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相關教案 > 綜合性學習教案 > 《鄧稼先》教案(通用17篇)

《鄧稼先》教案

發布時間:2024-02-01

《鄧稼先》教案(通用17篇)

《鄧稼先》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  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學習他的偉大精神;

  3、  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4、  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

  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題。 

  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并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課堂設計: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后發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任人宰割: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為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閱讀課文,先用波浪線把你認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再次閃亮登場發言。歸納學生發言: 

  ①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啟下文。 

  ②我發現“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系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蕩,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③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贊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發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一段話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為自己終身的奮斗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斗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恒,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恒的驕傲。 

  3.教師: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發現,諸如在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等,請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出來。 

  學生發現文中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細節描寫等,并爭先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出下列內容: 

  ①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②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采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并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杰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第二課時

  精讀課文,探究問題

  1.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于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勛”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于表達較復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2.全文六個部分之間有什么聯系? 

  第一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個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3.為什么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按理說,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對研制“兩彈”的巨大貢獻上。現在這樣寫,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著眼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第二,作者與鄧稼先有著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著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著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著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第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余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教后記:結合美國同伊拉克戰爭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來導入課文。鄧稼先,“‘兩彈’元勛”,“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這是一個“大寫的人”!我們做人就是要做這樣的人!我們隨著作者飽含深情的筆觸,來感悟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的。讓學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識。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課文內容,發現課文中精妙之處。

  3、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秀品質。

  課型:新授課

  教法:朗讀、合作探究

  教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以學生搜集鄧稼先的故事導入)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楊振寧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三、檢查預習情況。 

  四、授新課

  (一)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教師評析學生發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重點研讀。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句段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現……(詞語、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2.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后發言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補充完善。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三)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并參與解答問題。 

  (四)拓展練習 

  (1)    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哪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    “和科學家心靈的碰撞”,超越時空,采訪“兩彈元勛鄧稼先”,一名同學作鄧稼先,其他同學設計問題提問。 

  (五)評議總結。 

  回顧學習內容,自己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收獲,參與學習的主動程度。 

  五、布置作業:(任選一題) 

  1、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出你對他的情感。 

  2、搜集楊振寧的故事。

  11、鄧稼先

  楊振寧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感知內容,理清思路。

  2、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征。

  3、學習本文通過比較來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4、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獻身科學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了解本文將鄧稼先與美國科學家奧本海默對比著寫的作用。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讀

  同學們,為了保護國防科技的安全,我們的許多國防科技專家們都心甘情愿地做了無名英雄,他們長年與親人分離,在遠離人煙的荒漠中與機械為伍,與數據共眠,默默無聞,為國奉獻,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壯烈樂章。他們是我們人民的英雄,國家的驕傲,下面就讓我們展開課本,隨著作者去認識這位為祖國的強大作出巨大貢獻的,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板書課題,并簡介作者)

  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曾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與鄧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結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雖一個在中國,一個在美國,但對祖國的感情這一共同點把他們緊緊聯在一起。本文即是鄧稼先逝世后,楊振寧追憶他的一篇回憶性散文。

  二、閱讀發現,整體感悟

  1、閱讀發現: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熟悉內容,體會感情。

  請同學們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等標示出來。

  2、整體感悟:

  ①請同學們交流一下閱讀感受。

  ②課文按小標題可分六個部分,請同學們根據標題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概括各部分大意。討論明確: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中國自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時代開始的百年屈辱歷史,引出為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為研制兩彈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忠厚樸實、真誠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寫作者與鄧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訪華的經歷,表達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對鄧稼先的無比欽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艱苦與艱險,展現鄧稼先為了國家利益,不計個人生命的獻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書信的形式,用評論性的語言對鄧稼先一生的功績高度贊揚,表達友人對鄧稼先的贊頌與悼念。

  這六個部分各有側重,但都是圍繞著“記錄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歌頌他默默無聞,獻身國防科研,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這一中心而組織起來的有機整體。這正體現了作者構思精巧、謀篇布局別具匠心的特點。

  ③你認為鄧稼先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熱愛祖國、勤奮刻苦)(刻苦鉆研、忘我工作、無私奉獻)

  三、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①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可否去掉?

  討論明確: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杰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第一部分從百年屈辱入手來寫,似乎與鄧稼先關系不大。其實,這一段的用意是在創設一種廣闊的社會背景。在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中去衡量他,才更能顯出其偉大之處來的。正是他領導中國知識分子追趕世界科技勢頭,提高國家科技水平,保證中國堅強地站立起來。所以第一部分是為歌頌鄧稼先所進行的必要準備,絕不能去掉。

  ②第三部分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討論明確: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中兩國原子彈研究的領導人。他們的共同成就表明他們同樣都是學術非凡的人。但是兩個國家,兩種社會背景,又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站在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基礎上考慮,我們更欽佩鄧稼先,更接受他為國忘我、為科研忘我的偉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過在國家大背景下的對比,來進一步突出鄧稼先的高尚品格。

  ③第四部分似乎對鄧稼先的偉大作用不大,作者為什么要安排此環節?

  討論明確:這一環節,以寒春事件,時時透出鄧稼先對自己的工作認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摯友世交,也決不犯規,這正是他為人忠正的反映。此部分的題目中用到兩個問號,以此正是告訴讀者,自己為民族而自豪,為鄧稼先而驕傲。

  ④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戰場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時該部分中還引用“五四”時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

  討論明確:文中引用唐代的《吊古戰場文》和“五四”時代的《中國男兒歌》更增加了鄧稼先精神的悲壯色彩,贊頌了鄧稼先就是只手撐天空的響當當的中國男兒。

  ⑤作者將“百年屈辱”與“站起來了”比照在一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討論明確:深厚的愛國主義熱情與對鄧稼先的無比崇敬。

  2、研讀賞析: 

  ①找出文中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并賞析其作用。

  例:

  a“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賞析:這里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是截然不同的,“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并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

  b“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賞析:這里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c—切偉大的、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

  ②請同學們采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閱讀課文,先用波浪線把你認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組織語言,

  例: 

  a.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啟下文。 

  b我發現“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系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蕩,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c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贊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d我發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一段話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為自己終身的奮斗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斗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恒,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恒的驕傲。

  ③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請同學們討論歸納。

  a.長短句交錯使用,不僅使文氣活躍,而且更易表現情感。長句便于表達較復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讀來朗朗上口,整齊緊湊,有音樂的跳躍感,并蘊含著深厚的感情。

  (有的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勛”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

  b.修辭手法的運用,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排比的運用,節奏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

  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引用:第五部分中的《吊古戰場文》及五四歌曲。

  小結:本文是一篇回憶性傳記,運用了如此富于變化的語言,不同于一般傳記客觀平淡的語言,作者是有目的的,作者借語言的變化,表達深厚的感情,告訴讀者,這不是一般的傳記,是功臣的贊歌。

  四、體驗反思,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假如是你,你會怎樣呢?

