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孩子要做什么呢?
一年一度的寒假又開始了,孩子們會想做什么呢?一:參加一些社會活動。、
對于高年級的孩子,除了完成寒假作業外,最想做的就是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參加一些義工組織,進行交通維持、城市衛生、到福利院或孤兒院看望老人和小孩子等,這些社會活動首先是有組織的,不但能保證孩子的安全還能讓孩子體驗社會生活,培養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二:上培訓班。
對于一些孩子來說,一個人呆在家里,還不如去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學科,不但可以學到知識又可以和同學玩。這樣的培訓,孩子會很樂意去上,另外培訓班還會安排一些社區實踐活動,到小區里掃掃地,看望老人和小孩子,到附近游玩等。
三:上山下鄉。
很多孩子都希望假期能輕松點,做完假期作業后,就可以回鄉下看望爺爺奶奶,過過農村生活。在一片的原野里,捉捉蟲子,喂喂小雞,做做農活,和村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很多游戲,那將是一個很快樂的假期。
四:看電視,玩電腦游戲。
平時要上學,家長們是不讓孩子多看電視,也不讓租動畫片看,孩子希望在假期假里爸爸媽 媽別限制太死,允許他們多看一些喜愛的動畫片。還有,就是可以適當的玩玩電腦游戲,特別對于男孩子來說,更是件很快樂的事。
對于家長們來說,孩子的假期卻是件頭痛的事,不知該如何安排他們的假期生活,既不想孩子們浪費太多時間去玩,也不想更多的限制他們放輕松的時間,其實假期應該讓孩子在輕松、快樂中成長。
首先,應該尊重孩子,共同協商。
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武斷地將孩子的暑假“據為己有”,安排各種補習班、強化班等,還有些家長則因工作繁忙導致孩子處于一種完全放任的“無監護”狀態。最好的辦法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共同去協商假期計劃,并給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和空間。
其次,鼓勵孩子去接觸社會,陶冶情操。
寒假里應當鼓勵適齡青少年參加一些適度的社會活動或公益勞動,如社區活動、幫助殘疾人活動等。使其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鍛煉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同時培養其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良好品格。應當鼓勵孩子結交一批有共同愛好和志向的朋友,在互相交往中共同進步。
最后,家長應該抽出時間,與孩子同樂。
家長一定要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一起娛樂。假期是一個多彩的季節,是孩子們娛樂身心、展示天性的大好時光,而家長應當是孩子假期活動的向導和親密伙伴。在工作之余,家長應盡量多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一起進行游泳、郊游、爬山、制作小工藝品等有益的活動,這樣既可讓孩子增長見識、愉悅身心,又可以密切家長同孩子的關系,使家庭生活更加融洽和睦。
假期于孩子們而言,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快樂,使他們在快樂中成長。或讀書,或旅游,或參與社會實踐……不管以何種形式度假,原則只有一條:必須是他們樂意做的。目的也只有一個:能夠使他們開眼界,長見識,鍛煉健全人格,增強生活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