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中層讀后感1800字
pdca是質量管理學上經典之一,最近幾年隨著管理理念發展與完善,sdca也逐漸被大家接受。無論在各個領域,現在基本上都有各自的s(標準),我們只需要在這些理論與經驗基礎上,個性化就可以了,而《做最好的中層》就給我們對做最好的中層的s做了很好的探討,與自己的實踐相結合,相信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很深啟迪…..該書從最好的中層如何定位、怎樣去做、更好發展等三個層面做了很精辟的闡述。
如何定位哪?我聽過著名的中國臺灣培訓師余世維的幾乎所有課程,他前期講管理主要內容是各種管理能力和技巧,而現在關注在管理者的“根性”,“根性”就是根本性格,仿佛一棵大樹,從樹根、樹干衍生出許許多多的枝葉。性格決定命運,人們的失敗,往往并不是因為能力的不足,而是由于性格的缺陷。“根性”如沉穩、細心、膽識、積極、大度、誠信、擔當等等,只有這些有大的境界,才能有大的發展,所以中層修身養性是必要的,一日三省吾身。對于企業來講,中層的能力決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層就是要在沉穩擔當、忠誠智慧“根性”上不僅要發揮領頭羊更是指揮家的角色。“沒有落后的群眾,只有落后的領導”,作為承擔團隊所有人的中層,承上啟下,如何才能掌握好自己手中的指揮棒呢?根據對世界500強企業優秀管理者素質能力統計分析,品德如以身作則是第一,第二就是前瞻性或者策略性,戰術決定團隊行事的技巧,而戰略決定團隊的發展方向,也就決定團隊走向成功還是平庸。中層從全局從戰略制定明確有效的目標之后,積極地與上級領導溝通,得到他的支持和幫助,對團隊每個成員特長和弱點充分了解,然后把確定的目標細分,制定smart的實施計劃,準確合理布局每個人。在組織領導過程,關心每個人,關注幾種人:最優秀的、最落后的、想成功但處于瓶頸的人,在用贊美、認可、指導、榮譽等激勵團隊的同時,用活獎罰兩根指揮棒,進而達到“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境界。
怎樣去做呢?第一就是與上級有效溝通,管理學上一個觀點,70%的管理問題就是溝通問題。上面一根針,下面千根線,所以下級更要做主動有效溝通的主人。首先要了解讀懂上級,然后把一些著眼全局、合理意見并有三個以上解決方案的問題在合適地點合適方式合適語氣與上級溝通;尊重上級,即使溝而不通,也要理解上級的不理解,不輕言放棄,不急于申訴,用業績和堅韌隨著時間改變成見,基督山伯爵的名言“人類所有的智慧都在這五個字里:等待和希望”;第二,商場如戰場,著名的西點軍校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noexcuse”,即使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執行并完成任務是中層存在的價值根本:事先要詳細計劃,有條不紊的分派任務實施,親自監督,以免意外情況及時調整,在這個pdcacycle中,中層應該充分借助各種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充分發揮團隊力量,以最高效完成工作;第三做解決問題的高手,方法總比問題多,非常之事亦會有非常之法,多角度思考問題,抓住問題核心,用雙贏多贏方式處理,還要用辯證觀點,阻力處理方法得力,往往也可以變成助力的;第四,真正的團隊是一群心理上相互認知,行為上相互支持、相互影響,利益上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目標上有工作向往的人們結合在一起的人群集合體。可見有共同價值觀共同文化認同的團隊精神是多么的靈魂,而中層的個性很大程度決定該團隊的文化。在這個氛圍中,中層不僅要因人施管激發每個的潛力,更要teamwork變為合力;用dass(描述、承認、具體化、給團隊帶來的利益…)影響法保持團隊和諧溝通,同時善于大棒+胡蘿卜、合理控權與授權靈活使用權力,建立一支高績效的團隊,總之“一個人只是單翼天使,兩個人抱在一起才能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