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化探索
鑒于夏朝無當時的文字及遺物可資鑒證,故或謂其與黃帝、堯、舜時一樣,應屬傳疑時期。不過先秦古籍曾一再提及商代前有夏王朝,如《尚書》云「我不可不鑒于有夏,亦不可不鑒于有殷」(《召誥》),《詩經》謂「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大雅》)。
照后人所說,中國在四千余年前的夏代時,文化已頗發達。《左傳》宣公三年載「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越絕書》云「禹穴之時,以銅為兵」,《墨子》也提到夏代鑄九鼎之事,看來中國至夏代時早已由石器時代步入銅器時代。另夏代之歷書《夏小正》流傳后世,孔子言「行夏之時」(《論語.衛靈公》),又曰「吾得夏時焉」(《禮記.禮運》)。中國農歷自夏以來流行數千年而不廢,迄今猶稱為「夏歷」。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山西一帶發掘出一些文化遺存,被認為介于龍山晚期和早商文化之間,或謂之「夏墟」。看來夏朝的存在是不容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