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釀皮子
制法:
(1)用精粉洗過面筋后,調成糊狀,加鹽,用鏇子在開水鍋上鏇成一張張類似粉皮子的薄膜。
(2)表面涂清油,冷卻后油光锃亮。
(3)食用時切成條加各種佐料即成。
特點:清香爽口,物美價廉。
寧夏釀皮子
特點:清香爽口,物美價廉。
“清真全羊席”、是銀川市回族廚師王自忠在繼承前代廚師技藝的基礎上,積50多年的烹好實踐,口授而匯集的菜譜。雖是清真菜肴的一個側面,但也能領略其特色。
炒糊餑是一道地方著名小吃,流行于吳忠、靈武、銀川等地。“糊餑”系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原料:面粉、堿、羊肉、豆腐、干辣椒、蔥、蒜、蒜苗、精鹽、味精、蔥姜水、花椒水、醋、醬油、植物油。
在寧夏農村回民聚居村點,每到結婚喜慶的日子,回民們都要做十大碗,來招待賓客。這十大碗筵席以償為主,有燴九子、燴夾板、燴肚絲、燴羊肉、燴假蓮子、燴蘋果、燴狗牙豆腐、紅燉牛肉、燴酥肉、釀飯。
涮羊肉,始于我國東北和西北少數民族地區,最初稱“煮羊肉”,是以厚片小塊為主。到了南北朝出現了銅制火鍋,使用火鍋煮羊肉就逐漸發展了。寧夏灘羊不與其他羊類雜交,生活在騰格里沙漠邊緣,吃鹽堿地里的草長大,因而肉質好馳名于世。
制法:(1)將完好的羊肺從喉管灌滿水,反復多次洗灌,直至肺色潔白為止。(2)灌入面糊,使羊肺漲大掛起控干水份,下鍋煮熟取出。(3)羊頭、心、肚、腸等均燙洗干凈煮熟,切成絲下入原湯中,加蔥、姜、蒜末、辣椒油、味精、香菜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