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蒜頭醬
魷魚蒜頭醬,是福州地方傳統小食品之一。它的主料原為魷魚或墨魚,后來都以價格低廉的鯊魚皮或鯊仔皮代替。魚皮煮熟后未加佐料時脆而無味。售時切成小塊裝盤,由顧客蘸香油和新鮮的蒜頭醬來食,十分香脆爽口,嗜者常一食多盤。市面制售者多為小攤販,其中最有名的為臺江南星澡堂門口王依四小食攤。他于1943年設攤營業,由于魷魚蒜頭醬特別受人喜歡,故號為“魷魚四”。魷魚蒜頭醬
魷魚蒜頭醬,是福州地方傳統小食品之一。它的主料原為魷魚或墨魚,后來都以價格低廉的鯊魚皮或鯊仔皮代替。魚皮煮熟后未加佐料時脆而無味。售時切成小塊裝盤,由顧客蘸香油和新鮮的蒜頭醬來食,十分香脆爽口,嗜者常一食多盤。市面制售者多為小攤販,其中最有名的為臺江南星澡堂門口王依四小食攤。他于1943年設攤營業,由于魷魚蒜頭醬特別受人喜歡,故號為“魷魚四”。牛雜很有特色,放有枸杞的高湯,給人滋補的感受。
通稱二橋亭鴨面,由林阿煥于1887年在本市城內二橋亭開設的家庭店。主營鴨面,兼售蒸上排和芝麻龍腸(鴨腸)。凡顧客上門要一碗鴨面,另加上排一片、龍腸一碟,不但花費無多,且美味可口,真是價廉物美,所以營業十分興旺,座上客常滿。
原料配方(產品100公斤):李坯100~120公斤,白糖52~51公斤,糖精200克,五香粉200~300克,甘草3公斤李坯(李干)的加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李用圓盤機一切為二,100公斤李加5公斤鹽(粉狀),在攪拌機里攪拌5分鐘,互相磨擦滲透,再...
大米加水浸泡磨成漿,加入少許食用堿,放入熱鍋內攪拌成漿糊狀濃漿,再用手工做成一個個直徑2--4cm的圓子,置于放有香草的竹籃中入鍋蒸熟,即可食用。
即白年糕,早在元末明初,民間用以賀年供神。將糯米、晚米浸水磨漿,壓于,掰散,搓成粉狀,加入白糖、香精,摻清水揉成粘漿,中鋪花生仁、梅舌、桂元肉、肥肉,旺火蒸熟,晾冷、切塊而成。
制作方法:1.將糯米、粳米用于清水浸約2小時,淘清,潷去水,加入新水約2.5千克,用石磨磨成米漿。將白芝麻用小火炒熟。將蜂蠟用熱油沖入使之溶解。
擂茶,制作簡便,清香可口,且因配料不同,分別具有解渴、清涼、消暑、充饑等效用。經濟而又實惠。制作擂茶時,一般是把茶葉擂成碎末,加入各種配料,再以開水沖熟即成。茶葉,其實不全是茶葉,當茶葉用的品種特多。
小時候看見碩大的田螺,就以為是童話故事里的田螺姑娘的化身,后來方知兩者風馬牛不相及。田螺生長在田邊、池塘、小溪中,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食品,富含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