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燒鮮魚
是布朗族的一道特色菜,其制作方法:把魚剖開洗凈,將辣椒、姜、芫荽、野花椒等各種佐料洗凈切細抖勻后填入魚腹內,在魚身上涂抹少許食鹽,再用鮮芭蕉葉包裹嚴實,用竹筒捆扎皮包,放在火塘內的炭火下面焐燒,燒熟即可食用,鮮香俱備,味美可口。包燒鮮魚
是布朗族的一道特色菜,其制作方法:把魚剖開洗凈,將辣椒、姜、芫荽、野花椒等各種佐料洗凈切細抖勻后填入魚腹內,在魚身上涂抹少許食鹽,再用鮮芭蕉葉包裹嚴實,用竹筒捆扎皮包,放在火塘內的炭火下面焐燒,燒熟即可食用,鮮香俱備,味美可口。油炸果藏語稱“善納”,用精面、酥油、糖等原料揉合成吉祥結狀放入滾油中炸成,是待客和節慶日的最佳食品。
是傣語對各種醬的統稱,其種類有“南泌布”(螃蟹醬)、“南泌帕”(菜子醬)、“南泌南諾”(酸筍醬)等近10種。平時最常見是“南泌帕”(菜子醬),其做法是:把一塊地上開花結籽的青菜的棵砍下來,舂細后裝入罐內腌四五天,發酸時去渣...
云南以紫米為原料的小吃很多,但都以甜味為主,為改換口味,又開創此點,以咸鮮口味出現,成為筵席的隨席點。此點香糯軟嫩,表面金黃,內心紫紅,咸鮮可口。原料:主料:紫米飯400克。
用糯米粉、紅糖、豬油、豆腐皮、香芝麻、玫瑰糖等料,調成糊狀,入碗蒸制而成,呈半圓球形。深棕紅色,鮮艷油潤,味甜香糯,柔韌適口,能存放較長時間,生產一兩天者可直接食用,存放時間較長者,則切片油煎、烘烤或蒸食。
包谷也叫玉米、玉蜀黍。當包谷成熟季節,選擇勻嫩的青包谷去殼,去籽粒取下,用石磨磨成漿糊狀,競入少許白糖,在鍋內用油煎熟即可趁熱吃。此小吃清香鮮甜,滋味爽口,如果在包谷糊中調入雞蛋煎,其味更佳。
米涼蝦是云南風味小吃。用大米制漿煮熟,用漏勺漏入涼水盆中而成。因頭大尾細形似蝦,故此得名。用它配入糖水,加入玫瑰糖,是夏季解渴佳品,成品香甜軟嫩,人口冰涼。原料:主料:上自米500克。調料:紅糖300克,玫瑰糖100克。
是用石梓花粉和糯米粉做成的一種糯米粑粑。一般是在傣歷新年時做吃的,相當于漢族的年糕。其做法是:將石梓花曬干、磨細,又將糯米泡軟、磨細,壓成干漿,然后將石梓花與糯米干漿、紅糖、芝麻、花生等拌攏,用芭蕉葉逐個包成長方形的小包...
制品是在小蛋糕的面上,用酥油糕塑造飛蛾。酥油糕,是用白糖與水溶化后冷卻,加上酥油、香精攪打成糕狀。成品,飛蛾故飛,栩栩如生,豪華高雅,營養豐富,柔軟細膩。原料:主料:面粉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