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新課程后中考將如何進行
伴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深入,中考改革又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04年,第一批進入新課程實驗的學生就要進行中考了,他們的中考怎么辦?成為教師、學生和家長最關心的話題,這一問題的最終解決已迫在眉睫。山東濰坊市作為改革的先行者,在未知中探索,在艱難中奮進,積極探索提供多次機會、雙向選擇、綜合評價的考試、選拔方式,推出了一套新的中考招生辦法。其中不乏新的思考,新的探索,新的追求,許多“第一次”都出自這里。盡管這套方案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無論從哪一方面講,都是一次有益的嘗試。據了解,濰坊市2002年入學實施新課程的初中生,將成為這套新方案的首批實踐者。
考試——對畢業生進行全面鑒定 允許學生重考 成績按等級公布
新課程在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方面都有了重大變革,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體現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濰坊市對考試內容和形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考試內容除必考科目外,還增加了英語口語交際考試;理、化、生實驗考試;音、體、美特長考試。
據濰坊市教研室主任曹紅旗介紹,早在1997年,濰坊市就在中考命題方面進行了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大變化:
一是命題依據課程標準,以考查能力和素質為主,在繼續加強“雙基”考查的同時,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取消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的題目,一般不單獨考查基礎知識,而著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考試內容加強與社會生活與學生經驗的聯系,增強問題的真實性和情境性,重視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提出、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收集、整合運用信息的能力。不追求對所學知識的全面考查,重點考查對學生高中階段學習乃至終身學習影響較大的知識與能力。語文考試分閱讀理解和寫作兩部分,閱讀理解內容大多取材于教材之外,寫作一般不搞命題作文。政治一般不考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等。歷史以考主觀思辨題為主,同時重視對重大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考查。所有文科命題增加考查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題目。
三是繼續加強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的考試。外語在完善聽力考試的基礎上,增加口語交際考試,將考試結果作為中考錄取的依據之一。
四是所有學科考試增加選作題,一種是必選題,即要求考生在給出的若干個題目中必須選出規定數量的題目解答;一種是可選題,即在卷面最后附加10分選作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作,選作題成績記入總分。
隨著課改的深入,僅在考試命題方面進行改革,已經遠遠不能適應需要。為此,濰坊市積極探索提供多次機會、雙向選擇、綜合評價的考試、選拔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選擇的機會,為學生發展個性、開發潛能提供條件。
用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李希貴的話來解釋,就是化整為零,增加機會,尊重選擇,分散壓力。將以往初三畢業考試的內容分散在三年當中,初一可以參加歷史、地理、生物考試;初二可以參加物理、化學、政治、歷史、地理、生物考試;初三可以參加全部學科考試。這樣,把壓力分散到不同的年級,每年1月與6月組織兩次考試,所有學科都開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情況決定考試科目和時間。同樣地,初中學校可以根據課程資源,對課程開設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安排。比如,某一學科集中安排在一個學期講授,允許學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提前結束某些學科。
李希貴局長說,多年來,由于“一卷定終身”,使得考試決定了太多的東西,一次沒考好,人似乎就沒了價值,沒了尊嚴,沒了希望。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減緩第一次考試的壓力,新中考改革方案實行重考制度,學生如果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可以申請重考,一個學科允許考兩次,畢業時以最好成績作為錄取依據。
各科考試分別按100分表達,但按等級制公布,分別定為A、B、C、D、E、F六級,60分以上每10分一個等級。采用兩個標準劃分等級,達到90分以上的都確定為A級,但是如果由于題目較難,進入90分以上的考生太少,則可考慮全部考生的15%以上,也確定為A級,以保證每一個等級的均衡。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學生分分計較,而使學生著眼于綜合素質的提高。
