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獨80后爸媽獨自育兒的優劣勢
80后的我們,現在多已為人妻為人母,或者即將處在為人妻為人母的階段,面臨著角色的轉變,80后的我們是否已經做好準備了呢?我和爸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對于到來,起初還沒有充分地把握能獨自帶好她,認為只要有雙方媽 媽在,心里就踏實得多。可是現實畢竟是殘酷的嘛~出月子后,婆婆和媽 媽全部各回各家,留下我們一家三口,頓時傻了眼。此后在心里面不斷地提醒自己,當媽了,要學會照顧小不點啦!作為80后的爸媽,我從自己身上簡單總結了80后爸媽育兒的幾點優劣勢,不知大家是否和我一樣處在現在的境界中呢?希望能引起80后爸媽們之間的共鳴,揚長避短,成為孩子心中的優秀爸媽!
劣勢1:經驗不足,理論不足,容易手忙腳亂
如果每天按部就班地喂奶、洗尿布、洗澡等等這些方面來看,還是可以應對自如的。但一但發現有什么不一樣的小狀況,頓時就慌亂得不行,六神無主。隨意翻看育兒書,看著哪個癥狀像哪個,為了不想在時間上有任何的耽擱,包好起身就去醫院報個道。慢慢地才知道,其實有時候實屬自己在嚇自己,沒什么事去醫院折騰一趟,還被醫生批評,這么小的孩子盡量少往醫院抱。面對著孩子出現的小狀況,總怕沒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治療而耽誤“病情”,所以速度往往放在第一位。但殊不知缺乏經驗的我們,有些小狀況完全可以自己在家里獨自解決。
劣勢2:多買玩具卻很少陪孩子
小時候我們的條件比不上現在,有各種各樣的益智玩具可以玩兒,有各式各款的寶寶繪本可以看,在我印象里只有一個會上弦的鐵蛤蟆一蹦一蹦的,還有一個不倒翁干扒拉不倒。現如今,我們的條件要遠比小時候好的多,因此對于,我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她買更多的益智玩具、寶寶繪本等等,給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希望童年不留有遺憾。可是,我們常常忽略了與親子互動,常常把玩具、積木扔給,兩人坐在電腦前噼里啪啦上網,專注力還是有限的,玩一會就沒意思了,想讓爸爸媽 媽陪,但兩人都不愿離開電腦前,為此家庭大戰也沒少開戰。仔細想想,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回不來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寶寶前三年的培養奠定寶寶一生的基礎,不要只顧及忙碌著自己的那份事兒,更要多多陪孩子。
劣勢3:啃老族
記得每天帶去小區廣場里曬太陽時,會遇到許多小盆友,但絕大多數是由奶奶、姥姥帶著的,看到我們自己帶反倒成了另類群體。帶孩子可不是一個輕巧活,就連我和爸本身,每天帶都會累得筋疲力盡,脾氣也是酸嘰溜丟的,更何況是我們的父母老一輩,無論精力還是體力都跟不上,只能硬挺著硬堅持著。有句話說的好:自己的孩子自己帶,自己不親自帶孩子,永遠也體會不到帶孩子的那份辛苦,做父母的不容易。而且每個孩子都是粘媽 媽的,最喜歡和媽 媽呆在一起。因為寶寶早就在媽 媽肚子里呆了10個月,已經非常熟悉媽 媽的心跳和媽 媽的聲音,不在媽 媽身邊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
當然,除了上面的幾大劣勢,我們80后爸媽也是有優勢的哦~別看都是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帶起孩子來也有自己的一套育兒心得,您就瞧好吧!
優勢1:科學育兒,杜絕老傳統
80后的我們更加相信科學育兒,老一輩的老傳統要嚴厲杜絕。比如寶寶出生后的一個月內,包蠟燭包(給孩子包被的時候,把胳膊也一并包在被子里面)、睡頭(待寶寶睡覺時,把頭固定在枕頭上,讓后腦勺睡扁睡平)、綁腿(據說是為了讓寶寶的腿變得更直,就用布條把孩子的雙腿綁在一起)……聽著我直覺得不可思議。幸好婆婆和媽 媽都遵從我倆的意思,怎么為好怎么來,她們倆只管操作。給包被的時候把胳膊露出來,任憑她小胳膊小手揮舞著;睡覺的姿勢怎么舒服怎么來,雙腿也一樣,想怎么蹬就怎么蹬。不要阻止寶寶的雙手在外隨意擺動,這是寶寶對外界認知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