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讀后感(通用7篇)
完璧歸趙讀后感 篇1
今天,我們學習了《將相和》這篇課,我的心里頗有感觸。
課文主要講了三個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有一次,趙王得到了和氏璧,秦王說要拿城換璧,其實不然。最后,藺相如帶著璧去,并且安全的又將它送了回來,立了大功,被封為上大夫。幾年后,秦王約趙王去澠池會見,羞辱了趙王,結果藺相如用他的智慧和膽識使秦王沒有占到便宜。藺相如又立了功,升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氣,說要給他下不了臺。藺相如就躲著他,別人說他見了廉頗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藺相如告訴他們,自己是為了國家的利益著想。這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他仔細想了想,發現是自己不對,就負荊請罪,兩人合好如初。
藺相如的機智令我佩服。他遇到問題從不退縮,還可以機智的面對。他總是以國家為重,私人的恩怨從來不計較、不追究,反而為了國家能躲就躲,能忍就忍,這要是換到了如今的社會,兩個人可能早就鬧翻了。當別的國家趁虛而入,國家遭到攻擊,大家都受到傷害,只會越來越糟。相反,藺相如的寬宏大量讓兩人同心協力,保衛祖國,使祖國日益強大,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更避免了‘窩里斗’的災難。
廉頗他知錯就改,同樣值得我們尊敬。他一開始耍小性子,非要給藺相如一個下馬威。其實換作是我們,也會犯同樣的錯誤。畢竟自己那么多年披荊斬棘,奮斗在戰場上,立下戰功無數,受到大家的贊許,可他呢?僅僅靠自己的一張嘴皮子,就比自己職位還高,換作是你,你會老老實實的承認他比自己強嗎?當然不會。不過,他在認識到自己錯誤后,能勇于承認并改正錯誤,當之無愧為大將軍。
今天,學習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國家,把國當成一個家,只有在和睦的大家庭里,國才會更長久啊!
完璧歸趙讀后感 篇2
今天,我讀了司馬遷寫的《史記》中的《完璧歸趙》后,感受頗深。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戰國時代,名叫和氏璧的著名寶玉一度流落到了趙國,秦昭王得知后,派人送來書信,上面寫著愿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寶玉,趙惠文知道秦昭王貪得無厭,萬一把寶玉給他了,他不交城池怎么辦?最后,他派了看藺相如,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從強秦送回趙國一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藺相如的機智聰明,更能看出秦昭王的貪得無厭。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像藺相如一樣的人,不要做像秦昭王一樣貪得無厭的人。
這就是《完璧歸趙》,你有空也來看看。
完璧歸趙讀后感 篇3
《完璧歸趙》為王世貞所作的一篇有名的史論,作者在文章之始就以“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予未敢以為信也”開宗明義,對藺相如完璧歸趙這一史實發表了不同看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然后以分析秦、趙時勢入手,從情與理兩方面重點剖析兩國外交上的形勢,從而得出因為秦國不想和趙國為敵,因此藺相如能完璧歸趙,“天固曲全之哉”的結論。文章邏輯清晰,論述嚴密,辯駁有力,尤其文中的假設論證一段文字,合情合理,很有說服力。
由于本文是一篇翻案文章。翻案文章獨執異議,貴在識見高遠,令人信服。
本文開篇對世所稱譽的藺相如完璧歸趙這一史實,予以否定,可謂先聲奪人。接著,文章從三個方面闡述予以否定的理由。首先,文章分析秦以十五城之空名取璧的真實意圖,指責藺相如之所為乃“既畏而復挑其怒”之舉,是失于智。接著,文章重點分析了藺相如的所謂曲直論,先明秦趙“兩無所曲直”,后又代相如策劃,指出相如“使舍人懷而逃之”是“歸直于秦”,是失于信。最后,文章分析相如完璧的后果是族滅國破,是失于利。這樣,文章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從而逼出了全文的結論:“藺相如之獲全於璧也,天也。”這里的“天”,應該是指當時的客觀形勢吧?
行文至此,文章已可作結,而作者又列出“勁澠池”“柔廉頗”兩件事,看似與上文關系不大,但從“愈出而愈妙于用”一句中,我們可以窺見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認為,藺相如的所謂“智”“勇”,不是為了趙國,而是為了自己,他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縱橫家的權謀機巧而已,這,大概是觸摸到了縱橫家的本質了吧。因而,本文結論之后的余波,決非可有可無的續貂之筆,用意特深。
完璧歸趙讀后感 篇4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史記》,里面的很多故事很有意義,今天我讀了《完璧歸趙》這篇文章,懂得了很多道理。
這篇文章說的是趙國有一塊非常珍貴的和氏璧,價值連城。秦王知道了后很想得到它,然后就寫信給趙王,說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趙王知道,秦王一直無信,但又打不過他,就派藺相如出使秦國。秦王果然無信,藺相如不畏強權,與秦王斗智斗勇,最后保證了和氏璧完整地帶回趙國。
讀完之后,我覺得藺相如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而秦王是一個貪得無厭、言而無信的人。我佩服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面對困難能夠不顧一切地去面對。我喜歡看《史記》,長知識。
完璧歸趙讀后感 篇5
在趙國時期,越王得到了一塊非常罕見的寶石"和氏璧"。秦王得知后想用自己的十五座城池老換這塊寶玉。于是趙王派特使去會見秦王。秦王見到"和氏璧"后兩眼發光,忘掉了當初的約定,想白白的得到寶物,特使發現后便說:"如果秦王忘掉約定想獨霸寶物的話,我將把寶物摔個粉碎"。秦王聽了后沒有辦法就將寶物會給了特使。特使也帶著寶物完好無缺的回到了趙國。
這則成語是指人要講信譽,不畏艱難,完成許下的諾言,經事情辦好。
完璧歸趙讀后感 篇6
同學們,你們讀過《無敵中國娃》之《智慧勇敢篇》嗎?下面,我就給你講其中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戰國時期,趙惠文王得到了一個價值連城的寶貝——和氏壁。秦王聽說后,就跟趙王說,他愿意拿十五座城來換和氏壁。大家一時拿不定主意。這時,有個大臣推薦藺相如,趙王便找來藺相如,跟他說了這件事。藺相如說他愿意帶著和氏壁交換城池,如果秦王不給城池,他便會把和氏壁完整地帶回趙國。趙王便讓他去了。
秦王在章臺會見藺相如,藺相如把壁給了秦王。藺相如看秦王并沒有交換的意思,就說壁有個小毛病,秦王便把玉給了他。藺相如往后退了幾步,靠在一根柱子上,批評了秦王一通,還說要和和氏壁一起撞在這根柱子上!秦王怕撞壞玉壁,這就讓人劃了十五座城給趙國。藺相如知道趙國是得不到這十五座城的,便讓秦王齋戒五天,秦王答應了。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在裝模作樣,便讓隨從換上百姓的衣服帶玉壁回到了趙國。五天后,秦王知道藺相如已把和氏壁送回趙國,很生氣,但又無可奈何,只好放藺相如回國。
藺相如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把和氏壁從貪婪的秦王手里奪了回來,并安全送回趙國。還用他聰明的頭腦把秦王當眾批評了一通。
完璧歸趙讀后感 篇7
今天,我讀了《完璧歸趙》這篇文章,《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送回趙國。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藺相如受命帶寶玉去秦國換15座城池,見秦王沒有誠意,便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終于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
藺相如的聰明機智才能使完璧歸趙,回國后,被封為趙國大夫,我以后也要像藺相如一樣,做一個有擔當,有膽量,會用自己聰明才智博得勝利的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