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立規矩要遵守的原則
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懂規矩有禮貌的孩子呢?但是,我們有時也會擺動:給孩子制定什么樣的規矩,才不會管教過度?哪些要求是恰當的,哪些要求其實是縱容了孩子?我們所需要做的是,用愛和耐心,慢慢找到一條適合孩子的道路。
0 ~ 1 歲規矩的建立,從生活常規開始
從出生開始,寶寶就會從父母、家人那里得到無微不至的愛,愛意味著給予、允許、寬容和接受,一切是無條件的; 也會看著父母搖頭說“no”,感受到規矩的存在,規矩意味著有所約束、有所拒絕。表面上看,慈愛與建立規矩好像是對立的。但對父母來說,規矩是出于愛而建立的;對孩子來說,愛的滋養奠定的情感關系是建立規矩的前提,唯有愛并有所約束,才能使規矩不至于影響和束縛身心發展。
對于0 ~ 1 歲的小嬰兒來說,最重要的規則就是父母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幫助其建立起基本的生理習性,包括間隔多久喝水吃飯,安然入睡及養成排便習慣。
家規要點:
● 當寶寶哭鬧的時候,需要通過滿足他生理方面的各種需求,幫他建立起安全感;在他情緒好的時候,可以幫他發展各種感覺、運動協調等能力。生活規律的建立,需要有彈性。幼兒教育
● 創造安全的環境,寶寶不能把什么物品都往嘴里放,不允許動的東西,任他怎樣發脾氣都不可能拿到。
● 這個階段,運用規則的權力掌握在撫育者手中,所以父母要明確孩子成長的需要,理解成長中的表現,通過行為觀察來決定發展什么、阻止什么,孩子則是在被動的情況下接受家庭的熏陶與教養。
● 在建立規矩方面,父母家人要統一態度,并且堅持一致的做法,這樣才能在孩子心中形成清晰的概念,并遵循要求去做。幼兒早教
● 寶寶表現好時,父母可表現出微笑、擁抱、喜悅的臉色,這樣寶寶獲得的就是積極情緒的獎勵。
1 ~ 3 歲從初識是非到故意對著干!
當孩子長到兩歲左右時,真正意義上的立規矩就開始了。2 歲寶寶不會總是暢快于“隨心所欲”,從成長的角度看,遵循天性的“快樂原則”早晚要受到規矩的挑戰。此時,父母要告訴寶寶事情該怎樣做,為了鞏固適應性行為,還要告訴寶寶一些簡單的道理,讓寶寶初識行為中的是與非。
2 歲寶寶已經能通過成人的言語和表情,對事物做出最初的判斷。比如,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寶寶開始嘗試到最初的兩難。是遵守規矩,忍受克制帶來的痛苦,還是隨意而為,拒絕束縛——寶寶需要做出選擇,因為他們已經進入到識別好壞、建立規矩的年齡了。
家規要點:
●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學著自己穿衣、吃飯,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洗漱,收拾玩具,模仿成人禮貌稱呼,接觸小伙伴并在一起玩耍。早期教育
●明確告訴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你的判斷是最好的指導原則。比如,如果他拽了小貓的尾巴,你應該把他的手拿開,看著他的眼睛對他說:“不行,這樣小貓會疼。”
●這個階段的寶寶還要學著體驗、忍受、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當他大發脾氣,把積木扔得到處都是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讓他先平靜下來。風暴結束后,再平靜但堅定地告訴他現在要把積木都撿起來。你可以幫忙,但寶寶一定要完成他自己應該做的那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