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為母的要有耐心
為母的耐心 聽說“為母則強”。其實我并不清楚,為母后強在哪些地方。該要自己承擔的,早已承擔。不能承擔的,也已經承擔了。
生娃后,除了因為缺乏睡眠導致容顏老得快以外,心也因為操心之事多了而老得特別快。
唯一不同的是,對許多人、許多事情都沒有丁點耐心的我,如今對娃算得上特別有耐心。
應該算是有耐心的吧,所以可以看著他鉆桌子底下撿玩具,而不去幫他撿。
第一次,他的頭被桌子磕了一下,他嗯了一聲,而后不停重復丟東西撿東西的節奏,再也沒有被桌子磕到。
我不知道,是因為老人的育兒觀念不同,才會導致差異這么大。還是因為大人太懶,懶得去等待一個孩子慢慢學習的過程,所以什么都盡快替他做完。
我想,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大人等待的過程。
慢慢地不再給他喂飯,等他拿著勺子從沒吃上飯,到后來可以自主吃飯。
慢慢地不再給他穿鞋,等他自己一個人把鞋子穿上。一開始可能左右不分,某天他會突然發現,自己的鞋子穿錯了。
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不建議成為父母。
你嫌棄他成長得慢,這也不懂那也不會,然后什么都替他做完,那他還要長大做什么呢?不如你一直讓他這樣,替他做完一輩子算了。
所以有許多人提倡,懶父母養成更獨立的小孩,我大體上是贊同的。父母不是真正的懶,但必須懂得,等待一個孩子成長,就是讓他獨立做自己的事情。
他會走路以后,每次走在路上都要獨自走路,強烈拒絕你牽著他的手。他看見垃圾就去撿,撿了“好”東西就塞嘴巴?匆姼信d趣的就飛快地跑。
許多老人看不過眼,我對他的放手,一棍子打死,所有年輕人都不會帶小孩?偸遣恍⌒淖屝『⒌埂
其實,我一直認為,跌倒不算什么。如同成長過程里的磕磕碰碰,只要沒有受傷就沒什么大礙。但跌倒了爺爺奶奶大呼小叫地跑去把娃扶起來,還要大大咧咧替娃罵土地公土地婆長得不平而導致他的兒孫摔跤,我認為這才是問題。
一個有責任心的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既然他要跑,自然有跌倒的可能。跌倒了,當然不能怪路不平,只能怪自己沒有看仔細,不小心。摔痛了當然可以哭,可以流眼淚,但是,這些都不能夠成為大人對他付出更多愛的理由。
二十年前,照顧幼年的小弟小妹,他們都是被我摔著長大的。那個時候才十來歲,力氣實在太小了,以至于經常不夠力氣抱溫他們。但我認為那些小摔,雖然當時他們痛哭,但根本不會影響身體發育和智商的發展。
如今雖然有足夠力氣不讓孩子摔倒,但放手是必須的。一開始就要知道,孩子一出生,逐步成長,就是逐漸離開父母的過程。所以,他越早獨立越好。從最開始的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大小便,到后來的獨立思考,我認為是越早越好。越早獨立,他越能完整地形成獨立人格,而不會人到了中年依然要依賴父母。
我們這一代,許多人就獨立得特別晚。
雖然我不清楚,該如何去教育他。但我認為,耐心是必備的特性。只有耐心地等待他的成長,才是為人父母的基本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