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活著讀后感(精選4篇)
高一活著讀后感 篇1
幾番周折,《活著》終于捧在了我的手中。看著這黑底兒白字的封面,這書中的福貴,活得也像這黑底兒上面的白字吧,一片漆黑中,茫然失措。
-題記
年輕時,為了享樂而活著;中年時,為了生存而活著;老年時,找回了失去已久的本心,終于有一次,為了活著而活著。
福貴年老后,買回一頭老牛,取名叫福貴。這老頭兒一生的名字,記錄了年少時的無知,中年時的無望,以及老年時的無欲。如今給了這頭老牛,也許是為了紀念自己與世界的格格不入。
四十年代,天下大亂,人人都謀劃著自己的出路。而福貴,卻整天花天酒地,敗光了所有家產。沒想到卻逃掉了多少道劫。他就是那種年代中,唯一的白字,醒目而另類。我看到這兒,想想,也許這就是禍害遺千年。
七十年代,福貴家里是“松柏冢累累”,最后只剩下這么一個老頭兒。福貴,這個老頭兒,活得就像黑底上的白字,醒目,孤獨,處處碰壁。他嘗盡了世間炎涼,參透了人生,也迎來了太平盛世。可他,依然是那個白字,在一片漆黑中,依舊無依無靠。
“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也有七八分田……你年紀大了,能耕這么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
至此,活著的意志,已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奪走的東西。
高一活著讀后感 篇2
一本好書像是擁有魔法的仙女,她輕輕揮動仙棒,就能讓你心中充滿了激情,久久回蕩,而后留下一種深深的感動,或喜或悲。一本好書他能賦予你力量,或影響人生路,或改變價值觀……而《活著》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這幾天我讀了余華的《活著》,真是受益匪淺啊。
《活著》,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徐福貴的老人的故事。他是一個出身良好的富家子弟,但卻因為賭博、上妓院,而輸光了祖上留下的一百多畝地,把祖祖輩輩住的大房子也抵了出去。他的父親因為兒子的不爭氣,氣得病重,最后因為從村口的糞缸上掉下來而摔死。自此,他從一個富貴人家的少爺變成了一個要從別人手中租田的佃戶;他開始有悔改之意,便想踏踏實實地用自己的雙手養活一家人。
讀了《活著》我明白了: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開的人,而是忍受親人離世的生者。一個人只有一次生命,日子過得再苦再累再難,我們都要活著,只有活著才有希望。每次晨會上一聽校長說--學校的一名學生因游泳溺水身亡,--學校的一名學生發生車禍……我心情都無比地沉重。每年死于溺水和車禍的學生都很多很多,他們只為一時我涼快,不顧父母的擔憂,最終溺死在水里,而留給家人的是巨大的悲痛。不管我們是優生還是后進生,在父母的眼里我們都是上天賜給他們的無價之寶,只要我們過得好,過得開心,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我的生命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更是父母的,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在公司忍氣吞聲,在客戶面前更是點頭哈腰……只為能給我更好、更幸福的生活。所以為了我的家人,我的同學,我的朋友,我一定會好好珍惜我的生命,遠離那些危險的地方,危險的人,危險的游戲,危險的……
同學們,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都要珍惜,請遠離游泳,遵守交通。
高一活著讀后感 篇3
讀完活著,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或者因為福貴悲慘的命運,或者是因為他窮其一生,終究卻只剩他一個人。
福貴是書中的男主角,但故事是以他的訴說展開的。余華用樸實的語言,為我們展開了以從國民黨統治后期到解放戰爭,土地改革運動,再到大煉鋼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一個小小的平凡人發生的事情而福貴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不幸。
