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之道讀后感(精選5篇)
大魚之道讀后感 篇1
母愛,戰勝一切
一直喜歡看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沒想到今年暑假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里就有一本他的《大魚之道》。一打開書,我便被它的情節深深吸引,著了魔似的一口氣讀完了。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那個魚媽媽的故事。愛吃魚子的作者遇上了一條要去孔雀湖產卵的大魚。大魚肚子滾圓滾圓的,這分明就是一肚子魚子么,看得作者口水直流。
那大魚的運氣可不好,想要進入孔雀湖,就必須一階一階地跳過作者站立的梯田式石階。等它幾乎用盡全身力氣跳上去的時候,迎接它的便是作者重重的一棍。第一次,這條魚雖巧妙地躲過了,卻從臺階上一路摔了下去,落進了水里,遍體鱗傷,唯有圓滾滾的肚子毫發無損。于是,它又第二次一階一階地開始往上跳,跳到作者面前,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作者,任憑作者一下又一下的重擊,頭破了,魚鱗掉了,一絲絲的鮮血滲出來了,可它仍固執地靜靜躺在那里,一動也不動。
直到作者拎著它經過孔雀湖時,不知它從哪來的力氣?也不知是怎樣的一種勇氣?它掙扎著,拼了命地,用殘存的最后一絲力量,把一大片金黃色的魚子噴射向湖面。發生的這一切簡直讓作者懷疑自己的眼睛,一條幾乎沒有什么智商的魚,一條傷得只剩下最后一口氣的魚,居然會為了自己的后代與聰明的人類斗智斗勇,而且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只為肚子里的那一個個未來的小生命。也許它早就知道,憑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到達孔雀湖,也許它早就知道臺階的上面會有棍棒等待著它,也許它本來就是一種聰明的魚種,聰明到懂得借助他人之手……
讀到這里,我愕然,這到底是什么力量能把它逼到置自己生死于不顧?是什么力量能讓它激發出這樣的潛能?我想,答案只有兩個字——母愛!
突然想起媽媽平時總愛念叨的一句話:“生你時那么辛苦,你還不聽話,真沒良心。”以往,聽到這話的時候我總是不屑一顧,而今天,我突然有種特別的感覺,仔細回想媽媽為我付出的一點一滴,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大魚之道讀后感 篇2
故事是這樣的:作者在瀑布下沖涼,忽見一條堪稱魚母的黑鯇穿梭其間,準備產卵。作者見到后,重重一棍擊在它的腦殼上,它便像死魚一樣被作者帶了回去。沒想到因為作者沒讓它把它的魚子產卵到湖里去,它在途中拼死咬住樹枝,使自己的魚子安全產到湖里去,才默默地死去。
讀完這個故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魚母歷經艱辛來到這里,就是為了它肚子里的那些小生命能夠安全產到湖里,它為了那些小生命,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在動物界里或許很常見,可它卻讓我看到了一個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安全誕生,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
想想所有人的父母,不都是如此嗎?為了自己的兒女,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不顧一切。想想我們的媽媽,在懷孕期間,整天挺個大肚子,走路都不方便,更不用說做其他事情了。可為了我們,他們的孩子,他們可以忍受一切痛苦。我們即將誕生,媽媽在做手術的時候,用痛來說就太渺小了,說是在生與死之間徘徊還差不多。可是他們能夠忍受,因為——我們給了他們希望。
黑鯇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母親!