同樣是考試,現在的考試與傳統的中考究竟有什么不同?濰坊市教研室副主任潘永慶的一番話回答了記者的疑問。他說,主要是考試內容和功能發生了變化,過去側重于選拔,現在側重于認定,學生拿著這個認定,可以去選擇學校。過去主要考知識,現在全面衡量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等。過去是學校規定統一考試,現在是學生自己申請考試,主動權在學生手中。過去單科成績相加,并不能真正反映學生學習的傾向性,而如今把各科成績分為等級,學生各科學習的情況一目了然,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個性特長和發展傾向。
報名——提供成長記錄和綜合評價報告 出示社會義務勞動證明
具備初中學生畢業條件的應屆畢業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到高中學校報名申請入學。濰坊市規定,申請入學需持以下證件:學業成績報告書;學生成長記錄和初中學生綜合評價報告書(原畢業學校提供);學生本人參加社會義務勞動工作日證明(由學校證明加附近社區證明);各類競賽獲獎證書(證明)和其他享受獎勵政策有關證件(由市教育局有關科室提供);能說明或表達學生本人特長和才能的作品或其他成果;因故在畢業考試中成績不理想但確有突出特長的學生,可聘請兩名資深教師分別給自己寫出推薦信。總之,學生有什么特長都可以展示出來。這項改革舉措,體現了在多元評價方面,與新課程進一步接軌。
僅從報名這一環節,濰坊市改革的決心與力度便可窺見一斑。這一系列的附加條件,令人欣喜、令人信服地看到,“指揮棒”變了,開始導向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中考改革終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沿用了幾十年的依據單科成績相加錄取學生的做法,終于宣告結束。
錄取——權力下放到高中 學校自定錄取方案 全面衡量,等級錄取
不僅考試有了重大改革,招生方案也新意迭出,不少業內人士稱贊:“變化真不小。”
為了減緩“一考定終身”的壓力,濰坊市采用多元評價、多元錄取的辦法,使學校與學生能夠進行真正的“雙向選擇”。
濰坊市提出,把初中學生畢業的權力下放給初中,把高中錄取的權力下放給高中,為高中學校提供更多的自主選擇的機會,由各校制定本校錄取方案。高中要提前兩年公布學校招生的指導思想和初定標準,用以指導學生的自我學習。
學校錄取將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評價和客觀、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以學業成績為主,綜合英語口語交際考查、理化生實驗考查、學科競賽獲獎名次、學生個人特長考查等項成績,統籌兼顧,擇優錄取。按各項考試、考查的等級錄取,不公布學生考試分數。
李希貴局長解釋,具體的辦法是:成立高中招生錄取專家認定委員會,由教代會從教學管理人員和骨干教師中選舉產生,其中學校領導不超過總數的1/3,社會各界人士不低于1/3。認定委員會負責對學校錄取標準和辦法進行認定,對報名學生的證書、證件、作品、成果等進行審核認定,對申請破格錄取學生的有關材料(包括推薦信)真實性的認定和是否錄取的評審,對提出申訴的學生情況進行復議,對在招生錄取中弄虛作假、營私舞弊行為進行調查。
錄取的主要依據除考生學業考試及理化生實驗的成績外,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政治思想進步,道德品質良好;綜合實踐活動及學校課程學習必須滿30學分;音、體、美考查成績達合格以上;參加社會義務勞動三年累計滿10個工作日。否則,初中不允許畢業,高中不能錄取。學生成長記錄和學生綜合評價報告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說明和表達學生特長和才能的作品和其他成果,可以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也可以直接作為錄取的依據。對表現突出和特長明顯的學生,學校可根據兩名教師的推薦信和調查核實的情況,參考學業考試成績以及學生綜合評價報告書等破格錄取。
為了體現多元錄取,濰坊市規定,各高中校根據參考依據錄取的學生必須占一定比例,也就是說,高中除了按照學業成績錄取之外,必須有一定的比例是通過參考依據錄取的。
對各類競賽獲獎和有關獎勵政策的體現由學校制定相應政策,對特長加試成績的使用,由學校從有利于培養個性化學生和創建個性化學校的原則出發自行確定,特長生的錄取標準由學校自行確定。
李希貴局長舉例,比如,濰坊一中對文科見長的學生,要求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六科中有四科達A級,兩科達B級,理化生實驗加試在D級以上(含D級);對理科見長的學生,要求在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中有四科達A級,兩科達B級,理化生實驗加試在C級以上(含C級);對音、體、美專業生,要求相應專業成績在B級以上(含B級),音樂、美術專業生的文化課成績語文、外語、政治、歷史、地理有四科達C級,一科達D級,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實驗加試在D級以上(含D級);體育專業生的文化課要求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中有四科達C級,兩科達D級,其他科目及實驗加試在D級以上(含D級)。
對表現突出和特長特別明顯,并申請破格錄取的少數學生,學校將根據兩名以上的教師推薦信,參照學業成績及學生成長記錄和綜合報告書,符合條件者破格錄取,文化課成績原則上應在B級以上。對要求特長加試的學生,學校將單獨組織進行特長加試,根據考試結果分為A、B、C、D四個等級,取得等級證書的學生可將其特長等級作為文化等級之一。對各類競賽獲獎和能體現學生能力的作品以及其他成果,學校將采取獎勵政策。
這一改革舉措充分表明,錄取什么樣的學生,高中真正有了自主權。
推薦——對推薦教師進行資格認定 學習能力個性特長重點推介 對推薦信進行公示
什么樣的教師具有推薦資格?推薦教師如何產生?
