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格列佛游記讀后感(精選4篇)
中學生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1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令我回味無窮的書——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所著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主要講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次周游世界,憑借一個個小故事對當時英國社會進行諷刺和批判。
格列佛在一次航海中遇到風暴,他漂流到了小人國。在這里,格列佛成了一個高大威猛的巨人,他幫助小人國打敗了敵國,可最后得知小人國的大臣、皇帝等人要處死他,只好絕望地逃離。他把那些大臣、皇帝比作一群荒.唐愚蠢的小動物,用俯視的眼光看透了小人國的腐敗和紛爭。
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隨“冒險號”再次出海,不幸遇上風暴,船被刮到大人國。格列佛被一個身高達20米的農(nóng)民捉住,并且強行剝奪他的自由,把他關起來讓他表演,供人取樂,又為討國王歡心,把他當成一件“物件”送給王后,卻從未想到這也是一個生命——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在這里,格列佛的身心受到摧殘,失去了做人的尊嚴。
不久后格列佛在飛島國又另一番經(jīng)歷。那里的統(tǒng)治者高高在上,脫離土地和人民,終日沉思默想,不事生產(chǎn),依靠下方的人民來養(yǎng)活自己。但飛島國的居民團結(jié)一致,反抗到底,最終迫使統(tǒng)治者向人民妥協(xié)。最可笑的是島上“拉格多科學院”的科學家,他們荒誕不經(jīng),進行著一些像從黃瓜中提取陽光、把糞便還原成食物,培養(yǎng)無毛羊,用機械操作改變?nèi)祟惖乃季S等離奇甚至令人作嘔的研究,還覺得自己是天才?刹皇牵麄冋媸谴赖郊伊恕K麄儾幻靼讋(chuàng)造來源于生活,而不僅靠天馬行空的想象。
我最喜歡書中的慧骃國。這里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人們勤勞,干凈,熱愛生活;有禮貌,舉止端莊,樂于助人;沒有撒謊和欺騙,他們的社會充滿了友愛、和睦,人人都很善良,厭惡邪惡……我想這也許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國度吧。
這本書,讓我也經(jīng)歷了一場神奇的游歷。從格列佛身上我學到了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遇事要沉著冷靜,勇敢面對,憑借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難,才能迎來光明的人生。
中學生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2
今天我讀了《格列佛游記》這本書,受益匪淺。作者斯威夫特,他用筆鋒巧妙地指向英國統(tǒng)治階級,通過想象,成功諷刺了18世紀英國的上流社會。
書中的第一卷是小人國游記。小人國的人們分了黨派,明爭暗斗。但好笑的是,爭斗的起因竟都是些無聊透頂?shù)男∈虑。瞧吧,一個叫“特蘭密克山黨”,一個叫“斯蘭密克山黨”,前者穿高跟鞋,后者穿低跟鞋;為吃雞蛋應先敲大的一段還是小的一段這樣的小事就爆發(fā)了六次起義,還分成了兩個征戰(zhàn)不斷的國家·········這些可笑的“黨派”、“爭端”,讓人啼笑皆非。他們表面上看似團結(jié)一心,背地里卻會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纏不休。置國家、人民的利益于不顧,實在是不應該。作者正是通過這些反映了英國當時的腐敗。
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聰明、勇敢、機智。在小人國國王設計陷害他時,他機敏地逃到了波利夫斯古國,成功地劃船回到了英國;在大人國時,農(nóng)夫把他折磨得皮包骨頭瘦,他機靈地請求王后讓他住在皇宮里,最終離開了大人國;在慧馬國時,他更是機智極了,隱瞞了自己穿著衣服的秘密,用燕麥做成面包來食用,獨自造船回家······這一切都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英勇機智。
當我們遇到危險時,也要像格列佛一樣沉著冷靜,想方設法讓自己脫離險境。比如魯賓遜,他在孤島生存了28年,一直在找機會回家,最后還巧妙地收了一個仆人“星期五”,靠著智慧生存下去,最終回到故國。
我喜愛這樣的好作品,它似一盞指路明燈,引領我不斷前行!
中學生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3
讀《格列佛游記》,領略心靈的三原色——真、善、美!}記
心靈的“真”
翻開《格列佛游記》,我被斯威夫特的“真”所深深吸引。在當時混亂的18世紀,作為優(yōu)秀諷刺作家的他,對自己國家的現(xiàn)狀借游記、借外人之眼作出了尖銳的諷刺。他用清新的文字、曲折的情節(jié)揭露了當時英國歷史的丑惡,使人們看清了人類社會的悲觀。而他自己卻被女皇逐出了英國政壇,放逐到了帝國的邊緣。他用他的勇敢、正直、不畏世俗向我們闡釋了心靈的原色——真。
心靈的“善”
翻開《格列佛游記》,我被格列佛的“善”所深深吸引。在小說第一卷利里浦特游記中,主人公格列佛利用身材高大與各種工具幫助利里浦特人打敗了鄰國。而面對利里浦特國王的貪婪要求,他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在國王與眾大臣的威逼利誘下,他仍然宣稱:“我永遠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個自由、勇敢的民族淪為奴隸!”此后,盡管國王對他不懷好意,認為他懷有二心、不可寬恕,并且設計陷害他,他卻依舊善良地撲滅了利里浦特王宮的大火,拯救了費了多年心血建造的宮殿。格列佛用他的機智、善良讓我們領略到了心靈的原色——善。
心靈的“美”
翻開《格列佛游記》,我被慧駟的“美”所深深吸引。慧駟就是有智慧的馬,身強力壯,擁有俊美的體態(tài),行動迅速。它們節(jié)制、勤勞、清潔、熱愛運動、有靈性、有禮貌、不拘泥于形式、舉止很有條理。但這些美麗的外表并不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在小說第四卷中格列佛的部下圖謀不軌,把他長期禁閉在船艙里,后又棄他于一塊無名陸地上。在格列佛無依無靠時,他被一只慧駟領到了家中,受到了熱情的招待,其他慧駟們不僅沒有排斥他,反而與他交談、詢問他的困難、接受他的指導,使格列佛慢慢融入了這個國家。而慧駟不受感情和利益歪曲、蒙蔽的理性以及高尚的心靈美深深地吸引了我。此外慧駟也相當?shù)穆斆鳎矚g思考,愿意了解更多的事物,遵循大自然的教導;垴営盟睦硇院兔赖伦屛覀冾I悟到了心靈的“美”。
真、善、美,當之無愧的心靈三原色。正因為有了它們才有了如此美好的世界,高尚的美德,純凈的心靈……而《格列佛游記》完美地詮釋了心靈的本質(zhì)。
中學生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4
12月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jīng)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jié)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chǎn)生了極度的厭惡。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xiàn)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發(fā)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身父母。
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tǒng)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無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
這些都讓我內(nèi)心感到痛苦、矛盾,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在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