  提示: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五、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記敘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評傳,而是以民族文化為背景,以民族情結,私人友愛為基調,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敘寫了一個淳樸謙遜的科學工作者的奮斗歷程。同時文中還插入了幼兒讀本、詩歌電報書信等內容,抒發了對鄧稼先的贊頌之情。本文作為一篇回憶性散文,可以說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題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華文化,就能孕育像鄧稼先這樣的優秀兒女,也正是因為有了鄧稼先一類的杰出人物,我們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拓展延伸:

  ①完成課后練習第一、二、三題。

  ②以中國青年一代的名義給聯合國秘書長或美國總統寫一封信,表明中國對戰爭的立場,表達對和平的呼吁。

  板書設計:

  兩彈元勛鄧稼先

  求學           胸懷祖國   刻苦學習

  受命研制        刻苦鉆研   忘我工作  無私奉獻

  熱愛祖國        患病去世   實踐誓言

  (武原鎮中學 陸海峰)

  附:

  1、【鄧稼先】(1924-1986)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安徽省懷寧縣人。在北平上小學和中學。1945年畢業于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5─1948年先后在昆明文正中學、培文中學、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1948—1950年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 )攻讀理論物理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10月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1年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兼中科院數理化部副學術秘書,并加入九三學社。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8月接受任命開始研究原子彈制造的理論。歷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理論部主任、研究員、副院長、院長,中科院物理學數學部委員。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長期從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工作,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是研制和發展核武器技術的主要組織領導者之一。參與研制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被稱為兩彈元勛。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領導和組織解決了一系列有實際應用意義的理論問題,為中國的國防事業和培養國防科技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1987、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4年8月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獎勵。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1985年8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1986年3月做了第二次。1986年5月做了第三次,同年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

  1994年10月,其塑像在四川省綿羊市人民公園落成。1996年5月被評為第二屆“中國雷鋒”(科技代表)。

  2、《吊古戰場文》譯文。譯文如下: 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群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凄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猶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淹沒在這里,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鄧稼先》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了解鄧稼先及楊振寧的有關文學常識。

  2、識記:宰割 元勛 鞠躬盡瘁 奠 選聘 悴 曛 凜 鋌 攝

  3、找出文中重點句、段特別是抒情議論部分并體會其作用。

  4、理解鄧稼先的人格魅力和為祖國“兩彈”事業貢獻自己畢生精力的精神,為實現強國之夢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學習重點】

  1、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把握全文的重點及各段的重點。

  2、體會文章的深刻含義,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朗讀詩歌:

  天府楊柳塞上煙,問君此去幾時還?

  實驗場上驚雷動,江河源頭捷報傳。

  不知鄧老今何在?忠魂長眠長江畔。

  這首詩歌的標題是《懷念鄧稼先院長》,是鄧稼先的朋友們懷著無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獻給他的一支挽歌。他的朋友們為何如此深沉地懷念、崇敬他呢?是因為被他的精神與人格魅力所吸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鄧稼先》這篇文章。

  二、了解鄧稼先及楊振寧的有關知識

  三、速讀全文,了解各部分主要內容

  正音:宰割 元勛 鞠躬盡瘁 奠 選聘 悴 曛 凜 鋌 攝

  記住六個部分各自的小標題

  四、討論研究

  1、閱讀第一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鄧稼先》的開頭與前面我們已經學過的傳記性文章的開頭有何不同?

  ⑵ 這些內容與鄧稼先有關嗎?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⑶ 文章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

  ⑷ “貢獻巨大”卻“鮮為人知”說明了什么?

  2、閱讀第二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用“兩彈元勛”作這一部分的小標題好不好?為什么?

  ⑵ 這一部分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這樣寫的用意何在?

  ⑶ ①段寫鄧稼先得到博士學位后立即回國,表明了什么?

  ⑷ ⑤段屬于什么表達方式?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⑸ 鄧稼先在重病期間仍然堅持工作,他做了什么事?表現了什么精神?

  ⑹ “兩彈元勛”稱號“他是當之無愧的”,為什么?

  3、閱讀第三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各有什么性格特點?

  ⑵ 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⑶ ⑥段主要強調了什么?想說明什么問題?

  ⑷ ⑦⑧段舉例的目的是什么?

  ⑸ 末段補充說明作者對兩人的看法,是否多余?為什么?

  4、閱讀第四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第四部分的小標題有什么特點?其含義是什么?

  ⑵ 這一部分寫到“寒春是不是參加了中國原子彈工作”是何用意?體現了什么?

  ⑶ 這一部分不是直接寫鄧稼先的光輝事跡的,可不可以刪去?為什么?

  5、閱讀第五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引用《吊古戰場文》的作用是什么?

  ⑵ 鄧稼先的工作環境是怎樣的呢?

  ⑶ “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⑷ “我不能走”這句話表現了鄧稼先的什么精神?

  ⑸ 引用五四時期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⑹ 最后為什么補充說明“我”父親喜歡那首歌?

  6、閱讀第六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怎樣理解標題“永恒的驕傲”的含義?

  ⑵ 這一部分中四個破折號的作用是什么?

  ⑶ 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作用是什么?

  ⑷ 怎樣理解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⑸ 這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請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五、小結

  1、找出文中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畫出其中關鍵的詞語。

  2、全文六個部分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學習本文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結合文中的句子,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或閱讀過的材料談一談)

《鄧稼先》教案 篇3

  向常容  

  作者:楊振寧

  教學目的: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詞,理解文中兩個古詩文小段。

  2、靈活運用速讀、默讀、朗讀等閱讀方式閱讀課文。

  3、學習鄧稼先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教學重點:

  用速讀、默讀、朗讀等閱讀方式閱讀課文。

  教學難點 :

  1、第一部分寫百年屈辱史的用意;

  2、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作比較的好處。

  教具準備:

  《祖國》錄音帶、小黑板(寫六種方式、《祖國》歌詞)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1、激情入景:

  二(4)班的同學們給老師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首屆藝術節中,我班榮獲了第一名……這節課,希望同學們有好的表現。

  2、材料分析:

  (1)1842年8月,中英代表簽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其中有這樣一條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2)1860年,英法聯軍大肆搶劫并燒毀了稱作“萬園之園”的圓明園。

  (3)1954年,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地位,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

  (4)2003年10月15日,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楊利偉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

  學生發言:中國,有著屈辱的歷史,但如今,它已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祖國能在國際上有著顯赫的地位,是離不開一些為祖國作出貢獻的人。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在國防事業上為祖國作出巨大貢獻的人——鄧稼先。

  二、初步理解課文。

  1、簡要介紹鄧稼先及作者。

  華僑、華裔的含義。

  2、朗讀課文,簡要說說各個小標題部分分別講述了有關鄧稼先的什么內容。

  三、速讀課文,深入內容。

  你想提出一個什么有價值的問題。

  集中討論:

  舉例:

  1、第一部分,為什么要概述中國一百年屈辱的歷史:

  既交待了鄧稼先的成長背景,又突出他對民族復興的貢獻。

  2、為什么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對照起來寫?

  突出了鄧稼先的人格魅力。

  3、文言文的語段的意思是什么?

  4、引用的目的是什么?

  四、情感滲透:體會感人之處。

  讀了本文,你全面了解了鄧稼先,請你對照插圖,閱讀有關鄧稼先的資料,以“我心目中的鄧稼先”為話題,舉一個典型事例,說說你對鄧稼先的評價。

  五、內容遷引:

  學習本文,你的收獲是什么?我想請同學們用特殊的方式展示出來:

  1、成語。

  2、名人名言

  3、相仿事例。

  4、一首歌。

  5、一首詩。

  6、用一組排比句。

  六、小練筆:

  我們的祖國,因這樣的驕子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們還不能向鄧稼先博士那樣為祖國去效力,但我們可以為王畈中學爭光,為二(4)班爭光。先前,那些同學可以說就是我們身邊的“鄧稼先”!同學們,下面我們就來寫寫我們身邊的“鄧稼先”吧!

