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理解與尊重,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
家有小兒——豆豆,是家里獨子。由于我們夫妻倆都是80后的獨生子女,豆豆是家里的長子嫡孫,所以家人對他寵愛有加。如何能避免對孩子過度溺愛,并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與家長共同學習的課題。
時光飛逝,孩子已經三歲半了,我們在享受孩子成長所帶來的喜悅的同時,也為孩子身上所出現的一些問題而擔憂:一、孩子喜歡指令他人做事;二、受到批評時愛頂嘴,并喜歡跟家長對著干。
因為豆豆是家里的獨子,所以他提出的要求家里長輩都會盡量滿足。久而久之,孩子就覺得長輩們為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尤其是到了三歲后,稍有不滿,就喜歡大吼大叫,而且經常用殺手锏——哭,來對付家長。
這是今年入秋的一個傍晚,夕陽西下帶來南方秋天少有的涼意。豆豆吃過晚飯后要玩水槍。爺爺便從柜子里取水槍灌滿水后給豆豆,讓他自己到陽臺玩。不一會兒,豆豆就把水槍的水全射光了,并把全身都弄濕了。奶奶見狀,擔心孩子著涼感冒,便立刻從孩子手上搶過水槍,大聲呵斥:“你看,都弄濕衣服了!不許再玩水槍!”
豆豆面對奶奶的責備,不但沒意識到錯誤,反倒尖聲對奶奶喊:“我要玩水槍,你要馬上把水槍給我!”
爺爺見此情形,也厲聲對孩子說:“不許玩水槍!你必須先去把衣服換了,再去玩其他玩具!”
而當時孩子就壓根沒把爺爺奶奶的話聽進去,只是在哭鬧中不停地重復“我要玩水槍,奶奶馬上把水槍給我!”并且揚手打奶奶。奶奶也是被他的叛逆行為激怒了,想要動手教訓這個小頑皮!
作為孩子的爸爸,我把整個過程看明白了,并看著祖孫三人在僵持,同時在思考:孩子為何會叛逆,我應該如何處理此事……
我知道,孩子在情緒被點燃時,根本聽不進任何道理,要平息這場“戰爭”,關鍵是要幫孩子“滅火”!當時,我強行把孩子從爺爺奶奶身邊抱走,獨自與孩子走進書房,用平靜的語氣跟孩子說:“兒子,先別哭!你是不是要水槍?你能不能回答爸爸幾個問題?如果能回答,爸爸就把水槍給你!”
孩子一邊嗷嗷大哭,一邊點頭答應。
“你為什么要打奶奶?”我問道。
“因為奶奶罵我!”孩子說。
“奶奶為什么要罵你?”
“因為我玩水槍把衣服弄濕了!焙⒆訚u漸止住哭泣回答。
“那么你現在應該怎么做?”
“把衣服換了,再玩水槍!
從孩子的回答中可見,孩子并非不懂道理,只是情緒高漲時,控制不了自己。
“如果你繼續玩水槍,又會把衣服弄濕,如果著涼感冒怎么辦?”我繼續追問。
“那我不玩水槍,騎單車可不可以?”孩子反問。
“可以,那為什么奶奶不讓你玩水槍,你偏要玩;而爸爸讓你不玩水槍,你就不玩?”我好奇地問。
“因為爸爸沒有罵我!”孩子稚氣地回答。
從孩子的回答中,我開始明白:孩子的叛逆,不僅因為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更是因為他的自尊受到傷害。對于玩水槍,起初是得到爺爺的允許,孩子并不覺得是一件錯事。但奶奶的著急轉化成責備,就讓孩子感到委屈。對于爺爺、奶奶的同時責罵,而爸爸媽媽在旁邊看著,就更讓孩子感到難堪,所以孩子的情緒才會被點燃。從此事我也明白到:尊重,不僅是出于對長輩、同輩的禮貌,同時孩子也同樣需要別人的尊重。小音量,輕緩的語速,就會讓孩子覺得受到尊重;單獨的對話,能減少外界的干擾,讓孩子的情緒平復。只有心情平伏,孩子才能把話聽入腦。后來,我把此心得與家人分享,也與家人達成共識:教育孩子,避免在眾人面前呵斥,取而代之的單獨對話與耐心聆聽,進入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