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食療法
中醫學認為,牛奶味甘性微寒,具有生津止渴、滋潤腸道、清熱通便、補虛健脾等功效。把牛奶進行適當的加工,或和其它食物一起進行調配,可制成各種“食療牛奶”。牛奶粥
[原料]鮮牛奶250毫升、大米60克、白糖適量。[制作]先將大米煮成半熟,去米湯,加入牛奶,文火煮成粥,加入白糖攪拌,充分溶解即成。[特點]早晚溫熱服食,注意保鮮,勿變質。可補虛損,健脾胃,潤五臟。適用于虛弱勞損、氣血不足、病后虛贏、年老體弱、營養不良等癥。由乳品加工廠生產的牛奶粥有多種配方,形成甜、咸等不同風味。其殺菌時間短,營養損失少。
鮮奶玉液
[原料]粳米60克、炸胡桃仁80克、生胡桃仁45克、白糖12克、牛奶200毫升。[制作]把粳米洗凈,浸泡1小時撈出,濾干水分,和胡桃仁、牛奶加少量水攪拌磨細,用漏斗過濾取汁,將汁倒入鍋內加水煮沸,加入白糖攪拌,待全溶后濾去渣,取濾液倒入鍋內燒沸即成。[特點]本品可補脾腎,潤燥益肺,適用于咳嗽、氣喘、腰痛及津虧腸燥便秘等,并可作為病后體虛、神經衰弱、慢性支氣管炎、性功能低下、老年便秘患者的膳食。空腹飲用或早晚佐食均可。
鮮奶雞肝米
[原料]鮮牛奶300克,雞蛋清100克,雞肝100克,黃酒、生姜末、精鹽、味精、濕淀粉、豬油各適量。[制作]將蛋清打勻加牛奶250克,與味精、適量濕淀粉拌和,傾入二成熟的豬油鍋內,用勺推動,直至牛奶結片浮起,倒入笊籬瀝油。雞肝切成米粒,拌上酒、生姜末、精鹽、淀粉腌10分鐘,用五成熱油劃熟起鍋。余油中倒入50克牛奶,調味著琉璃芡后,加入牛奶片、肝米,撒上蔥花即成。[特點]鮮美可口,養血明目。
姜韭牛奶羹
[原料]韭菜250克、生姜25克、牛奶250毫升。[制作]將韭菜、生姜切碎、搗爛,以潔凈紗布絞取汁液,再倒入鍋內,加牛奶煮沸即可。[特點]本品可溫胃健脾,適用于胃寒型胃潰瘍、慢性胃炎、胃脘痛、嘔吐等,可于每日早晚服用。另有一種姜汁牛奶,用生姜汁10克、白糖20克、牛奶200毫升,混勻煮沸即成。本品可益胃、降逆、止嘔吐,適用于妊娠嘔吐不能進食的婦女。
牛奶煎肉餃
[原料]牛奶500克,面粉500克,豬肥瘦肉200克,雞蛋4只,醬油40克,精鹽3克,味精1克,蔥花35克,生姜末3克,豬油適量。[制作]將豬肉剁成末,放入盤內,加入蔥花、生姜末、醬油、精鹽、味精拌勻成陷。將面粉放入盤內,打入雞蛋,加入牛奶、水(適量)和精鹽,攪拌均勻成稠糊狀備用。將平鍋上火燒熱,加入豬油適量,燒熱后舀入面糊50克,用鍋鏟攤成圓形薄餅,加入適量肉餡,用鍋鏟在半個餅面上攤勻,然后將餅皮對折,使之成半圓形肉餃,煎至上面的餃皮鼓起時翻煎另一面,煎至肉餃兩面均呈金黃色時,出鍋裝盤,趁熱食用。[特點]色澤金黃,餃皮酥松,餡嫩鮮美,補益氣血,潤膚美容。
羊肉奶羹
[原料]羊肉250克、生姜20克、山藥100克、牛奶250毫升。[制作]將羊肉洗凈切成小塊,生姜切成片,一起放進砂鍋,加水適量,文火燉7~8小時,攪勻,去除未爛殘渣,留羊肉湯,加入切片山藥,煮爛,再倒入牛奶,燒開即可。[特點]本品溫中補虛,益精補氣,適用于病后(產后)肢冷、疲倦、氣短等癥。可每天分數次服食,連服5~7天為一療程。服本方時不宜同時吃其他藥物,最好每天早晨輔食一次小米大棗蓮子粥(小米60克、大棗10枚、蓮子18克共煮成粥)。
牛奶大棗湯
[原料]牛奶500毫升、大棗25克、大米100克。[制作]先將大米與大棗同煮成粥,然后加入牛奶,燒開即可。[特點]可補氣血、健脾胃,適用于過勞體虛、氣血不足等癥。
厚奶
[制作]把牛奶燒開加入3%~7%的淀粉或糕干粉、藕粉等,使牛奶變稠,稍加糖即可。[特點]本品適用于習慣性嘔吐、反胃和需要增加能量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