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散落的鈔票》教材教案(精選6篇)
小學四年級語文《散落的鈔票》教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講述在車站發生的故事。
2、 體會人物的心情,學習眾人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的品質。
3、感受人與人之間真誠友愛的美好品德和良好的社會風氣,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教學重點:
能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講述在車站發生的故事。
教學難點:
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理解人物品質。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回憶上節課學習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讓學生以小標題的形式,呈現課文結構圖,填重點詞。
( )—— ( )—— ( )—— ( )
預設一時間,老人、孩子、青年、婦女、解放軍戰士,人們紛紛把撿起的錢交到她手中。
師創設情境,學生體會當時的畫面。
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會怎樣做?
師指導讀。
預設壯漢--(出示第五段)交流文中寫壯漢時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進行描寫?有什么作用?
二、第二次比閱讀
齊讀第七段,思考:這一段開頭前兩句的環境描寫起什么作用?(渲染氣氛)與第一段有什 么關系?
指名交流。
指導朗讀。
小結:是的,我們社會需要這種愛心的回歸,需要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的良好風氣,同學們 讓我們用正義、用勇敢、用智慧來呼喚道德的回歸,呼喚愛心的永恒,人間處處有真情,只要心 有一份愛,這世界便會充滿陽光,希望同學們都能擁有拾金不昧的好品質。
三、比拓展
出示《錢被風刮跑以后》 讀完之后,與本篇課文進行比較,你想說些什么?
四、作業布置
1、縮寫這個故事,150字。
第一步:縮寫前要認真閱讀原文內容,抓住要點和每段的主要內容。
第二步:縮寫時要注意取材及連綴。
第三步:縮寫完成后,還要與原文比較一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內容,意思是否與原文一致, 語句是否連貫。
2、看結構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五、比閱讀(3至7自然段)
1、出示自讀提示: 默讀課文4----6自然段請把有關表現眾人拾金不昧的語句用“----”劃出來,可以批注感受。
2、學生匯報交流。
預設女服務員——我和立明——眾乘客——壯漢
預設一位女服務員跑過來大聲喊:“把錢交給我!請把錢交給我!” 從服務員的做法中,你體會到這是怎樣的一位服務員?(這是一個負責的女服務員, 沉著泠靜—讀,她的喊聲充滿了力量—讀,這是正義而喊聲,再讀。
預設我撿到一張,交給服務員。 立明手疾眼快,撿了三張,也交給了服務員。
小學四年級語文《散落的鈔票》教材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寫作的思路。
3.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去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去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從幾組相對的詞語描寫中,體會人間真情互助的可貴和可敬。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學法:
導讀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導入 揭題質疑
1.板書課題,齊讀。
2.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感知 自主學習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師生共同評議,是否讀得正確流利。(如達不到這一要求,須繼續朗讀)
3.默讀課文,想一想,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給各部分列個小標題。
4.同桌交流。
5.反饋。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在一個地鐵站眾人撿拾散落的鈔票、物歸原主的故事。掉錢――撿錢――錢歸原主
三、合作探究 精講點撥
(一)起因。
剛才大家在質疑時提出了“鈔票為什么散落”這個問題,作者在文中告訴我們了嗎?是課文的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的?
1.指名讀第1、2、3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都告訴我們什么了?
2.指名回答。
時間:國慶長假
地點:地鐵站
人物: “我”和立明
原因:人多擁擠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讀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事情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精講點撥
(一)經過
1.默讀課文4、5自然段,邊讀邊想:錢散落以后,人們各有什么反應?用直線請畫出相關的語句。
2.全班交流討論。
我、立明,眾人。
壯漢。他心中是怎么想的?我和立明是如何對待他的?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自由有感情地朗讀第4、5自然段。
(二)結果。
事情的結果到底如何呢?
1.默讀第6~7自然段,邊讀邊做批注,看看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地方不懂?
2.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3.匯報學習結果,引導解決以下問題
眾人為什么發出遺憾的感嘆?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立明和我沒吃麥當勞,也沒買到《丁丁歷險記》,為什么特別高興?
