋蟀的房間……
在城市,我習慣了這種俄羅斯方塊般的生活。早出晚歸,步履匆匆。
不知何時起,我學會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學會了“防人之心不可無”,學會了冷眼旁觀,學會了猜疑與妒忌……那只承載著我童年歡笑的蟋蟀,早已被壓在了心底。也許,是我把它給遺忘了。前不久,我在一個商店里看到有竹制的或塑料制的蜻蜒、蟋蟀賣,便興沖沖地買回了一對塑料蟋蟀,把它們放在一個塑料花草叢中。后來,我在網上看到詩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外,夜間聽到蟋蟀叫,就會以為那是四川鄉下聽到的那一只”。我想我應該記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卻無處可尋。我在俄羅斯方塊中感到一陣茫然和悲哀。
我那童年的可愛的蟋蟀,你在哪兒?
“唧……唧……唧……”,也許是因為過度的思念,我竟然有些幻聽,仿佛當年那只蟋蟀在我耳邊低吟,釋放出一種平和的傷感,是的,它在為我現在的寂寥而傷感。我知道我無法尋覓它,因為那只是幻覺。我卻仍然探頭往窗外搜索。窗外很眩,有紅綠燈,有汽車尾氣;窗外很吵,有人在蹦的唱卡拉OK,有人在猜拳行酒,也許這些都是城市應該有的聲音吧。閃爍的霓虹燈盡情地展示著城市的繁華與躁動不安,一如千嬌百媚的舞女。難怪賈平凹會說:“找熱鬧的地方容易,尋清靜的地方難;找繁華的地方容易,尋拙樸的地方難”。賽格頂上的激光柱不停地旋轉著,它在掃射著城市的夜空;波音777、空中客車在不停地起降。激光柱、客機的燈光讓月光星光都暗淡無光。我要將自己藏在哪里,才不至于被這城市的繁華與喧囂淹沒?
沒有人告訴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對我凄然一笑。
我到底還是惦記起那一只蟋蟀了。燈紅酒綠的城市生活中會有我們的蟋蟀嗎?在這里,我的蟋蟀已無處躲藏。它逃離了不屬于它的方格,逃離了充盈著欲望泡沫的城市。而我卻站在原地,無法跳出俄羅斯方塊。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記憶里唱歌/在我的記憶里唱歌/處處唱歌/比最單調的樂曲更單調/比最和諧的音響更和諧/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螢火/變成鳥/是鷓鴣/啼叫在鄉愁者的心窩……
也許,每個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城市人,你找到了心中的蟋蟀了嗎?
城市里的蟋蟀閱讀題目1.文中多次提到了“俄羅斯方塊”,其含義不盡相同,請結合文章分別概括它的含義。(4分)
2.閱讀文中有關城市生活的信息,請從環境、生活、人等角度簡要概括作者眼中城市生活的特點。(6分)
3.閱讀全文,回答下面問題。(6分)
(1)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有哪些主要特點?(2分)
(2)請簡單梳理作者的思路。(4分)
4. 本文末尾“也許,每個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一句中,“蟋蟀”有什么寓意?作者在文章中借“蟋蟀”表達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城市里的蟋蟀閱讀答案1.【答案】①“俄羅斯方塊”是一種電腦游戲。②“俄羅斯方塊”是城市千篇一律的鋼筋水泥建筑。③“俄羅斯方塊”是簡單機械枯燥乏味的都市生活的象征。④“俄羅斯方塊”是都市人壓抑而缺乏生氣的心靈世界。(答對第一點給2分,其余答對一點給兩分,答對兩點即可得滿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重要詞語含意的能力。理解重要詞語含意,首先解釋其本義,然后解釋其語境義,特別是象征義。“俄羅斯方塊”是一種電腦游戲,文中有“站在陽臺上,隔著那些被幾何化的不銹鋼防盜網,望著被分割成俄羅斯方塊般的世界,看著閃爍的霓虹燈和過往匆匆的都市人,我總覺得有一個聲音在召喚著我。那是童年時的那只蟋蟀的聲音”和“在城市,我習慣了這種俄羅斯方塊般的生活”之語,可知“俄羅斯方塊”在文中是指僵化的、千篇一律的建筑,象征了都市人們缺乏生氣的生活和心靈。
2.【答案】(1)城市環境現代、繁華而又喧囂、雜亂;(2)城市生活的節奏變化太快,忙碌緊張而又單調乏味;(3)城市人欲望膨脹,關系冷漠,煩躁不安而又內心寂寥;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從文中找到關于城市特征的描述,抓住關鍵詞,分析其特征。
3.(1)【答案】文章以蟋蟀為線索,貫穿全文;以現在的城市生活與童年鄉村生活作對比。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體特征和分析文中手法的能力。文章中所有的材料都是圍繞著“蟋蟀”選擇的,“蟋蟀”就是文章的線索。同時作者是把城市生活和童年鄉村生活作為對照面來選材的。
(2)【答案】開篇寫城市生活遠離自然,讓作者生倦怠之情;以引出作者對童年鄉村生活的回想與懷念;繼而回到現實,批判讓人迷茫而煩躁的城市生活;最后引用流沙河的詩歌,呼吁城市人去找回自己的“蟋蟀”——生命與生活的真諦。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理解文章思路,需要學生能讀懂文章先寫什么,在寫什么,最后寫什么。這篇散文先寫城市生活的枯燥乏味,再寫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懷念,最后引用流沙河的詩歌,呼吁人們去尋找生活的真諦。
4.【答案】在城市人的心中,“蟋蟀”既是曾經有過的純真安靜的生活,也是一種鄉情,更是自然和生命的真諦。作者在文章中既表達了對兒時鄉村純真生活的眷戀以及回歸的渴望,也表現出了對現實城市生活的倦怠與厭煩,也表達了作者對如何在城市中過上真正生活這一問題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