  附:板書:

  鄧稼先

  楊振寧

  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

  附:                    “兩彈元勛”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后秘密參加拭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在昆明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于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賣國獨裁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并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土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后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愿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了,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后,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準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中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后,—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關系到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后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l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后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后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一于方案”,最后終于制成了氫彈。并于原子彈爆炸后的兩年零8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他臨終前留不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雖長期擔任核試驗的領導工作,卻本著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出現在第一線。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鈾球加工等生死系一發的險要時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員身邊,既加強了管理,又給作業 者以極大的鼓勵。

  一次,航投試驗助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撿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里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后,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已去裝雷管,并首次以院長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分:“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后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癥。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已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并轉了一小圈,表面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又向鄧稼先追授了金質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徐焰,摘自2001年6月25日《北京青年報》

  作者郵箱: 

《鄧稼先》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課文內容,發現課文中精妙之處。

  3、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秀品質。

  課型:

  新授課

  教法:

  朗讀、合作探究

  教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以學生搜集鄧稼先的故事導入)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楊振寧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三、檢查預習情況。

  四、授新課

  (一)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教師評析學生發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重點研讀。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句段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現……(詞語、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2.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后發言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補充完善。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三)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并參與解答問題。

  (四)拓展練習

  (1) 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哪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 “和科學家心靈的`碰撞”,超越時空,采訪“兩彈元勛鄧稼先”,一名同學作鄧稼先,其他同學設計問題提問。

  (五)評議.總結。

  回顧學習內容,自己.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收獲,參與學習的主動程度。

  五、布置作業:(任選一題)

  1、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出你對他的情感。

  2、搜集楊振寧的故事。

《鄧稼先》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過程與方法:學習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課文的有關背景資料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情感與態度: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秀品質。教學重點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把握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忽然奉獻精神。教學難點找出文中的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方法朗誦法、討論法、探究法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著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二、資料介紹:

  1.關于“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后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

  2.關于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3.關于楊振寧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涌現出來的一代杰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三、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鄧稼jià先元勛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盡瘁cuì選聘pìn

  無垠yíng殷紅yān彷徨pang huang鮮為人知xian鋒芒畢露lu

  選聘pin婦孺皆知ru殷實yin宰割zai籌劃chou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跡英勇悲壯,非常感人。歌:歌頌,贊嘆;泣:流淚。

  元勛:立大功的人。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

  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馬革裹尸:用馬皮包裹尸體。指英勇作戰,死于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復;窮:窮盡。

  四、整體感悟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設有小標題。

  1、鄧稼先是一位對祖國、對民族的發展有巨大貢獻的杰出的科學家。

  2、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巨大貢獻。

  3、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進行對比,揭示出它能領導大家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原因。

  4、作者為鄧稼先成功的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自力更生,獲得成功感到驕傲。

  5、寫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肩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

  6、引述作者寫給鄧稼先夫人的電報書信中的幾段話總體評價鄧稼先。

《鄧稼先》教案 篇6

  [ 課標要求]

  1、理解寫人的文章中事件與人物形象的關系。

  2、體會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現力的語言動作進行細致生動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3、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學法點悟]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明白曉暢,幾乎沒有難理解的語句,因此,學習這篇文章時應在朗讀的基礎上積極討論,理清文章內容,品味感情,領會主旨。

  [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人物通訊,講的是中國原子彈主要的理論設計者,被稱為中國的奧本·海默的物理學家鄧稼先。朗讀全文,了解文章的結構。文章主要介紹了鄧稼先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從事科學研究的,講述了有關他的哪些典型事跡,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我們在學習本文時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疑難解析]

  質疑:文章是由哪些內容組成?

  解惑:文章由一個引子和冠以小標題的三部分組成。引子,從20世紀40年代美國研制原子彈有許多科學家“失蹤”寫到鄧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蹤”的經歷。“要放一個‘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艱苦創業的年月”是第二部分。“這里就是戰場”是第三部分。

  質疑:鄧稼先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處寫到核武器研制的艱苦環境:研究院開始時“只是一片莊稼地”、科技人員寥寥無幾、大戈壁的風刀霜劍、零下30幾度的嚴寒、蘇聯毀約、國外資料嚴密封鎖、沒有大型計算機,等等。從物質條件到技術條件,從自然環境到政治環境,都是異常的艱苦困難。

  質疑:如何理解“冬去春來,年復一年,鄧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親臨第一線。”

  解惑:鄧稼先“親臨第一線”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

  [語言揣摩]

  1、“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死了也值得!”

  這是鄧稼先把調動工作的事告訴妻子時所說的話。質樸的語言,非常真實地表現了他當時的心情。平靜中透露著無限的喜悅。

  2、戈壁灘上風沙呼嘯,寒風刺骨,氣溫已經是零下三十多攝氏度了!有人見他實在太疲倦了,勸他說:“鄧院長,你回去吧!”鄧稼先嚴肅地拒絕說:“不,這里就是戰場,我不能走!”

  這些人物語言、行動的具體描寫,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偉大精神。

  [研究課題]

  我國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彈、氫彈以外,還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尋找資料,與同學交流,并整理歸納。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導引]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詞,探究重點詞句的含義。明確文章講述了有關鄧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跡,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

  [基礎鞏固集訓]

  一、字音字義

  1、 為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元勛 遠涉 宰割 模型 含辛茹苦 驀地 浩翰

  2、 給下列形近的字組詞。

  密 桓 型 氫 驀

  蜜 恒 形 氮 幕

  二、語言積累

  1、解釋下列詞語。

  元勛:

  浩翰:

  嶄露頭角:

  銷聲匿跡:

  寥寥無幾:

  含辛茹苦:

  汗馬功勞:

  風塵仆仆:

  三、問題探究

  1、文章講述了有關鄧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跡,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

  (提示:文章主要介紹了鄧稼先從接受研制原子彈的任務,從此隱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彈、氫彈的一段經歷。敘述了他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創中國核武器設計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就的事跡,表現了他為了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愿做無名英雄,獻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2、“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國留學生一起,沖破種種阻撓回到祖國。”這句話體現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提示:突出了鄧稼先的的愛國主義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礎。)

  3、“鄧稼先他們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計算的輪廓勾畫出來了。”這一句話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時間嗎?

  (提示:這并不僅是簡單的時間交代,更是強調了時間之短,可見他們工作的進度和成效,可以想見他們工作的投入。)

  四、欣賞評價

  答案:①銷 ②輟 ③舀 ④篾

  [應考說明]

  本題是一道綜合考查題,要求正確區分并使用同音字、形似字,正確的書寫漢字。“銷”和“消”既是同音字又是形似字,①句應用“銷”。②句中“輟”和“啜”是同音字,和“掇”、“綴”又是形似字,應仔細辨別。③應注意“舀”字的寫法。④句中應注意“篾”和“蔑”的區別。在平時應養成勤翻字典的習慣,還可以把一些難區別的字放在一起建立卡片。雙基不扎實,綜合能力不強會是失誤的主要原因。

  2、 改正下面的錯別字。(2分)

  費寢忘食 錯別字是 改為:

  無微不致 錯別字是 改為:

  (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

  答案:費 廢 致 至

  [應考說明]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對于具體語境中的漢字,要根據語境(詞或句子)的意思來判漢字的正誤。字形的復習應著重于對錯別字,特別是別字的辨析。別字主要有三種類型:1、形近而成別字,如“如火如荼”中“荼”與“茶”相混。2、音同或音近而造成別字,如“陰謀詭計”中的“詭”與“鬼”相混。3、形義音皆近而成的錯別字,如“藉”和“籍”、“厲”和“勵”相混。平時學習中要準確地理解字義、詞義,把字形和詞義聯系起來,以幫助理解地記憶。

《鄧稼先》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了解鄧稼先及楊振寧的有關文學常識。

  2、識記:宰割 元勛 鞠躬盡瘁 奠 選聘 悴 曛 凜 鋌 攝

  3、找出文中重點句、段特別是抒情議論部分并體會其作用。

  4、理解鄧稼先的人格魅力和為祖國兩彈事業貢獻自己畢生精力的精神。為實現強國之夢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學習重點】

  1、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把握全文的重點及各段的重點。

  2、體會文章的深刻含義,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朗讀詩歌

  天府楊柳塞上煙,問君此去幾時還?