這篇故事以“我”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為頭,在初夏的時候“我”遇到了福貴,而與福貴開始交流,正是因為福貴在吆喝讓牛時干活時喊的那幾個名字。我想故事的開端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吧。福貴是舊時代的“富二代”,他的父親是地主。但是卻有個奇怪的癖好,喜歡去村口糞缸上拉屎。或者就是福貴這富二代的身份,她愛上了嫖,也愛上了賭。他懷著六個月身孕的妻子家珍曾去賭場勸過他,但福貴沒聽,后來被二龍和沈先生兩個人騙去了所有的家產。他和父親,母親,女兒和懷孕的妻子一同搬回了鄉下。父親因為這件事去世了。而他因為去幫母親找郎中而被國民黨抓了被迫離開了家鄉,他不敢逃,也逃不了,命運似乎對他特別無情。他離開后,母親也離世了。等他回到家后,已經過去三年了,他的女兒鳳霞因病聾了又啞了,兒子有慶長大了,卻不認識他。在之后鳳霞嫁給二喜之前,有慶因為給省夫人獻血過多而死亡,之后鳳霞也因為生孩子難產死亡,妻子因為軟骨病死亡,女婿二喜因為鳳霞死了之后心神不寧在做工時被石板砸死。而他唯一的外孫苦根,因為吃東西吃太撐撐死了。命運似乎對福貴特別不公,他的命運多舛,上天似乎總喜歡跟他開玩笑,他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開他。書的名字叫《活著》。但我覺得福貴之所以活著,是因為他忍受了命運的不公折磨。忍受生活殘酷,忍受人生的無奈,每個親人的離世都是那么的毫無預兆,措手不及。
文中記得很清楚的是家珍在得知有慶死了后說的一句“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看到這里我覺得心痛。有慶是個乖孩子,他愛他的羊,對它們好,為了不被父親罵,還把鞋脫了才去跑步。但是就這樣去世了,富貴難過,他心痛。但他又能怎樣呢?書中有句寫得特別好:“月光照在路上,撒滿了鹽”。我想,福貴每次走過有慶常跑的那條路,心都會痛的吧?但是他空有一身悲痛卻無法宣泄,他還有妻子女兒要照顧啊……
他無法對命運抱不公,他只能忍受,然后活著。這個或許就是余華想要告訴我們的。面對命運的不公平折磨,生活的殘酷,努力而堅強的活著。
文章的結尾是這么寫得:“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內容召喚她們的女兒,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這句話似乎平淡如水,卻又意味深長,卻又出乎情理其外,情理之中。這樣的結尾讓人無法不佩服余華。讓人深思,讓人回味。福貴的活著,注定是一種苦難,一種悲哀,但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的伴隨下活著。這便是這本書的真諦。只是闔上書本之時,似乎還是不能平靜。或是為福貴的悲慘生活罷,或者因為他窮其一生,最后只剩他自己。也許他是不孤獨吧,他有那頭牛,有那些悲傷卻美好的回憶。這些會陪伴著他,直至死亡。
福貴,《活著》都以苦難為船,悲傷做槳,時間如水,獨自劃過歷史的長河,不留一絲漣漪。
高一活著讀后感 篇4
余華說:“活著在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的起伏,親人一個個地離去,獨自忍受著生命帶給他的痛苦和折磨。當我們經歷種.種磨難時,該怎樣去做,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活著,就這樣活下去。
剛看完《活著》,心中的沉重感久久不能釋然。文中所記述的生命,是那么脆弱,摔個跤、一次抽血、吃幾個豆就能使它結束。以及福貴自身的遭遇,讓我感覺到命運的不公平。后來細細體味,便被福貴的頑強感動到了。不禁想到,福貴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為什么他經歷了如此悲慘的遭遇,還能頑強地活著。以前覺得,活著的意義嘛,無非就是金3錢,名利,親情,地位,生活享受……但這些福貴都沒有,可他依舊活著,就這樣平凡地活著。后來,我覺得,活著本身沒有意義,活著就只是為了活著而已。
福貴用自己的意志在努力地活著,如此過完自己的一生罷了。我想,遵從自己的意愿,不虛度光陰,自由地過完一生,就是活著最好的方式了。
正如蘇軾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豁達地看待人生,平凡地活著。
不過《活著》告訴我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或許因為我未曾經歷過什么磨難,對活著的理解也沒有那么深刻。可能,當自己成長到一定階段,才會對福貴的人生態度和活著有更深刻的感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