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煮湯
竹筒煮湯是哈尼族食品中特色最鮮明的菜肴。竹筒煮湯,以竹筒為鍋,可者鮮菜湯、雞湯、豬蹄湯等。烹制時,砍下一節節的新鮮龍竹,略加涮洗,將備煮的雞或豬蹄裝入竹筒,加湯在火塘上煮熬至可以食用時,加油、鹽、味精調味后,倒入裝有蔥花、芫荽的器具內食用。
竹筒煮出來的肉湯或菜湯,味清醇,鮮香,具有獨特風味。
竹筒煮湯
竹筒煮湯是哈尼族食品中特色最鮮明的菜肴。竹筒煮湯,以竹筒為鍋,可者鮮菜湯、雞湯、豬蹄湯等。烹制時,砍下一節節的新鮮龍竹,略加涮洗,將備煮的雞或豬蹄裝入竹筒,加湯在火塘上煮熬至可以食用時,加油、鹽、味精調味后,倒入裝有蔥花、芫荽的器具內食用。
竹筒煮出來的肉湯或菜湯,味清醇,鮮香,具有獨特風味。
“吃洋芋長子弟”(子弟意指英俊、漂亮)是云南人的一句口頭禪。可見其美味和知名度。洋芋以昭通的最為有名,而且吃法甚多、做法易學,常見做法有吹灰點心、煎洋芋餅、炒洋芋絲、紅燒洋芋、老奶洋芋、涼拌洋芋、酸菜洋芋湯、洋芋燜飯等等。
此小吃在昆明售賣已有百年歷史,過去由肩挑火爐的小販走街串巷,用木梆敲打發出“梆梆,啪”,“啪,梆梆”之聲,意為告知群眾:酸辣餃攤已恭候觀臨。故老昆明稱為“餃當當”。成品味鮮艷,口味可隨眾人愛好現時兌制。
在大理守著洱海吃魚,可謂得天獨厚。雪山融雪匯成了洱海之水,如此水質又滋養了分外鮮嫩的洱海魚。當乘鮮采摘的酸梅翠色猶在,一道以青梅入味,以辣椒為主料的翠梅酸辣魚就新鮮出爐了。
蕎麥用途廣泛,植株含紅色熒光色素。籽粒磨粉,每百克含水分12毫升,碳水化合物68.4~74.3克,蛋白質9.2~10.9克,脂肪2.2~3.2克,粗纖維06~1.4克,灰分8~3.6克,以及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
香竹烤飯,是西雙版納傣族的名品,以清香濃郁,軟糯潔白,形美劃一,而獨具一格。西雙版納傣族囪治州,是滇南糧倉。主體民族為傣族,傣族屬古代百越集團,他們臨水而居,是云南種植稻谷的先進民族。
香竹飯,傣語稱“考瀾”,只能用具有特殊香味的香竹“埋考瀾”煮制。香竹為喬本科竹類,桿細如酒杯,內壁粘有一層具有特殊香氣的白色竹瓤。煮香竹飯,選用當年長成的嫩竹,依節砍下,每段留一竹節。
大理砂鍋魚,又稱三鮮什錦,是白族地區特有的傳統佳肴。做法是將玉蘭片、黃花菜、木耳、豆腐、雞肉、火腿、海參、魷魚等十幾中配料放進祥云土祝內作底,再把洱海產的弓魚或細鱗桿條魚洗凈放進去,最后加入其他配料和肉湯,用微火煮熟食用...
基諾族喜愛的一道佳肴。腌魚時,先用清水將魚洗凈,去鱗,清除內臟和魚頭,大的切斷。然后用熟米飯、辣椒粉及鹽巴和魚拌勻,半分鐘后裝入有清香氣息的新鮮竹筒里,并用手按實。竹筒口用芭蕉葉包好封嚴。腌半個月發酵后取出,隨吃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