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給孩子樹立良好的規矩
正確的做法是在家中和幼兒園封住所有的電源插座,不給孩子犯錯的條件。對于其他的危險物品,告訴他在什么情況下身體可能會受到傷害。
孩子摸電視熒屏,可能因為他不明白為什么電視里有人有房子。媽媽可以告訴孩子,那不是真正的人和房子,可以給他電視機的包裝盒,讓他坐在里面體會,也可以說,電視屏幕上的靜電對身體不好,去摸它是違背了“不傷害自己”的規則。 第一范文網
技巧關鍵詞3:松弛,安靜,悠閑
媽媽的難題3:
孩子吃飯是很多媽媽感到頭疼的問題,應該如何設立規則,執行規則呢?
場景:
天天媽媽深知,兒童教育專家都在強調減少孩子吃飯的壓力,但天天的確是不追著逼著喂,就不好好吃飯。媽媽試過很多辦法,但有些辦法都不是特別有效。
管教技巧:
在吃飯的問題上,教育專家主張先調整媽媽的心態:請媽媽深呼吸,接納孩子。比如孩子在1到2歲時有一個“和飯”的過程,他喜歡將飯從這個碗倒到那個碗,往往弄得一桌子都是飯,但是,孩子的發育過程中,需要這種玩兒飯的自由。
吃飯的良性循環是:告訴孩子為什么要吃飯,為孩子演示優雅的餐桌禮儀,全家吃飯時有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孩子知道吃飯不僅是為填飽肚子,也是一種精神享受,還是難得的與家人朋友溝通、表達情感的美好時段。第一范文網
吃飯的惡性循環則是:媽媽擔心孩子吃不飽,這種緊張情緒令孩子恐慌或反感,然后更吃不好了。家長于是更著急,想方設法要求孩子進食,直至追著喂,最終讓孩子對吃飯的興趣徹底喪失。
技巧關鍵詞4:上善若水
媽媽的難題4:
孩子在家、在幼兒園里學會了遵守規則,但在其它場所,遇到來自不同教育理念的孩子,搶他的玩具或打他時,家長怎么向他解釋這種矛盾?怎么說服孩子繼續執行規則?家長又如何平復自己因孩子受侵害而帶來的憤怒情緒?
場景:
媽媽教洋洋,公共場合的玩具,誰先拿到誰先玩;不可以打人。但在游戲場,洋洋拿著一個小鏟子玩得正高興,另一個孩子上來就搶,洋洋不松手,他就打了洋洋一巴掌。媽媽看著洋洋吃虧,心疼得不得了。
管教技巧:
一個在規則中成功建構了自我的孩子,是有一種內在力量的。強大的內心力量像水一樣,柔軟,包容,卻擁有改變對方的能量。
當這樣的孩子面對沖突,可能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不主動傷害別人,同時有明確告訴對方“不許傷害我”的勇氣,在對方一再傷害自己的時候,敢于反擊。
另一種是,選擇離開,意味著接受這種現實,但不愿陷入這種斗爭的姿態,這是一種更高級的修為——你打我,我知道你怎么了,我也知道我怎么了,我離開,因為我不想介入你這種不好的狀態。而此時媽媽的鼓勵和肯定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內心強大的自我。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 :家長根據上面所介紹的一些方法可以用來教育孩子真正的方法,對于家長教育孩子的真是的意思用來把孩子當成教育孩子的真正的意義。家長應該怎樣通過那些方面可以成為對孩子有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