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糯索
是用石梓花粉和糯米粉做成的一種糯米粑粑。一般是在傣歷新年時做吃的,相當于漢族的年糕。其做法是:將石梓花曬干、磨細,又將糯米泡軟、磨細,壓成干漿,然后將石梓花與糯米干漿、紅糖、芝麻、花生等拌攏,用芭蕉葉逐個包成長方形的小包,最后放在甑子里蒸熟即成。這種粑粑味道香甜,非常可口。毫糯索
是用石梓花粉和糯米粉做成的一種糯米粑粑。一般是在傣歷新年時做吃的,相當于漢族的年糕。其做法是:將石梓花曬干、磨細,又將糯米泡軟、磨細,壓成干漿,然后將石梓花與糯米干漿、紅糖、芝麻、花生等拌攏,用芭蕉葉逐個包成長方形的小包,最后放在甑子里蒸熟即成。這種粑粑味道香甜,非常可口。用糯米粉、紅糖、豬油、豆腐皮、香芝麻、玫瑰糖等料,調成糊狀,入碗蒸制而成,呈半圓球形。深棕紅色,鮮艷油潤,味甜香糯,柔韌適口,能存放較長時間,生產一兩天者可直接食用,存放時間較長者,則切片油煎、烘烤或蒸食。
是布朗族的一道特色菜,其制作方法:把魚剖開洗凈,將辣椒、姜、芫荽、野花椒等各種佐料洗凈切細抖勻后填入魚腹內,在魚身上涂抹少許食鹽,再用鮮芭蕉葉包裹嚴實,用竹筒捆扎皮包,放在火塘內的炭火下面焐燒,燒熟即可食用,鮮香俱備,味...
包谷也叫玉米、玉蜀黍。當包谷成熟季節,選擇勻嫩的青包谷去殼,去籽粒取下,用石磨磨成漿糊狀,競入少許白糖,在鍋內用油煎熟即可趁熱吃。此小吃清香鮮甜,滋味爽口,如果在包谷糊中調入雞蛋煎,其味更佳。
米涼蝦是云南風味小吃。用大米制漿煮熟,用漏勺漏入涼水盆中而成。因頭大尾細形似蝦,故此得名。用它配入糖水,加入玫瑰糖,是夏季解渴佳品,成品香甜軟嫩,人口冰涼。原料:主料:上自米500克。調料:紅糖300克,玫瑰糖100克。
制品是在小蛋糕的面上,用酥油糕塑造飛蛾。酥油糕,是用白糖與水溶化后冷卻,加上酥油、香精攪打成糕狀。成品,飛蛾故飛,栩栩如生,豪華高雅,營養豐富,柔軟細膩。原料:主料:面粉1千克。
蘿以鴿蛋和面撣皮切成細絲,與虎掌菌配炒而成。色澤絢麗,脆嫩郁香,香脆適口。虎掌菌,主要生長于云南省楚雄地區的部分山嶺。菌體特殊,無蓋無柄,菌體表面長滿一層纖維茸毛,分黑、黃兩種,以黃色為珍品,形似虎爪故名。
是布朗族的特色菜,魚湯鮮美味甜,而且具有燒石的干香味。制作時,將河中卵石取來放到火塘中燒紅,又將燒紅的卵石一個接一個地放入盛有清水和鮮魚的鍋內,直至使水沸騰,然后又將燒紅的鹽塊放入,鮮魚湯便燒成了。
原料:鮮雞棕1000克。調料:干辣椒50克,花椒粒10克,八角30克,菜籽油500克。制法:1.鮮雞棕削去泥土,清洗干凈,順稈斜刀切成片,晾干水分。干辣椒切成5毫米長的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