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嬌慣孩子的幾大高招
導讀:當代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而且父母多數忙于養家糊口每天早出晚歸,養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爺爺奶奶的肩上。爺爺奶奶都愛子心切,對小孫子小孫女都“惟命是從”,而父母懷著一種“虧欠”孩子的心情也會對孩子格外的好,幾乎是“有求必應”。然而,愛無止境,這樣做對嗎?當然不對!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寵出了一個個目中無人的小皇帝、小公主。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如果您們想自己的寶寶有教養,不希望他從小嬌生慣養,那就需要為他制定一些基本的規則。相信下面這兩則小故事會讓爸爸媽媽們有所啟示。
大義滅親的故事:春秋時期,衛國國王有三個兒子,小兒子州吁整天欺負百姓。大臣石蠟很受百姓尊敬,可他的兒子石厚卻總和州吁玩,也變得很壞。國王去世后,他的大兒子做了國王,可州吁卻把王位搶了過去。州吁和石厚一起又抓人又打仗,百姓們日子可苦了,每天都在抱怨。石厚想讓父親出來叫百姓乖乖聽話,石蠟卻讓他和州吁去陳國找人幫忙。石厚以為父親真心幫他,高高興興地和州吁一起去了陳國。其實石蠟早已把他們做的壞事告訴了陳國國王,請他把兩人抓了起來。石蠟說:“雖然他是我兒子,可他確確實實做了壞事,我不能夠維護他!”于是,他忍住悲痛,派人去陳國把石厚殺掉了。 故事寓意:比喻為了正義和正確的事,把親情放在一邊。
推薦理由:生動經典的故事可以教育寶寶有正義感的同時,對于父母來說也是一部不錯的育兒教材哦。石蠟為了百姓的疾苦,都能夠“狠心”對愛子“痛下殺手”,可是現實中許多父母卻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一點點苦頭,或者受一點點委屈,處處維護,寵愛有加。希望這個故事會讓大多數父母有所體會和反思,以更為理性的態度來教育和關愛自己的孩子,也是寶寶們健康成長的保障哦!
大公無私的故事:晉平公做皇帝的時候,有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一個官。他就問祁黃羊:“你看誰可以當這個縣官呢?”祁黃羊說:“叫解狐去吧,我覺得他最適合當這個官。”晉平公非常驚訝,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還推薦他?”祁黃羊說:“您是問我誰適合當這個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不久,平公又問祁黃羊:“朝廷里缺一個法官,你看誰適合呢?”祁黃羊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平公說:“你怎么推薦你兒子呢?”祁黃羊說:“您問的是誰適合做法官,不是問誰是我的兒子呀。” 解狐和祁午受到推薦當官后,把事情做得很好,很受大家喜歡。“大公無私”就是說為集體利益著想,沒有一點私心。
故事寓意:指辦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無私心。完全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著想,毫無自私自利之心。
推薦理由:“情人眼里出西施”,顯然,幾乎在所有的父母眼中,寶寶也是自己家的好。小孩子在一起玩耍避免不了沖突和爭吵,可是父母往往會摻和進來,盡力的維護自己的孩子,這樣就給了寶寶不好的榜樣,寶寶甚至會產生一些自私自利的心理,對寶寶的人際交往極為不利。這則故事在教育寶寶為人正義的同時,也給各位父母敲響了育兒的“警鐘”,要想教好孩子,自己首先就要處處做好榜樣。實際運用:在讀故事受啟發的同時,還有一些小小的妙招,讓父母避免嬌慣孩子:
1.設定簡單明了的規矩。父母盡量把話說死,不留下重新解釋的空間,就可以避免以后的爭論。例如,跟孩子這樣說:“你可以吃一塊餅干,不過,不能再要第二塊。就這樣。”而不是“哦,好吧,你可以吃一塊餅干。”(這給你的孩子留下了無窮的希望,也許要第二塊也沒問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