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00字600字(精選3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00字600字 篇1
《三國演義》這本書的好文章有:《巧施美人計》、《官渡敗袁紹》、《蔣干盜書信》、《草船瞧巧借箭》、《孔明借東風》、《赤壁敗曹操》、《三氣周瑜》、《猛張飛使計》、《妙計收姜維》、《孔明伐中原》、等等。
我積累的好詞好句有:袁紹的手下有個叫許攸的人,他建議袁紹去攻打曹放糧食的地方。到了第三天半夜,諸葛亮終于開始行動了。當小船快到曹操軍營的時候,諸葛亮突然擂響了戰鼓,這下好了,曹軍的箭像雨點似的射過來。
魏國有個叫姜維的大將,不但知識淵博,而且武藝高強,和趙云不相上下。他是特意前來投奔劉備的。劉備在徐庶的輔佐下,一連打了好多勝仗。他是天下的奇才,比自己還聰明很多,如果能夠得到他的幫助,他就不愁得不到天下。于是劉備就和關羽,張飛一起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找他。軍師,鄉下,感動,聰慧,天賦。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00字600字 篇2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意味深長。《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許多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劉備、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斗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直寫到晉朝那個時代。
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么事情都要冷靜對待。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00字600字 篇3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我不禁感慨道:“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蜀、魏、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大概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四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匯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被稱為“三絕”的分別是:“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
奸絕——曹操。曹操有一句話十分耐人尋味,那便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由于這句話,曹操惹來了殺身之禍,若不是他運氣好,早就命喪黃泉了。所以,曹操給我的啟示是:做人不能太狡詐,否則會遭到報應的。
智絕——諸葛亮。要說諸葛亮才智過人,非得數草船借箭和借東風這倆件事了。從這兩件事足以看出他的雄才過人。
義絕——關羽。關羽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最講義氣的人。他對劉備講義氣,他降漢不降曹、屯土山約三事、過五關,斬六將等等事例足證明。他對敵人也講義氣,華容道義釋曹操、義釋黃漢升、為曹操報恩斬顏良、誅文丑等等,可見他十分講義氣。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令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