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會感恩(節親子專題)
人是群居性動物,無論個體多么強壯,他都不可能獨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每一天都在接受他人的幫助,尤其是孩子,付出的相對要少,接受幫助的幾率要高很多。所以說,作為一個孩子來講,感恩更加的重要,感悟他人對自己的好,對自己的幫助。從小培養孩子感悟他人之意,讓孩子擁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心,長大之后才能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3. 告訴孩子一定要孝敬長輩
如今,提起孝順的孩子,不少人都搖頭嘆息。言下之意,在蜜罐和溺愛中長大的孩子,缺乏責任感,沒有感恩之心,哪來的孝敬之意。確實如此,現在的孩子對父母等長輩親人缺乏行孝意識。孩子總認為長輩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自然就丟失了這種意識。
最近,16歲的少年博士張炘煬,逼迫沒有經濟能力的父母在北京全款買房,引起關注。平時的張炘煬如果父母的話語不對他心思,他就會讓他們“閉嘴”。作為一個16歲的男孩,不是想著自己將來掙錢,改善父母的生活環境,而是難為父母,這至少表明這個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感恩。而面對含辛茹苦的父母竟然輕易說出“閉嘴”,說輕了是沒教養,說重了那是對長輩的不孝。這個少年博士盡管學業有成,但是不知道感恩父母,不知道孝順長輩的孩子,究竟能走多遠呢?
孝順長輩,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是一種感恩的表現,無論是自己的爸爸媽媽還是其他的長輩,作為一個孩子來講,都應該孝敬。
可當我們感嘆或是埋怨孩子不懂得孝敬老人或缺乏感恩的美德時,是不是也當反思一下,作為父母的自己,身教和人格感染方面做得怎樣?
孩子有無孝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從小對他們的影響。父仁母慈,子女肯定會懂得為孝之道;要是父兇母狠,孩子又怎會善?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長輩盡孝,即便不說教,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從你的無聲行動中學會怎樣做人。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種子才會播撒到孩子天真無邪的心田里去。
我在外生活近30年,回老家的次數有80多次,即便是我在海口、重慶、西安和杭州工作時,每年也至少回家一次;在長春工作期間,幾乎隔一個月我就跑回去看看二老。有時我忙不過來,就讓妻子帶孩子回鄉下看望父母。所以,孩子對爺爺奶奶、對鄉親一直有著深厚的感情。同時,孩子也把我們對父母的愛,回饋給我們,讓我們體驗到來自女兒的愛。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家長過份的寵愛孩子,往往使其不懂得感恩,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應該的,從而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但愿看了此文章,家長們都不要一味的寵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