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順豆花
富順豆花劉錫祿豆花,近年來在四川贏得了“川南名小吃”的美譽。劉錫祿豆花的原料是黃豆。它的特色在制作上是人工推磨,力求磨細成漿,在煮時,采用膽火用凝固劑,并在火功和添加膽水方面下功夫,使作成的豆花嫩而不溏,綿而不老,色如白玉,窯水回味清甜。富順豆花
富順豆花劉錫祿豆花,近年來在四川贏得了“川南名小吃”的美譽。劉錫祿豆花的原料是黃豆。它的特色在制作上是人工推磨,力求磨細成漿,在煮時,采用膽火用凝固劑,并在火功和添加膽水方面下功夫,使作成的豆花嫩而不溏,綿而不老,色如白玉,窯水回味清甜。用料:鮮桃(選用彎軟不宜存放的)500克,糯米500克,白糖100克,枸杞25克,化豬油適量,青紅絲少許。制作方法:1.將軟桃用溫水輕輕洗凈,慢慢撕去皮,去核后放入小盆內,搗成泥狀。
創始人鐘少白,原店名叫協森茂,1931年開始掛出了荔枝巷鐘水餃的招牌。鐘水餃與北方水餃的主要區別是全用豬肉餡,不加其它鮮菜,上桌時淋上特制的紅油,微甜帶咸,兼有辛辣,風味獨特。
酸辣豆花是四川成都、樂山等地有名的地方小吃。豆花在從前多以攤擔形式經營,普遍流行于城市和農村,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小吃。 制作豆花需要選用上等黃豆,用井水或河水浸泡充分后細磨為漿,過濾豆渣后燒沸倒入木桶待用;取上釉青砂缸放...
新都桂花糕創制于明朝末期。它的特點:糕質細軟滋潤、色澤潔白,具有濃郁的桂花清香,入口化渣,口味清香,長期暢銷省內外。四川省商業局評定為1979年度優質產品。
邛崍人所稱的“發餑餑”即是其他地方所謂的白糕。以大米為主,輔以少部份糯米,淘凈后冷水浸泡發漲后磨成濃稠的米漿,通過發酵,蒸制而成。火井鎮所售的“發餑餑”,成品色白,晶瑩如白玉,甜香撲鼻,入口松泡,異常爽口。
原料配方:鮮金錢桔85千克,川白糖45千克,食鹽2千克,石灰1.5~2.5千克工藝流程:選桔→劃瓣→擠子→鹽漬→灰漂→水漂→撩坯→喂糖→收鍋→起貨→粉糖→成品制作方法:1.選桔:選擇大小均勻、色澤鮮紅、九成熟的金錢桔為坯料。
天府花生酥糖是成都文華食品廠60年代初的創新產品。選用四川特產上等花生為主料,精工制作而成。產品組織特別酥松,故名天府花生酥糖。1963年曾與蜜桂花生糖同時銷往港澳。1976年港商又再次訂貨,被四川省商業局評定為1976年度優質產品。
煙薰鴨子是四川的著名小吃,在川西地區影響極大。基本制法為:選當年生的仔鴨,宰殺后褪盡羽毛,開膛取出內臟,洗凈后,去翅尖、鴨腳,加鹽碼味腌漬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燙至皮緊,撈出抹干水份,置熏滬中,用稻草煙熏至呈茶色,出爐放入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