  實驗場上驚雷動,江河源頭捷報傳。

  不知鄧老今何在?忠魂長眠長江畔。

  這首詩歌的標題是《懷念鄧稼先院長》,是鄧稼先的朋友們懷著無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獻給他的一支挽歌。他的朋友們為何如此深沉地懷念、崇敬他呢?是因為被他的精神與人格魅力所吸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鄧稼先》這篇文章。

  二、了解鄧稼先及楊振寧的有關知識

  三、速讀全文,了解各部分主要內容

  正音:宰割 元勛 鞠躬盡瘁 奠 選聘 悴 曛 凜 鋌 攝

  記住六個部分各自的小標題

  四、討論研究

  1、閱讀第一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鄧稼先》的開頭與前面我們已經學過的傳記性文章的開頭有何不同?

  ⑵ 這些內容與鄧稼先有關嗎?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⑶ 文章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

  ⑷ 貢獻巨大卻鮮為人知說明了什么?

  2、閱讀第二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用兩彈元勛作這一部分的小標題好不好?為什么?

  ⑵ 這一部分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這樣寫的用意何在?

  ⑶ ①段寫鄧稼先得到博士學位后立即回國,表明了什么?

  ⑷ ⑤段屬于什么表達方式?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⑸ 鄧稼先在重病期間仍然堅持工作,他做了什么事?表現了什么精神?

  ⑹ 兩彈元勛稱號他是當之無愧的,為什么?

  3、閱讀第三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各有什么性格特點?

  ⑵ 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⑶ ⑥段主要強調了什么?想說明什么問題?

  ⑷ ⑦⑧段舉例的目的是什么?

  ⑸ 末段補充說明作者對兩人的看法,是否多余?為什么?

  4 閱讀第四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第四部分的小標題有什么特點?其含義是什么?

  ⑵ 這一部分寫到寒春是不是參加了中國原子彈工作是何用意?體現了什么?

  ⑶ 這一部分不是直接寫鄧稼先的光輝事跡的,可不可以刪去?為什么?

  5 閱讀第五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引用《吊古戰場文》的作用是什么?

  ⑵ 鄧稼先的工作環境是怎樣的呢?

  ⑶ 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⑷ 我不能走這句話表現了鄧稼先的什么精神?

  ⑸ 引用五四時期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⑹ 最后為什么補充說明我父親喜歡那首歌?

  6 閱讀第六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怎樣理解標題永恒的驕傲的含義?

  ⑵ 這一部分中四個破折號的.作用是什么?

  ⑶ 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作用是什么?

  ⑷ 怎樣理解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⑸ 這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請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五、小結

  1、找出文中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畫出其中關鍵的詞語。

  2、全文六個部分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學習本文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結合文中的句子,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或閱讀過的材料談一談)

  【板書設計】

  從 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引子

  兩彈元勛 生平簡歷貢獻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補充延伸擴展

  民族感情?友情? 進一步擴展

  我不能走 具體化

  永恒的驕傲 總結

《鄧稼先》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 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學習他的偉大精神;

  3、 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4、 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

  教學重點: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題。

  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并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課堂設計: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后發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任人宰割: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為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閱讀課文,先用波浪線把你認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再次閃亮登場發言。歸納學生發言:

  ①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啟下文。

  ②我發現“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系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蕩,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③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贊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發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一段話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為自己終身的奮斗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斗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恒,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恒的驕傲。

  3、教師: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發現,諸如在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等,請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出來。

  學生發現文中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細節描寫等,并爭先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出下列內容:

  ①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②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采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并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杰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第二課時

  精讀課文,探究問題

  1、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于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勛”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于表達較復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2、全文六個部分之間有什么聯系?

  第一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個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3、為什么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按理說,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對研制“兩彈”的`巨大貢獻上。現在這樣寫,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著眼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第二,作者與鄧稼先有著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著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著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著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第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余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教后記:結合美國同伊拉克戰爭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來導入課文。鄧稼先,“‘兩彈’元勛”,“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這是一個“大寫的人”!我們做人就是要做這樣的人!我們隨著作者飽含深情的筆觸,來感悟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的。讓學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識。

《鄧稼先》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學習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順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點。

  3、把握文中的關鍵語句,并理解其深刻含義

  學習重點:

  體會文中洋溢的對中華民族,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現出的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學習難點:

  對關鍵語句的理解。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讓學生通過上網、看書查資料的方式,查找有關鄧稼先、楊振寧的資料,準備在上課時交流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放一段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錄相,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學生通過看書、上網查資料,在班上交流關于鄧稼先、楊振寧的資料。

  三、速讀訓練:快速瀏覽課文一遍,歸納六個部分的內容

  根據以下段意劃出段落起止:

  1、鄧稼先是一位對祖國、對民族的發展有巨大貢獻的杰出的科學家。

  2、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巨大貢獻。播放相關視頻。

  3、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進行對比。

  4、作者為鄧稼先成功的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自力更生,獲得成功感到驕傲。

  5、寫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肩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

  6、對鄧稼先的總的評價。

  四、思考:

  這六個部分之間有什么聯系?

  五、總結:

  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六、文中表現了作者對中華民族的深情,對有著50年友誼的老朋友的深情,請在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并作簡要分析。

  如:第二部分的9、10節,第五部分的52節

  第二課時

  一、思考:

  在寫鄧稼先之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二、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研制“兩彈”的過程和巨大貢獻上,為什么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地介紹?

  三、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四、第四部分最后說:“我熱淚滿眶,事后我追想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五、為什么作者說,如果拍《鄧稼先傳》,建議采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作為背景音樂?

  六、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含義深刻的特點。

  七、個性化備課

  八、教學反思

《鄧稼先》教案 篇10

  重點:

  學習本文在具體事件的敘述中注意人物語言動作描寫的特色。

  難點:

  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了解文中所寫人物的崇高品質和鮮明的性格特征。

  2.體會文章運用小標題,使文章層次清楚的手法。

  二、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后講解:兩彈指原子彈和氫彈。原子障是利用鈾、钚等原子核分裂所產生的原子能進行殺傷和破壞的一種高效能炸彈;氫彈的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元勛,立大功的人。鄧稼先,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彈主要理論設計者。

  2.介紹鄧稼先的主要事跡:鄧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學家。為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隱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艱苦創業,先后領導完成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的理論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擬試驗,為兩彈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被國際社會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的鄧稼先。

  (二)閱讀要求

  1.講明本文屬人物通訊,在閱讀中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

  2.了解本文利用小標題的形式和三個小標題以過程為序的特點。

  3.用紅筆在文中畫出生詞和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并理解詞義。

  (二) 、詞的落實

  (三) 析文章的結構

  本文由一個引子和冠以小標題的三個部分組成。

  1.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從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研制原子彈有許多科學家失蹤寫到鄧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蹤的經歷。

