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我們的責任》主題班會紀實
主持人乙:黃春婷同學說得非常好,非常全面!是啊,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她談到了我們要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我們活著不僅是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別人的希望和他人的愛,特別是深愛著我們的親人。
主持人甲:下面請大家看到屏幕上,(屏幕上出現了一封信):
爸:
錢。
兒。
主持人乙:看了這封信,我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內心的氣憤之感。
主持人甲:同學們,結合這兩個情境,你們又想說點什么呢?
學生9:我真為這兩位父母感到不值,也為這兩位同齡人感到慚愧,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父母親,我是住宿生,每次回家,母親總是一個勁地往我碗里夾好吃的菜,總問學校里的生活怎樣……(學生的聲音開始哽咽,許多同學都低下了頭)
學生10:我現在無話可說,我只想問大家一句,這位父親將會如何回信?
學生11:我想這封信可能只有兩個字:
兒:
爸。(中間夾的是鈔票)
主持人乙:歲月的滴滴流逝,親情卻始終滲透在我們的血液中,我們的言語帶有親情的腔調,我們的動作有親人的影子,甚至我們的思想也有親人的烙印,在深夜時,即便遠在天涯的我們,也會沿著那條熟悉的小路回家。
主持人甲:對當代的高中生來說,要承擔起對集體、社會的責任,首先就必須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回報我們可親、可敬的父母。(屏幕顯示:對家庭負責) 回報父母最重要的是感情回報,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那么,家,對于我們來說,到底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呢?
主持人乙:家,是你踏進人生的起點,家,是你受到挫折時給予你溫暖的驛站,家,也是你獲得成功的時候,提醒你戒驕戒躁的航標。我們要熱愛它,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
主持人甲:下面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請出王益龍同學,給我們帶來配樂朗誦《母親頌》——獻給為兒女辛苦的母親。
母親頌
——獻給為兒女辛苦的母親
母親啊!母親,兒是滄海里的一艘船,
您,是船上的一條纖。
您拉兒度過艱難,駛向彼岸。
您的懷抱是避風港灣,讓兒感到好安全。
您是一把傘,為兒遮雨。
您是一團火,為兒趨寒。
您是拉車的牛,為兒辛苦一生,無怨言。
您似一塊蜜餞,把兒的痛苦沖淡。
您又像指示燈,兒的方向盤。
為兒指明方向,永往直前!
(全場一片寂靜,沉默背后是一顆顆感動的心)
主持人乙:讓我們再一次用最真摯的掌聲感謝王益龍,并把這掌聲送給天下所有的父母。
主持人甲: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元。當我們懂得了要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的時候,我們也便懂得了,要對集體、社會負責。
主持人乙:中共中央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這也就要求我們要正確處理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社會的責任。
主持人甲:同學們,誰能談一談對社會負責的意義?
學生6:眾所周知,人是社會的元素,但我認為,責任心才是社會的元素。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不能算是一個人,只算是一塊肉,那么這個社會,也就只能算是一盤肉。如果我們把社會比做一架琴的話,那么責任心便是琴手,曲子的基調和旋律都是由她來操作。
主持人乙:感謝這一生動的比喻。結合現實,同學們看到了哪些不負責任的現象?
學生7:我是農村的,每次回家都要坐好久一段車,上次由于路太爛,乘客都十分氣憤,聽人說,這條路的修理費早就撥下來了,是鎮的某位干部拿去賭了,我就想,他們的飯是我們給的,衣服是我們給的,不但沒有為了人民服務,連最基本的義務都不履行,真可恥!將來我要當了法官,第一個辦他。
學生8:履行好自己的責任,也喊了好幾年了,可是看看我們周圍,就拿學校門口來說,這邊是瑞綠聯盟在宣傳環保、發傳單,那邊就是被群眾隨手丟掉的傳單。
學生9急著說:看看我們學校門口,一到中午, 滿地是白色飯盒和白色塑料袋,搞衛生的撿都撿不完。
主持人甲:同學們,那我們應該如何來履行好對集體,社會的責任呢?
學生10:再過幾天我們班就要進行勞動實踐了,我想這是我們履行對集體負責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希望同學們能夠盡最大的努力把這次勞動實踐搞好。
學生11:我覺得要搞好這次勞動實踐,除了在大體上我們要讓學校環境美觀,整潔以外,更要在細節方面做好。例如:我們要做到讓綠綠的草地上無一點白色垃圾。我們在勞動的過程中還要講究創新,例如,我們可以把教學樓前的文化墻擦得亮亮的,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的行動。
主持人甲:同學們說得很有道理,中國是一條正在騰飛的巨龍,環保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關鍵的一步,
下面我們請同學們來下一盤道德圍棋。(屏幕顯示):
當亞運會在日本廣島結束的時候,六萬人的會場上竟沒有一張廢紙。全世界的報紙都登文驚嘆:"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為沒有一張廢紙,就使全世界為之驚訝。再看看我們十月一日在天安門廣場升國旗的鏡頭,當人們散去后,滿地的廢紙,到處亂刮
二戰快結束時,德國柏林被困,能源燃料嚴重短缺。人們只好到山上砍樹。在當時已完全是一種無政府狀態下,人們所砍的無一不是事先被圈記的老弱病殘之樹。再看看我們,視法律于不顧,亂砍濫伐、竭澤而漁的現象卻令人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