大魚之道讀后感 篇3
暑假期間,我買了沈石溪寫的《大魚之道》,讓我感動了很久,也知道了動物也是有感情的。
這本書主要講了從瀾滄江游來的一百多斤重的大魚,到孔雀湖來產卵,被我發現了,經過我的不懈努力,好不容易被我用樹棍打得腦漿迸出,我用滕條把魚頭穿著,提在手中回家走,可到湖堤旁有棵樹的地方,大魚突然咬住了一根樹枝,怎么拉也拉不動,大魚用盡了平生的力量把身體浸泡到湖里,從生殖器官里射出一道道金光,原來是把自己的魚子安全產到湖里去,才默默地死去。
讀完這本書后,讓我非常感動,母魚為了自己的孩子,歷經艱辛來到這里,就是為了它肚子里的那些小生命能夠安全產到湖里,它為了那些小生命,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我一想到這種母愛,就想起了媽媽們,不也是這樣嗎?她為了我們,自己的生命可以不要。想想我們的媽媽,在懷孕期間,整天挺個大肚子,走路都不方便,更不用說做其他事情了。可為了我們的誕生,她們可以忍受一切痛苦。
這本書主要講了從瀾滄江游來的一百多斤重的大魚,到孔雀湖來產卵,被我發現了,經過我的不懈努力,好不容易被我用樹棍打得腦漿迸出,我用滕條把魚頭穿著,提在手中回家走,可到湖堤旁有棵樹的地方,大魚突然咬住了一根樹枝,怎么拉也拉不動,大魚用盡了平生的力量把身體浸泡到湖里,從生殖器官里射出一道道金光,原來是把自己的魚子安全產到湖里去,才默默地死去。
讀完這本書后,讓我非常感動,母魚為了自己的孩子,歷經艱辛來到這里,就是為了它肚子里的那些小生命能夠安全產到湖里,它為了那些小生命,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大魚之道讀后感 篇4
一條普通的魚母,拖著鼓囊囊的肚子,帶著下一代,一步一步地跳向心中的圣地---孔雀湖,以產下肚中的魚子,延續生命。這是《大魚之道》中的第一篇《魚道》里講述的故事。故事中大魚的經歷和它偉大的舉動深深地感染著我。
“傳說中的小鯉魚跳龍門,跳的是幸福之門,而魚母現在跳的卻薯門關,跳向死亡,跳向地獄,跳向毀滅!它還跳得那么起勁,那么執著,那么頑強,實在令人感嘆”。是啊,一切令它堅持向上跳的源動力便是肚子里的魚卵。即使水急而險,即使石坎上站著手拿棒子隨時準備攻擊它的“我”,即使身上早已遍體鱗傷,它依然在跳,用那微弱的生命火苗在跳,為的就是那一肚子魚卵,為的就是新生命的延續。
瞧,它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咬緊樹枝,一個翻身,將尾巴浸入孔雀湖,使出最后一絲力氣,產下了那可貴的生命。此刻,魚母已奄奄一息,但它已滿足,因為它完成了最美的使命——用生命來傳承生命的愛,用這樣的方式詮釋著最偉大的愛。
這不禁讓我想起沈石溪筆下的那群斑羚,為了逃避兇殘的獵人,年輕的斑羚踏著老斑羚的背到達對岸,而老斑羚墜下了懸崖,再也不能醒來。老斑羚犧牲了自己,卻保證了整個種族的安全,這同樣是用生命在傳遞愛。我們人類也是如此,我們的母親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是經受了多大的困難和痛苦。這便是出自本能的愛,是深如大海的愛!
世間萬物再次證明了生命之道的可貴。新生命的誕生可能只是一瞬間的功夫,可是那延續生命的愛之火永遠不會滅!
大魚之道讀后感 篇5
近來,我讀了沈石溪寫的一本動物小說:《大魚之道》,我被書中的故事情節深深地感動著。
書中,沈石溪去瀑布邊洗澡,發現一個黑影在瀑布中晃動。沈石溪見是一條有一米半長,大約有一百五十斤的大黑鯇,十分興奮,便準備捉魚。可魚兒從石坎上一層一層地跳了上來。眼看要跳到最后一層了,沈石溪立即用棍子來打它。可黑鯇跳了起來,只跳了半米又滑了下去,一層一層地摔下去,摔得昏天黑地,暈頭轉向,落到了大水潭中,黑鯇不放棄重新開始跳。不知過了多久,魚兒終于跳到了沈石溪的面前。他的尾巴砸碎了,背鰭也折斷了,鱗片掀得七零八落。魚尾、魚背、魚嘴、魚鰓、魚眼都滲著血絲,可肚皮卻完好無損。在沈石溪那里有個習俗:逮到產卵期的大肚子鯇魚,打死后,要讓它把卵產到孔雀湖邊,不然魚兒死不瞑目。沈石溪不信,沒有放,直接拖了回去,可是大魚掙扎著也要把卵產在水中......
在動物的世界中,都如此愛護后代,如此頑強不屈,我們的母親不也是如此?都說母愛是無邊的,是偉大的,是不朽的,是永不凋零的。文中的母鯇魚有時那么頑強的保護孩子,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我們是不是應該珍惜與父母的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