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易進的誤區
當今家庭教育的最大弊端,莫過于不論是年老的祖父母還是許多年輕父母。其教育思想還停留在憑感覺、擺權威或是隨大流、趕時髦的搖擺狀態,這樣的思想的存在怎么能教育孩子呢。
一、方法>理念
從理念上,現代家長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園丁型的,既懂教育,又有責任心,這種家庭的孩子特別容易成功,但父母最難,因為它要求父母掌握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這是現代人本主義的;第二類是懶漢型的,不懂教育,也沒什么責任心,不管不問,靠天收,這種家庭里的孩子一樣有成功的可能,這是傳統自然主義的;第三類是倒幫忙型的,不懂教育卻特別有責任心,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一分鐘也不停止對兒童的戕害,大量失敗的孩子都是由這類家長制造出來的,這是扼殺人性的主義。
三種理念也就是三種思維方式,孩子優秀就優秀在思維方式上,成功從父母開始,就是從父母的理念開始,
我要說:理念比方法重要一萬倍!
二、知識>興趣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學,而達到這個境界只有一條途徑:興趣。如何出色地使用知識,答案仍然是興趣。
興趣是什么,興趣就是求知的天然欲望,就是好奇心,知識不重要,求知才重要啊。從心理學上講沒有一個人不愛學習,關鍵在于學什么怎樣學,如果把求知的欲望給培養沒了,那還唱什么戲啊。
求知途徑是:興趣――愛好――癡迷,父母的任務就是幫助和引導孩子走到這一步,孩子至此就有了脫穎而出的優勢,優勢就是人生大勢,沒有優勢那就等著平庸。
三、智力>狀態
智力是許多父母腦海里另一個根深蒂固的信仰,于是不惜一切手段造神童。高智商的人解決問題容易一些,但不等于成功就容易一些,世上有多少事非智商180不能做呢?只要智力正常,就足夠成功了。現在許多父母已經意識到最終還是能力重要,所以看重素質教育,并且接受了情商概念。我在這里不用情商>智商,是因為這兩個概念太專業了,大部分人對它的理解都比較模糊,而“狀態”更形象,它比能力更重要。早教網
我們都有一種體驗,一旦衰弱或生病,你的眼神、聲音、動作、食欲全變了,而一旦恢復,又神清氣爽,理想的云帆又高懸起來,這就是狀態。在體育運動中我們也看到,運動員不在狀態時,便出不了成績。能力不重要,如何出色地發揮能力才重要啊
孩子狀態好,比什么都重要,一好百好。有父母說起孩子,“要他學習就死了,要是做怪事馬上就活了”,找到狀態誰都會活的,哪里讓他活哪里就是他成長的方向!
我們都渴望回到童年,不就是渴望童年的狀態嗎?請父母們相信,大凡一個能作出成就的人都是永葆童心的人!保護好孩子的童真狀態是父母的責任!幼兒早教
四、分數>品德
當把教育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撇開后,發現最核心的還是人為什么會成為人的人格問題。能力、專業、學識主要是幫助我們解決做事的問題,但不解決做人的問題,你很難有做事的機會,或者是做不長。中國傳統的教育,“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首當其沖就是成人,一切從修身開始,這是人生最低目標。
人格中個體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愛勞動,社會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同情,引深為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