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三、朗讀感悟 體會情感
1.說一說課文的寫作順序、各部分小標題、主要內容。
2.談一談本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說出理由。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悟。
四、聯系實際,交流討論
這件事發生在今天人們會怎么做?你會怎么做?說出理由。
五、語言積累
小黑板出示句子,讀一讀。
a、當金錢在人們心中高到不恰當的位置時,世界就傾斜了。
b、發財不是人生的目的,貧困不是窮人的恥辱。x k b 1.c o m
c、幸福不在于擁有金錢,而在于獲得成就時的喜悅以及產生創造力的激情。
六、 總結升華
同學們,課文雖然學完了,但是我想大家的心情肯定不平靜。是呀,金錢的確很重要,它可以買到許多我們想要的東西,但是有許多東西金錢是買不到的,比如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關心。這種真誠的關愛比金錢更重要。如果我們都能像故事中的行人那樣,相互幫助,相互關愛,這個世界將是多么美好呀!你們說對嗎?那好,就讓我們像愛自己的親人一樣去關心身邊的人吧!
板書設計:
掉錢:人多擁擠
散落的鈔票 撿錢:我 立明 眾人(拾金不昧)
壯漢(見利忘義)
錢歸原主:高興
小學四年級語文《散落的鈔票》教材教案 篇3
教學過程
一、了解十元人民幣,導出話題
1.出示十元人民幣,了解它的信息。
2.當我們拾到一百元人民幣的時候我們會怎么樣呢?
3.下面讓我們共同走進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當中去切身感受吧。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理解四個詞語的意思。用“拾金不昧”造句。
3.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
三、品讀感悟
(一)出示自讀提示:
(1)學習課文4—5自然段,想一想那些人做到了拾金不昧,請把有關的句段用“——”劃出來,并批注感受。
(2)在小組內相互交流。
(二)學生匯報交流
1.文中的服務員做到了拾金不昧。
(1)師:從文中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
(2)生匯報句子, 師指導有感情朗讀。
2.師:文中還有誰也做到了拾金不昧?(“我”和立明)
(1)生匯報句子。
(2)師:那么從“我”和立明的做法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生談體會,師指導朗讀。
3.師:文中還有誰也做到了拾金不昧?(老人、孩子、青年、婦女、解放軍戰士)
(生匯報,師指導讀)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三、課本劇表演
同學們,你們想親眼目睹那感人的場面嗎
(表演完畢)看了精彩的表演,大家有些什么話說嗎(根據同學發言板書:拾金不昧 真誠互助)
六、拓展環節
大家都很喜歡立明同學,我們請小記者來采訪他好嗎?
七、師總結,齊唱歌曲《愛的奉獻》
八、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將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旁邊的人聽
小學四年級語文《散落的鈔票》教材教案 篇4
課文《散落的鈔票》篇幅較長,但是內容和思想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沒有預設過多的問題。
首先,我讓學生把整篇課文讀通,讀熟,方法是默讀、個別抽讀。然后讓學生回憶、歸納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以了解學生讀的情況。接著我讓學生復述課文的內容,可以添加自己的語言,字數大概在150字以內。個別學生說完后,我讓全班學生評價他們是否把主要的內容說完,哪一部分沒有說。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梳理整篇文章的主線條:掉錢——撿錢——護錢——交錢,落實到每一部分分別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
線條理出來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更清晰了。我又讓學生對照文章的主線條,縮寫課文。我對聽的同學的要求是:發言的同學是否把主要的內容說完,哪些語句不重要可以精簡或刪去?
請到的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的共同幫助下,越說越好。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縮寫課文,我又讓學生在小組內練習。由于課堂上時間有限,沒法讓學生動筆練習縮寫,全班匯報交流時我盡量多請學生發言,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發了言,當然更多地照顧了后進生。課后收上來的作業看得出,全班學生的縮寫不錯。
理解課文時,我著重從整體上讓學生談感受:“讀了這篇課文,你被故事中的什么所感動?”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被文中人們的拾金不昧的精神所感動,有的說被文中女服務員的責任心所感動,有的說被女服務員的榜樣作用所感動,有的說被孩子見義勇為的精神所感動,有的說被立明不求回報的品質所感動,有的說被社會的監督力量所感動……不過在理解書中的思考題“立明和我沒吃麥當勞,也沒買到《丁丁歷險記》,為什么特別高興”時,學生出現了分歧,一些學困生認為立明和我因為受到了別人的表揚,所以感到特別高興。這促使我立刻采取措施,引導學生認識是我們因為幫助別人解決了困難而感動高興。其實,此處我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通過討論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進一步地深入理解問題。尤其是要抓住女服務員夸獎“我倆”后立明的反應----“立明反倒不好意思起來,拉著我迅速登上剛到的列車。”理解此時立明為什么反倒不好意思,推測立明此時的心理。聯系上下文,分析關鍵語句,入情入境地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能更好地理解問題。
