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赤清心粥
【原料】 生地黃汁50毫升,連心麥冬6克,蓮子心3克,竹葉卷心20支,燈芯草2支,雪梨1只,粳米20克,砂糖適量。【制作】 將上藥洗凈后共煎,去渣取汁;雪梨去皮搗爛取汁;粳米洗凈煮粥,待沸后入藥汁、地黃汁,后下梨汁。粥熟后調入沙糖即可。
【用法】 每日2-3次服食。
【療效】 清心涼營。適用于伏暑,邪在營血。癥見發熱日輕夜重,心煩不寐,口于渴不欲飲,小便短赤熱痛,舌絳等。
【注意事項】 暑濕盛,胸悶不食者禁用;脾胃虛寒,大便溏軟者不宜用。
導赤清心粥
【原料】 生地黃汁50毫升,連心麥冬6克,蓮子心3克,竹葉卷心20支,燈芯草2支,雪梨1只,粳米20克,砂糖適量。【原料】粳米50克 蔥白 白糖各適量。【制作】先煮粳米,待粳米將熟時把切成段的蔥白2~3莖及適量白糖放入即可。【功效】解表散寒,和胃合中,適用于風寒感冒。【用法】每日1次,熱服,取微汗。
【原料】 冬筍、粳米各50克。 【制作】 將冬筍洗凈切片,與粳米同煮為稀粥。 【用法】 每日2次,空腹服。 【療效】 宣散透疹。適用于小兒麻疹,疹出不暢。
【原料】 黃芪30克,當歸1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紅糖適量。 【制作】 將黃芪切片,與當歸共煎,取汁去渣,再與洗凈的粳米同入砂鍋,加水適量,共煮為粥,加紅糖調味。 【用法】 分2次,溫熱服。 【療效】 益氣補血。
【原料】 大蒜30克,新鮮馬齒莧60克(干品30克),粳米100克。 【制作】 將大蒜去皮,新鮮馬齒莧洗凈切碎,然后煮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 【用法】 可供早晚餐,溫熱食。 【療效】 清熱止痢。適用于急、慢性細菌性痢疾和腸炎。
【原料】 冬瓜500克,赤豆30克。 【制作】 將冬瓜、赤豆加水適量煮湯。 【用法】 不加鹽或少加鹽。食瓜喝湯,每日2次。 【療效】 利小便,消水腫,解熱毒,止消渴。適用于急性腎炎浮腫尿少者。 【注意事項】 慢性腎炎脾腎虛寒者不宜食用。
【原料】 天冬,麥冬(連心)、棗仁各10克,粳米100克,白蜜適量。 【制作】 將棗仁微炒,同二冬水煎取汁,與粳米煮粥,熟后調入白蜜再稍煮。 【用法】 分2次,1日內服完,可連服數天。 【療效】 滋陰清熱,養心安神。
【原料】 大麻仁10克,粳米50克。 【制作】 先將麻仁搗爛和水濾取汁,與粳米煮粥。 【用法】 任意食用。 【療效】 潤腸通便,活血通脈。用于產后血虛便秘、小便不通、關節凝澀、風痹經閉等。
【原料】 胡蘿卜約250克,大米50克。 【制作】 將胡蘿卜洗凈切片,與大米同煮為粥。 【用法】 每日2次,空腹服食。 【療效】 寬中下氣,消積導滯。適用于小兒積滯、消化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