濰坊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具體標準和認定辦法。推薦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在市區教育局領導下由初中學校具體負責。先由教師本人申請,然后經過評審認定,最后報教育局批準、備案、發資格證書。
濰坊市要求,推薦教師寫推薦信時,必須仔細查閱被推薦學生的成長記錄和各類材料,包括能說明學生能力、個性、特長的研究性學習報告、文學藝術作品、科技發明的論文和成果等。然后,通過召開座談會、個別專訪等方式對學生在初中階段的表現做深入細致的調查。在此基礎上,同學生本人談話,了解其志趣、理想、信心、性格、能力等。推薦信要實事求是地對學生的學習、思想品德、個性特長全面評價,并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學習能力(特別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表現)及個性特長作重點推介。推薦信經公示后作為破格錄取的依據,學生被初步錄取后,將再次進行公示。
教師推薦信作為錄取參考之一,必然帶來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即教師的誠信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濰坊市決定,建立教育誠信制度,實行責任追究制。成立高中招生錄取專家認定委員會,負責對推薦信的認定及對推薦過程的監控。如果發現教師在推薦過程中有失實行為,將取消兩年的推薦資格,如果有嚴重失實行為并造成嚴重后果,將終身取消推薦人的推薦資格。
措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實行優秀學生自修制度 建立學生成長記錄
中考改革是一件涉及到千家萬戶、關系到初中教育質量的大事,實施這套方案,如何保證公開、公平、公正?這是懸在許多人心中的疑問。
“打造誠信社會,從教育做起。”李希貴局長一字一頓地說,為配合中考改革,為保證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濰坊市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一是規范程序;二是嚴肅制度;三是推向社會。要求各個環節必須做到嚴密、公正、公平,堅決杜絕任何差錯,對推薦和錄取工作中出現的違紀現象將嚴肅處理。特別是整個錄取過程必須有社會參與,從研究方案到具體實施,都有社會各界人士參加,這作為一條硬性規定。錄取結果向社會和原畢業學校公示,公示時間為一周。對提出申訴的學生情況進行復議,復議結果向社會公布。招生期間許多學校將設立舉報電話,初中學校設立公示榜,建立學生申訴制度,允許學生申訴等等。這樣,使中考改革成為陽光下的行動,讓教育管理者、校長、教師在陽光下作業 。
李希貴局長還強調,為了保證改革的順利實施,我市成立了中小學學業成績考試中心,負責組織全市中小學學生學業成績考試,對考試成績全部實行網絡化管理,接受社會監督。學校將定期為考生和家長提供成績報告書。
牽住了牛鼻子,走活了一盤棋。中考改革拉動了濰坊教育教學方方面面的改革,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允許學生走班上課。實行優秀學生自修制度,允許優秀生提前參加學科結業考試。實行每學年三個學期,即每年在暑假后增加一個為時三周的小學期(前后兩個學期各拿出一周,暑假安排一周),專門用于安排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等。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推行“朝陽讀書計劃”,啟動個性化學校評估……一項項改革舉措,如雨后春筍般涌出。正如濰坊人所說:“中考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
當然,改革遠不止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