  2.第一部分:要放一個大炮仗。寫鄧稼先先接受使命,參加原子彈研制工作,從此銷聲匿跡。

  3.第二部分:艱苦創業的年月。寫鄧稼先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完成原子彈的理論設計,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的事跡。

  4.第三部分:這里就是戰場。寫鄧稼先再接再厲,為氫彈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價的事跡。

  提問:按小標題安排文章層次,可以以時間、空間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為序,本文的小標題以什么為序

  回答:以鄧稼先參與兩彈的研制工作的過程為序。

  提問:能不能具體說說

  回答:本文先寫鄧稼先接受使命,寫到原子彈的研制,進而寫到氫彈的研制。

  提問:三個部分的標題設置是以研制工作的過程為序,作者在寫這三個部分的內容時,是否僅僅敘寫了過程

  回答:不是僅僅寫過程,而是在過程的敘述中表現人物的精神。

  老師點撥:人物通訊多注重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如果僅僅敘述故事的情節、過程而忽略了寫人,就與人物通訊手要求相悖,因此,這三個部分中,在敘寫過程的同時作者牢牢抓住人物精神和性格特征來寫,人物就鮮活起來了。

  提問:作者在第一部分中側重表現鄧稼先的什么精神品質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回答要點:寫他的崇高使命感和愛國主義感情。主要寫他接受任務時的復雜心情,和妻子徹夜長談的情景。

  提問:鄧稼先告訴妻子他要調動工作,并沒有提到關于參加原子彈研制的消息,這寫出了他性格特征的哪一方面

  回答:嚴守國家機密,即便是親人也不肯吐露一字。原則性強。

  提問:鄧稼先與妻子的談話中,你覺得哪一句寫出了他當時的心情和他獻身祖國的品質

  回答: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死了也值得!

  老師點撥:這一部分重點寫他接受任務那一天的激動心情:聽到消息時的驚恐、膽怯,想到不能與妻、子一起生活的惆悵,想到能為祖國研制核武器時的激動與喜悅,作者把人物復雜的情感全部濃縮在他與妻子說的一句話中,質樸無華,非常真實地表現了他當時的心情,突出了他為祖國利益而義無反顧和無私無畏!他的舉動源于他對祖國的摯愛,文中寫到他沖破阻撓回到祖國和戰爭年代顛沛流離的往事,就揭示了他思想感情的基礎

  提問: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側重表現鄧稼先的什么品質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回答要點:寫他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主要寫他克服困難,一切從頭干起,終于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

  提問:在原子彈的研制過程中,他們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

  回答:物質條件極差,前蘇聯的背信棄義,國外資料的嚴密封鎖。

  提問:作者寫這些目的是什么

  回答:突出當時條件的艱苦、創業的艱難,為更好地刻畫人物服務。

  老師點撥:這一部分作者把重點放在表現鄧稼先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的無私奉獻精神。他廢寢忘食、含辛茹苦,精心勾畫原子彈理論計算的輪廓,認真計算種種數據,自1959年秋接受任務僅用了一年時間,就高效高質完成了理論研究工作,終于迎來了原子彈一聲爆響!

  提問:作者在第三部分中表現了鄧稼先什么精神品質是怎樣表現的

  回答要點:寫他哪里最危險就出現在哪里的獻身精神,通過寫他組織參加并圓滿完成氫彈的設計工作來表現的。

  老師點撥:第三部分寫鄧稼先再接再厲,為氫彈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價事跡。重點寫他作為一名組織者和參加者身先士卒,哪里危險就出現在哪里文章先概括敘述他與同伴的艱苦努力,詳寫在一次地下核試驗前,他與大家冒著刺骨寒風和零下三十多度嚴寒排除故障的故事,以用開慶功會時因過度勞累而暈倒、搶救一夜蘇醒后問的第一件事,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崇高精神。

  (四) 板書設計

  兩彈元勛鄧稼先

  顧邁南

  一 結構與內容

  引子:(引出正文)

  接受使命,參加研制:重點寫激動心情。(愛國情懷,崇高使命)

  扎實敬業,完成設計:重點寫敬業精神。(扎實嚴謹,艱苦創業)

  再接再厲,無私奉獻:重點寫獻身精神。(身先士卒,獻身祖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分析本文寫作特色。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內容

  二、分析本文寫作特色(學生討論,老師歸納)

  1.過程為序,各有側重。

  本文以鄧稼先與兩彈研制工作的過程為序,從接受使命寫到原子彈研制,進而寫到氫彈研制。文章不僅僅寫了過程,而是在過程的敘述中表現人物精神。三個部分各有側重,這樣寫,既能使讀者了解整個過程,又有重點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每個局部各有側重,而全文整體上又比較全面地展現了人物的面貌。

  2.點突出,詳略得當。

  寫一個人物經歷,尤其是時間跨度較大的,不平凡的經歷,就必須對生活素材有所選擇,有所取舍,突出重點。本文既有面的`交待,又有點的概述,在詳略安排上,作者獨具匠心,把點與面兩者交融,既照顧全局,又突出重點。

  2.注重細節,刻畫人物。

  本文在具體事件的敘述中注意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如在寫鄧稼先參與地下核試驗的研制這一事件時,寫得最為詳細,為讀者講述了一個有情節,有具體場景的故事,其中對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十分細膩動人。十分傳神地表現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3.環境描寫,烘托人物。

  本文多處寫到核武器研制的艱苦環境。作者寫環境的艱苦對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教學反思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兩彈元勛鄧稼先》一課,這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鄧稼先身上的濃濃的愛國情懷和無所畏懼的科學精神以及自己在面對生死的坦然。課文圍繞著鄧稼先是一個怎樣的人開始展開討論。學生們都比較投入,很快的就從課文中找出了關鍵的語句和關鍵的字詞。例如焦急、顫抖、難過、平靜、異常興奮、奔跑等詞語還結合著他們體會到的人物的心情來闡述了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據。

  好多孩子都被鄧稼先身上那看淡生死的坦然所折服。正在這時班里的石城旭又高高的舉起了他的手,迫不及待的想發表他的想法。老師,我認為鄧稼先不應該主動放棄國家給他治療的機會,我覺得他這樣做是不明智的!他的話還沒說完教室里就一片嘩然。為什么因為我覺得他是一位科學家,他為祖國做了那么大的貢獻國家給他治療是應該的。雖然他會花費國家的錢在治療但是他活著要比他死了更有價值,因為他可以再為國家進行研究這時好多孩子都舉起了手想來說服他他的病情很嚴重已經不能再做更多的貢獻了,想想國防部長在得知他的病情后手都顫抖了鄧稼先已經知道他的病是不能痊愈的,治療他的病所花費的金額完全可以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中,那樣會比鄧稼先余生做的貢獻更大他的病情嚴重,癌癥是很疼的,他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啦!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的很熱烈。

《鄧稼先》教案 篇11

  《鄧稼先》教案

  【教學目標】

  德育點: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并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知識點: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學習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能力點: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內容;品析文章美點妙處。

  【教學重點】。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設計】

  1、整體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點放在第五部分。

  2、閱讀之間發現課文中自己認為很精妙貼切的美點,然后用自己的話按照一定的表達句式把它表達出來,這樣可以更深刻領會文章。

  3、預習課文。

  ① 解決生字詞:可歌可泣 當之無愧 任人宰割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② 翻譯“吊古戰場文”。

  ――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群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凄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猶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夜沒在這里。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簡介作者及鄧稼先,以引起學生對這兩位科學家的重視。

