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描寫
一、定義:指對人物外形各方面的特點的描寫。肖像描寫是刻畫人物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肖像不僅指人的身材,容貌,服飾,還包括人的姿態,神情,習慣性特點等。
二、作用:肖像描寫的好與壞,對于展現人物性格關系重大。
成功的肖像描寫能使人物形象更鮮明,生動,使人物個性更突出。因此,優秀作家都極重視人物肖像的描寫。
由于每個人的出身,職業,地位,教養,經歷,性格的不同,必然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跡,肖像與性格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所以,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的肖像是各不相同的。
三、視角:肖像描寫首先遇到的是視角問題。
肖像描寫的角度,大致有三種:一是作者觀察的角度,二是人物自我觀察的角度,三是作品中其他人物觀察的角度。究竟選擇哪個角度寫,這要根據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表現人物性格的需要來確定。
四、描寫技法。肖像描寫的技法,可以是工筆描寫,也可以是簡筆勾勒,還可以是漫畫筆法。可以采用靜態描寫,也可以采用動態描寫。
俄國作家岡察洛夫在《奧勃洛摩夫》中對奧勃洛摩夫的肖像描寫是為工筆描寫。李朝威寫則屬于簡筆勾勒。契訶夫在《套中人》中對別里科夫外貌的描繪就是漫畫式的。
一般說來,西方作家比較擅長工筆細描,而中國作家則更喜愛簡筆勾勒;中國作家常用動態描寫法,即更多地描寫行動中的人物肖像,而西方作家卻更多采用靜態描寫法,但這不是絕對的,也有例外,像阿?托爾斯泰就反對用幾十頁篇幅對主人公肖像作靜態描繪,主張"主人公的肖像應該人運動本身,通過斗爭,通過沖突,通過行為顯現出來。"(《阿?托爾斯泰論文學》)
在肖像描寫技法中,還可以借助比喻,象征和夸張等手段來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總之,描寫肖像的技法是多種多樣的,或單獨使用某一方法,或多種方法交叉使用。但無論使用哪種方法都必須注意捕捉人物的外形特征,要由表及里,"以形傳神",切忌犯臉譜化,套子化,程式化的毛病。
五、描寫步驟:肖像描寫可以一次基本完成,然后反復點染,逐漸充實;也可以分為多次,隨著故事情節的發燕尾服而逐步完成。
六、描寫人物的外形,至關重要的是描寫人物的眼睛。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它最富于表情,最能傳達人物的內心秘密。魯迅曾說:"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倘若畫了全副的頭發,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說來》)
他在《祝福》中寫祥林嫂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時,她的眼睛是"順著"看人;兩個后,她因再嫁又死去丈夫,被迫第二次來到魯家時,她雖"順著眼"看人,但"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當她知道周圍的人是在嘲笑她再嫁之事時,她總是"瞪著眼睛,不說一句話";在她去世前,"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作者通過對祥林嫂眼睛變化的描寫,將吃人的封建禮教逐步強加在她身上的苦難,深刻而形象地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