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粿條、面薄湯[圖]
粿條,廣州人稱為“粉”,是用米粉漿分層蒸熟晾涼之后,切條備用的小食半成品。粿可炒也可煮成粿條湯,城市鄉(xiāng)村普遍喜愛。潮汕粿條湯有傳統(tǒng)的煮法,就是一碗一碗地泡,將粿條放于煮開了的沸水中燙了片刻,用多孔的“飯籬”將它撈起,倒在碗里,泡上煮開的骨湯及放下配料油粿、魚露、肉茸、味精及冬菜、莞荽、蔥等,放進碗中,加上肉片或肉丸幾顆或豬肝、蠔仔、鮮蝦肉等,就成為一碗很爽口的粿條湯了。 與粿條湯同時做賣的還有面薄湯,面薄是壓得扁薄的面條,泡制方法與配料如粿條湯,即泡即食。這種粿條湯或面薄湯,既熟而又不爛,帶點韌性,湯水又甜美,很是爽口。潮汕城鎮(zhèn)集市,鄉(xiāng)鄉(xiāng)里里,開店擺攤或沿街販賣的很是普遍。因其方便適口,價錢便宜,青壯老少都喜歡吃,是三餐之外的一種最普及的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