  二、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

  2、說說六部分各述的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1898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管窺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而一個世紀后,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在這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早晨,新中國帶著從黑暗走出的迷蒙,披著朝陽的霞光,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國母親有拳拳之心的兒子——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比較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凸現鄧稼先的人品。奧本海默是—位出類拔萃、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樸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說,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四部分,通過寫鄧稼先的誠懇周到及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復雜的情感,作者為民族而自豪,為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高度贊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著與勇敢。通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吊古戰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凄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的邏輯思維、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令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以及常常伴有的生命危險。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給鄧稼先的贊歌和挽歌,同時也是一首唱給祖國的頌歌和戀歌。

  2、解析六部分之間的聯系。

  第一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個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三、質疑討論

  有感情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合作完成下列各題。

  1、寫鄧稼先以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怎樣闡釋這兩句話?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并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四、重點精讀

  第五部分集中寫了鄧稼先之所以成為“兩彈元勛”,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以及甘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同時這一部分語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詩文引用、有排比的運用、有環境描寫、有人物的生動事例,也有對鄧稼先的心理探求。

  第二課時

  一、美點析讀

  1、快速閱讀課文,用小圓圈標示出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來,然后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然后發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為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我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跳讀課文,用波浪線標示出你認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來,然后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組織語言,閃亮登場發言。

  ――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啟下文。

  ――我發現“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系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蕩,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贊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我發現“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于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為自己終身的奮斗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斗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恒,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恒的驕傲。

  3、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的精妙之處。

  ――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采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并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杰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二、精讀探究

  1、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于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

  ――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勛”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于表達較復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2、為什么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按理說,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對研制“兩彈”的巨大貢獻上。現在這樣寫,原因有三。其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著眼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其二,作者與鄧稼先有著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著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著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著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其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余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三、課堂小結

  鄧稼先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他胸中滾燙著一顆愛國之心,將個人的生命無私的奉獻給祖國的國防事業。他是我們的自豪,我們的驕傲!

  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發現閱讀法,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四、布置作業

  學習了本文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談一下自己的感受,談一下自己的理想。

  提示:祖國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沒有強大的國防實力作基礎,沒有國家的強盛作后盾,那有小家的和平與安寧,那有個人的幸福與溫馨。讓我們胸懷祖國與人民,時刻以祖國的強盛為念,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舍小家顧大家,樹立崇高的理想,為祖國的繁榮與富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吧!

  【板書設計】

  鄧稼先

  楊振寧

  堅定 執著 勇敢

  百年屈辱

  舍身忘我 無私奉獻

  兩彈元勛

  忠厚樸實 無私心

  傳統文化 最不要引人注目

  最有奉獻精神

  【教學后記】

  本文主要通過六部分來展示人物的主要事跡,通過對比的寫作手法凸現人物的偉大人格,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感受這一創作風格,更好的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熱忱,樹立學生為中華民族振興而讀書的偉大志向

《鄧稼先》教案 篇12

  一、主旨概述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文章,作者通過深情的回憶,借助描寫和議論,表現了兩彈元勛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對民族的偉大貢獻,高度民主評價了的人格精神和愛國品質。

  二、結構內容

  課文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部分。概述自年屈辱歷史,扣住落后就要挨打,抒寫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引出杰出科學家。

  第二部分:兩彈元勛。突出表現同志在領導、設計、研制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及其他國防武器方面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與奧本海默。通過對比敘寫,突出表現同志作為中國科學家的純樸氣質和高尚品格。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透過“寒春事件”,說明了兩方面問題:

  一是中國原子武器工程工作人員已經達到獨立研制原子彈的水平。

  二是同志在關系到國家名譽、民族尊嚴問題上的那種嚴肅認真。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具體表現同志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英勇無畏,身先士卒。

  第六部分:永恒的驕傲。高度評價同志的一生。

  三、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寫法

  鄧稼先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但作者擇其最能表現其精神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作者用文革時說服武斗兩派繼續工作和工宣隊、武宣隊員不要圍攻兩件事充分表現了他巨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無私真誠感染了所有的人。

  四、夾敘夾議的語言表達

  文中夾敘夾議,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如在敘述了中國核武器連續試驗成功后,作者評道:“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危機的新生日子了!”,以此來說明這些事件的偉大意義。

  五、飽含深情的語言

  文章直白的抒情很少,但通篇卻蘊含深情。如第一部分中列強侵占中國的幾大事件的排列使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強烈的憤恨悲痛之情。而第四部分的最后一段,又飽含著作者對的感動和敬佩,“震蕩”、“熱淚盈眶”、“不得不去洗手間整容”,作者的心里是怎樣地心潮澎湃啊!

  六、關于引導學生分析體會課文的教學建議

  這是一篇內涵非常豐富的回憶錄,教師應當在學生反復朗讀、體會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解。在講解之前,應當先向學生介紹的生平經歷,讓學生在先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來體會本文的深刻之處。

  本文篇幅較長,又分成六個部分,在講解時不必面面俱到,而要抓住各部分的特點來分析,盡量讓學生的體會和作者的寫作意圖相吻合。

  這篇文章的語言充滿著作者對的深切的懷念和敬佩之情,這與作者的寫作技巧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在分析時可抓住文章中的重點句或重點段,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深意。特別是作者議論和抒情的部分,例如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

  由于楊振寧本人也是個非常著名的科學家,因此本文同樣表現了他的做人原則和對待科學的態度,在分析時,也應當注意這一點。

《鄧稼先》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感知內容,理清思路。

  2、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征。

  3、學習本文通過比較來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4、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獻身科學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了解本文將鄧稼先與美國科學家奧本海默對比著寫的作用。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讀

  同學們,為了保護國防科技的安全,我們的許多國防科技專家們都心甘情愿地做了無名英雄,他們長年與親人分離,在遠離人煙的荒漠中與機械為伍,與數據共眠,默默無聞,為國奉獻,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壯烈樂章。他們是我們人民的英雄,國家的驕傲,下面就讓我們展開課本,隨著作者去認識這位為祖國的強大作出巨大貢獻的.,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板書課題,并簡介作者)

  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曾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與鄧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結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雖一個在中國,一個在美國,但對祖國的感情這一共同點把他們緊緊聯在一起。本文即是鄧稼先逝世后,楊振寧追憶他的一篇回憶性散文。

  二、閱讀發現,整體感悟

  1、閱讀發現: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熟悉內容,體會感情。

  請同學們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等標示出來。

  2、整體感悟:

  ①請同學們交流一下閱讀感受。

  ②課文按小標題可分六個部分,請同學們根據標題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概括各部分大意。討論明確: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中國自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時代開始的百年屈辱歷史,引出為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

《鄧稼先》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主題。

  2、體會本文飽含感情的語言特色。

  3、在名人的感染中升華自己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飽含感情的語言及文中所表現出的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飽含感情的語言特色

  課前準備:

  疏通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查找有關鄧稼先、楊振寧的資料,準備在上課時交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放映中國“任人宰割”的實況,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的實況。迅速將學生帶入悲憤、嚴肅而又崇敬的氛圍。)同時教師解說: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這樣一些時刻,生靈涂炭、任人宰割;也有這樣的時刻,兩彈爆炸、揚眉吐氣。為改變中國屈辱史,使原子彈、氫彈成功爆炸,許多科學家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對此做出巨大貢獻的就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鄧稼先。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探尋這位名人的足跡,去深入他的靈魂,去感悟他的精神,我們來學習一下《鄧稼先》。(板書課題)

  (學生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二、整體感知

  1、學生交流關于鄧稼先、楊振寧的資料。

  使學生明確作者的民族情結和兩人五十年的友情,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2、這篇課文篇幅較長,采用了“小標題”的形式。默讀課文,簡要說說各個小標題部分分別講述了有關鄧稼先的什么內容。

  學生合作探究明確:

  ①鄧稼先是一位對祖國、對民族的發展有巨大貢獻的杰出的科學家。

  ②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巨大貢獻。

  ③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進行對比,揭示出他能領導大家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原因。

  ④作者為鄧稼先成功的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自力更生,獲得成功而感到驕傲。

  ⑤寫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肩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

  ⑥對鄧稼先的總的評價

  三、研讀賞析

  1、精選你最喜歡的一部分,認真閱讀,說一說在這一部分中,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鄧稼先?你是通過哪些語句、事件讀出來的?