最后,我利用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引導學生學習通過環境描寫表現人物的心情。學生找出最后一個自然段中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抓住了這些景物的什么特點。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做過什么事情后興,嘗試通過環境描寫來表現當時自己的心情。練習的效果比較理想,今后還可以有意地訓練學生練習環境描寫,可以讓學生通過環境描寫表現不同的心情,比如悲傷、失望、懊惱等。
整體上說,這節課的教學效率還有待提高,因為這節課盡管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方面的訓練,但是沒有讓學生在課堂上動筆,始終是一個遺憾。
小學四年級語文《散落的鈔票》教材教案 篇5
一、學得其法,應用自如
在教學中,我重視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有理解詞語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方法、寫作的方法、學文的方法……在教會方法以后還重視學生對這些方法的運用。比如:教會學生分析人物的方法后就引導學生仿寫。有學有練,落地有聲,學生才會應用自如。
二、自主學習,樂在其中
課堂中,我總是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做學習的主人,主動學習。我作為旁觀者,參與學習。
在讀文時,我讓學生推薦選手,并說明理由,讀后還要評一評,并選出推薦人;在理清文章脈絡時,我讓學生提問題,如果問題有價值,就讓他當小老師提問并評價同學;在分析人物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物進行分析、匯報……所有這些,只有一個目的: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快樂學習。
但作為旁觀者的我,當然不只是旁觀,在精彩的地方我要評價,在重點的地方講解,在學生迷途處引路,在學習方法上指導……
三、讀寫結合,培養能力
在這節課最后,教給方法,指導縮寫。
1、 縮寫的要求:
。1)內容要完整,重點要突出。重要內容可以多寫幾句,次要內容要一筆帶過。
(2)語言要簡潔。
2、 縮寫步驟:
(1)理清文章的結構。
。2)用鉛筆在原文中勾畫出縮寫的內容
(3)自讀縮寫后的內容。
3、學生在原文上勾勾畫畫,進行初步縮寫。
但是,縮寫的效果不夠樂觀。有些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都比較差,關鍵詞語抓得不夠準確。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加強訓練。
小學四年級語文《散落的鈔票》教材教案 篇6
前些天,我在備《散落的鈔票》這篇課文時,忽然發現這篇文章是對學生作文指導的一篇很好的范文。這篇課文敘述了地鐵站立明為代表的眾人撿拾散落的鈔票、物歸原主的故事。在金錢與道德之間,所有的人都放棄了金錢,字里行間都充滿了人與人之間濃濃的關愛之情,讀之使人感慨。我應該把課文的寫法教給學生,使學生學以致用。于是,我根據本文的特點,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去感悟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進而深入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在由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對語言的積累,把語言積累與語文教學密切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去積極主動地學習語言,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回歸語文課堂的本來面目。因此我對這篇課文反復推敲,預設教學環節,決定以“啟發學生質疑”為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古人云:“學貴于疑,有疑則進。”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多給學生這樣的機會,讓他們質疑問難,以生為本。在教學中,我常常啟發學生質疑。在教學《散落的鈔票》第二課時,我先引導學生了解整件事情的經過,學生通過對人物動作、語言、心理等的學習也感悟到了眾人拾金不昧的精神。我讓學生回顧課文寫法時,一個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課文為什么不直接寫這件事情,而開頭要寫我和立明逛書店和地鐵站的情況呢?”聽到這一問題,我喜出望外。馬上讓學生討論交流,學生開始認為是在介紹我和立明,不讓“我們”出現的太突然,寫地鐵站只是為了交代地址,對于這樣的答案我當然不滿意,于是,我加以引導,問道:“地鐵站寫了些什么內容呢?”學生通過朗讀恍然大悟:“地鐵站人多才會擁擠,才會將錢擠出來而不被失主發現,也和文章開頭的國慶長假吻合起來了。”學生了解到這個問題,但并不滿意,于是我讓學生繼續閱讀第一自然段,通過讀、想了解第一自然段的作用,學生終于找到了關鍵句子“我想立明家里生活困難,也就不再堅持! 我趕緊接過說:“是啊,他們的確很需要錢哪,可他們卻能這樣——不貪錢,拾金不昧。”學生對文章的寫法也有了更深的認識,知道了在寫一件事情前不只是要簡單的交代時間、地點、人物,還要將故事情節進行鋪墊,這樣更能突出中心。因此,學習這篇文章的寫法便在孩子們的疑中、議中凸顯出來了。課后,我覺得預設質疑這個環節真不錯,達到我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