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經典素材)(二)
譚嗣同視死如歸
戊戌變法失敗后,維新派的骨干紛紛避難,譚嗣同卻不逃也不躲,反而準備劫獄救出光緒皇帝,有人勸他趕快出逃,他堅決不同意。后來日本使館派人和譚嗣同聯系,表示對他“可以設法保護”,他卻慨然說:“大丈夫不做則已,做事則磊磊落落,一死何足惜!且外國變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國變法流血者,請從嗣同始。”結果他被捕入獄,他的好友設法來到獄中,再次希望營救他。而他則在獄壁上揮筆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詩句,抱定以身殉義的決心。臨刑的時候,他慷慨陳詞:“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日本明治維新
19世紀中葉,日本的資產階級和武士聯合,進行了“倒幕”活動,勝利之后,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天皇專制政體。緊接著,明治天皇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廢除封建領地,劃分直屬中央的政區,統一貨幣,鼓勵工商,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等等。這些改革措施雖并不徹底,但卻是日本歷史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日本的經濟和國力漸漸強盛起來,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也免于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
戰國時期,為了增強國力,趙武靈王決定進行軍事改革。當時趙國軍人著長袍,披盔甲,乘馬車,行軍打仗甚為不便。他就向西北少數民族胡人學習,讓士兵穿短衣,著長褲騎在馬上射劍行軍。趙武靈王的“武服騎射”的政令一出,遭到了王公大臣的竭力反對,但他不為所動,堅持改革,還率先穿起胡服,親自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趙國由此逐漸強大起來,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較強的一國。
管仲改革,使齊稱霸
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管仲為相。管仲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他打破井田制,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發展經濟;整頓行政機構,分設官員管理各地;還改革軍制,施行推舉制度,重視人才選拔。這些措施,順應社會發展趨勢,使齊國在短短的幾年內國富兵強,奪得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
管仲的改革思想和措施,對后世起了積極的影響。
彼得大帝改革
17世紀晚期,俄國還是個很落后閉塞的國家。彼得大帝即位以后,先到歐洲各先進國家考察,回國后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興建城市彼得堡,使之成為通向大海的門戶,面向西方的窗口;他積極發展工業,推動貿易;他改革行政體制和軍制,建立了正規化軍隊,為平民提供了上升的階梯;他下令脫掉笨重的俄羅斯長袍,改穿輕便的匈牙利軍裝,等等。改革雖遭到了激烈的反對,但彼得大帝力排眾議,采取強制的手段,使改革取得了成功,從而鞏固了俄羅斯中央集權的統治,國力大大增強,成為歐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