  (匯總學生發言,可以把握每一部分的具體內容,全面的了解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2、細讀第五部分并思考:

  ①此段中引用的'古文、兒歌有什么作用?

  ②用“我不能走”做小標題有什么好處?

  ③找出飽含作者真摯情感的句子,自由朗讀,體會其中的情感。

  方法提示:結合上下文、結合兩人關系、結合鄧稼先的事跡進行品味。

  小組交流明確:這一部分主要贊美了鄧稼先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和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贊美他是真正的中國男兒的典范!作者描繪了鄧稼先工作地點的荒涼,設身處地想象鄧稼先工作時候的情景,洋溢著作者對鄧稼先的一片深情。“我不能走”短短一句話,突出了鄧稼先誠真坦白的性格特點。“假如有一天哪位導演要攝制鄧稼先傳,我要向他建議采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作為背景音樂”這句話,作者意在說明鄧稼先是五四精神的繼承者和發揚者。這樣含蓄、委婉地表達了楊振寧對摯友的敬愛之情,讀來耐人尋味。應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體驗人物情感。

  四、質疑探究

  除了第五部分,作者在每一小節的設置上都是獨具匠心的,我們在讀書時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對于其他幾部分的理解,老師想由大家自主探究完成,我們來看誰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請學生提出問題、討論探究。

  以下幾個問題可供參考:

  1、在寫鄧稼先之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2、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放在一起比較,除了說明他們不同的個性之處,對表現鄧稼先乃至中國的導彈事業有什么作用?

  3、“民族感情?友情”一節里,鄧稼先向作者證實原子彈建造基本上是由中國人自主完成這一件事有何作用?

  五、拓展延伸

  結合自身體會談一談,鄧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楊振寧學貫中西、胸懷世界的大手筆,對我們今后的寫作有何啟示?

  六、布置作業

  敘述你所知道的科學家獻身科學、無私奉獻的故事,發表你的看法,表達你的感情。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又是一篇人物傳記,篇幅較長,涉及背景資料較多。因此在教學環節上不可能面面俱到,要能做到重點突出。因此本課設計為: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選擇文章飽含著作者深情的第五部分重點探究,把它作為體會作者感情的切入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通過品味語言,學生也切實感受到了楊振寧學貫中西的大手筆和文中飽含深情的語言,這對于學生描寫人物、表達情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鄧稼先》教案 篇15

  【教學創意】 

   此課的教學創意是:發現閱讀。 

   發現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課文中自己認為很精妙貼切的美點,然后用自己的話按照一定的表達句式把它表達出來的一種閱讀方法。它要求學生在較為充分的預習和閱讀課文的基礎上,用審美的眼光閱讀審視課文,從中提取精美的詞、句、段、修辭等內容,然后用“我發現……用得好(精美、貼切、美妙等),它好在(精美、美妙在于,寫出了)……”的句式品評出這些內容的精妙之處,以達到深刻領會課文的閱讀目的。 

  對學生進行發現閱讀訓練,既突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以教師的指導、點撥為輔,雙邊活動熱烈。同時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探索態度,體驗發現的樂趣,培養創新精神。它要求教師全面占有材料,精心備課,指導、點撥要有步驟,有層次,力爭達到少而精。“發現閱讀”教學方式一般適用于課文內容較為淺顯、文質優美、情感豐富的一類課文的教學。 

  【平臺展示】 

  下面請看根據此創意而設計的《鄧稼先》的主要教學過程。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后發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任人宰割: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為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 

  2.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閱讀課文,先用波浪線把你認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再次閃亮登場發言。歸納學生發言: 

  ①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啟下文。 

  ②我發現“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系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蕩,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③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贊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發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一段話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為自己終身的奮斗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斗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恒,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恒的驕傲。 

  3.教師: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發現,諸如在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等,請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出來。 

  學生發現文中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細節描寫等,并爭先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出下列內容: 

  ①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②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采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并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杰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鄧稼先》教案 篇16

  [課標要求]

  1、理解寫人的文章中事件與人物形象的關系。

  2、體會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現力的語言動作進行細致生動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3、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學法點悟]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明白曉暢,幾乎沒有難理解的語句,因此,學習這篇文章時應在朗讀的基礎上積極討論,理清文章內容,品味感情,領會主旨。

  [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人物通訊,講的是中國原子彈主要的理論設計者,被稱為中國的奧本·海默的物理學家鄧稼先。朗讀全文,了解文章的結構。文章主要介紹了鄧稼先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從事科學研究的,講述了有關他的哪些典型事跡,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我們在學習本文時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疑難解析]

  質疑:文章是由哪些內容組成?

  解惑:文章由一個引子和冠以小標題的三部分組成。引子,從20世紀40年代美國研制原子彈有許多科學家“失蹤”寫到鄧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蹤”的經歷。“要放一個‘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艱苦創業的年月”是第二部分。“這里就是戰場”是第三部分。

  質疑:鄧稼先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處寫到核武器研制的艱苦環境:研究院開始時“只是一片莊稼地”、科技人員寥寥無幾、大戈壁的風刀霜劍、零下30幾度的嚴寒、蘇聯毀約、國外資料嚴密封鎖、沒有大型計算機,等等。從物質條件到技術條件,從自然環境到政治環境,都是異常的艱苦困難。

  質疑:如何理解“冬去春來,年復一年,鄧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親臨第一線。”

  解惑:鄧稼先“親臨第一線”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

  [語言揣摩]

  1、“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死了也值得!”

  這是鄧稼先把調動工作的事告訴妻子時所說的話。質樸的語言,非常真實地表現了他當時的心情。平靜中透露著無限的喜悅。

  2、戈壁灘上風沙呼嘯,寒風刺骨,氣溫已經是零下三十多攝氏度了!有人見他實在太疲倦了,勸他說:“鄧院長,你回去吧!”鄧稼先嚴肅地拒絕說:“不,這里就是戰場,我不能走!”

  這些人物語言、行動的具體描寫,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偉大精神。

  [研究課題]

  我國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彈、氫彈以外,還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尋找資料,與同學交流,并整理歸納。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導引]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詞,探究重點詞句的含義。明確文章講述了有關鄧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跡,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

  [基礎鞏固集訓]

  一、字音字義

  1、 為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元勛 遠涉 宰割 模型 含辛茹苦 驀地 浩翰

  2、 給下列形近的字組詞。

  密 桓 型 氫 驀

  蜜 恒 形 氮 幕

  二、語言積累

  1、解釋下列詞語。

  元勛:

  浩翰:

  嶄露頭角:

  銷聲匿跡:

  寥寥無幾:

  含辛茹苦:

  汗馬功勞:

  風塵仆仆:

  三、問題探究

  1、文章講述了有關鄧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跡,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

  (提示:文章主要介紹了鄧稼先從接受研制原子彈的任務,從此隱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彈、氫彈的一段經歷。敘述了他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創中國核武器設計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就的事跡,表現了他為了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愿做無名英雄,獻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2、“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國留學生一起,沖破種種阻撓回到祖國。”這句話體現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提示:突出了鄧稼先的的愛國主義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礎。)

  3、“鄧稼先他們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計算的輪廓勾畫出來了。”這一句話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時間嗎?

  (提示:這并不僅是簡單的時間交代,更是強調了時間之短,可見他們工作的進度和成效,可以想見他們工作的投入。)

  四、欣賞評價

  答案:①銷 ②輟 ③舀 ④篾

  [應考說明]

  本題是一道綜合考查題,要求正確區分并使用同音字、形似字,正確的書寫漢字。“銷”和“消”既是同音字又是形似字,①句應用“銷”。②句中“輟”和“啜”是同音字,和“掇”、“綴”又是形似字,應仔細辨別。③應注意“舀”字的寫法。④句中應注意“篾”和“蔑”的區別。在平時應養成勤翻字典的習慣,還可以把一些難區別的字放在一起建立卡片。雙基不扎實,綜合能力不強會是失誤的主要原因。

  2、 改正下面的錯別字。(2分)

  費寢忘食 錯別字是 改為:

  無微不致 錯別字是 改為:

  (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

  答案:費 廢 致 至

  [應考說明]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對于具體語境中的漢字,要根據語境(詞或句子)的意思來判漢字的正誤。字形的復習應著重于對錯別字,特別是別字的辨析。別字主要有三種類型:1、形近而成別字,如“如火如荼”中“荼”與“茶”相混。2、音同或音近而造成別字,如“陰謀詭計”中的“詭”與“鬼”相混。3、形義音皆近而成的錯別字,如“藉”和“籍”、“厲”和“勵”相混。平時學習中要準確地理解字義、詞義,把字形和詞義聯系起來,以幫助理解地記憶。c

《鄧稼先》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清作者思路 , 理解思想內容;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學習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 , 學習他的偉大精神;理清作者的思路 , 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及示范朗讀帶。朗讀課文 , 整體感知 、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 , 學生聽讀 。 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 。

  多媒體顯示:

  1 )為下列加點字注音 。 彷徨 鮮為人知 鋒芒畢選聘 元勛鞠躬盡瘁 婦孺皆知 殷紅宰割 籌劃

  2 )解釋詞語并造句 。 仰慕 可歌可泣 鮮為人知當之無愧 馬革裹尸 鞠躬盡瘁

  3.學生自主交流閱讀感受, 并集體評議 。 教師歸納討論意見 。 明確: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 , 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心情 。 深層探究 , 理解課文

  思讀課文 , 理清全文思路 , 理解文章六個部分之間的聯系。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閱讀 , 把握全文思路 。 多媒體顯示:

  ( 1 )概括文章六個部分的大意 , 并想想全文六部分之間有什么聯系 。

  ( 2 )文章六個部分的小標題擬得怎么樣?介紹自己最欣賞的一個小標題 , 并說說理由 。 這些小標題給你怎樣的啟示?

  ( 3 )在寫鄧稼先之前 , 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的歷史?文章第四部分為什么寫 “ 我 ” ?

  ( 4 )課文有沒有詳細介紹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請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

  悟讀課文 , 對文章進行深層探究 , 突出重點 , 化解難點 。

  ( 1 )師生共同研讀文章第三部分 , 教師設計相關題目指導學生精讀課文 。

  個人備課小結: 學科知識構建與板書設計

  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質樸氣質”。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并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

  反思與重建:

  一、課前檢測題:

  熱淚盈眶 可歌可泣

  鞠躬盡瘁 彷 徨

  殷紅 鮮紅

  殷切 鮮為人知

  二、課堂檢測題:

  1、下面句中加粗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①老師接連問了三個問題。

  ②重要的問題在于領導是否重視。

  ③這個問題連爸爸也答不出。

  ④這種藥治胃病很解決問題。

  ⑤那臺機器出了問題。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④

  2.仿寫下列句子。

  例句:選擇了高山,你也就選擇了坎坷;選擇了寧靜,你也就選擇了孤單。

  三、作業設置:

  必做:同步訓練 基礎知識部分.

  選做:積累鄧稼先生平事跡.

《鄧稼先》教案(通用17篇) 相關內容:
  • 《鄧稼先》教案(精選19篇)

    教學目標: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2、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學習他的偉大精神;3、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4、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

  • 《鄧稼先》教案(精選22篇)

    鄧稼先楊振寧教學目標:1、快速閱讀課文,感知內容,理清思路。2、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征。3、學習本文通過比較來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4、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獻身科學的偉大精神。...

  • 《鄧稼先》教案(精選22篇)

    【教學創意】此課的教學創意是:發現閱讀。發現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課文中自己認為很精妙貼切的美點,然后用自己的話按照一定的表達句式把它表達出來的一種閱讀方法。...

  • 《鄧稼先》教案(精選23篇)

    鄧稼先楊振寧教學目標:1、快速閱讀課文,感知內容,理清思路。2、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征。3、學習本文通過比較來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4、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獻身科學的偉大精神。...

  • 《鄧稼先》教案(精選14篇)

    教學要求: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詞,并理解兩個古詩文小段。 2.體會課文語言乎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3.能夠靈活運用速讀、默讀、朗讀等閱讀方式閱讀課文。 4.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并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 鄧稼先 教案(通用11篇)

    教學目標: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2、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學習他的偉大精神;3、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4、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

  • 鄧稼先 教案

    鄧稼先 楊振寧 教學目標:1、快速閱讀課文,感知內容,理清思路。2、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征。3、學習本文通過比較來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4、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獻身科學的偉大精神。...

  • 《鄧稼先》教案1

    《鄧稼先》教案 【教學目標】 德育點: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并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知識點: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學習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 《鄧稼先》教案7

    教學目標: 1 知識方面:了解在人物塑造中對比、烘托等手法的應用,理解其表達效果。 2 情感方面:感受鄧稼先在崇高民族理想的追求中所呈現出的人格力量和奉獻精神,體會民族文化對人的滋養、孕育作用,激勵同學們要樹立個人追求的目標,...

  • 《鄧稼先》教案

    教學目標: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2、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學習他的偉大精神;3、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4、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

  • 《鄧稼先》教案5

    【教學創意】此課的教學創意是:發現閱讀。發現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課文中自己認為很精妙貼切的美點,然后用自己的話按照一定的表達句式把它表達出來的一種閱讀方法。...

  • 綜合性學習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在线精品播放 |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av片 | 粉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日躁夜夜操 | 人人看人人射 | 在线看片网站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A片免费 精品久久一 | 露脸叫床粗话东北少妇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片不卡 | 日韩久久久精品首页一本在线免费视频 | 成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麻豆一区二区在我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一级 | 免费黄色视屏网站 | 国产精品岛国久久久久久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 | 欧美日韩色综合 | 爆乳美乳无码敏感乳在线播放 |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 欧美国产激情18 | 成年人天堂com |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 免费国产成人 | 福利片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观看成人 | 久久精品69|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叫黄 | 色偷偷狠狠色综合网 | yw855.ccm免费观看网址 |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 国产色播av在线 | 亚洲精品久久av无码一区二区 | 成人国产综合 | 草的我好爽视频 | 97国产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 日韩激情综合 | 欧美大喷水吹潮视频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