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寒假讀后感
卡耐基先生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結于他的專業知識,還有85%歸于他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及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所以,我想:只要我們不斷反復研讀《人性的弱點》,它必將有助于我們獲得成功所必備的那85%的能力。
現在,我把這本讀物時刻放在床頭,把它作為反思自己,修正自己的一面鏡子。我希望朋友們有時間的話去看一看,那會使你同樣受益匪淺。
并非“讀后感”
關于生命,總有太多想法。生命的形式各種各樣,大自然創造了數不盡的生命種類,而似乎只有我們人,能讓自己的生存方式,或者作為一種生命的存在形式,變得多種多樣,無限的豐富,但也只有我們人,能去思考生命,思考生命存在的種種。
雖然如此,但似乎顯示之中,我們更多的是去創造生活的豐富多彩,更多的是去改變死板的生存方式,卻忽視了停下腳步,靜靜地思考我們的創造,是不是帶走了什么,是不是改變了什么。
事實,是的,我們讓大自然改變了,物種滅絕,森林消失,不斷產生的新型病毒。似乎這一切,都是在我們開始學會改造自己的生活開始的。有一部電影的經典臺詞,就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我們的能力,大到可以改變世界,所以,我們的責任,就應該大到保護這世界。如此大的責任,我們有時卻忽視了,如此一想,我們經歷的種種災難,是不是就是自然界對我們的不負責任所作出的懲戒。
每當我們在思索,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時,我們可否多一個心眼,去思考與我們相伴而生的其他更多的生命,思考他們的存在,思考他們的需求,思考他們和我們,能不能以更融洽的方式,一起生存在這世界。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讀后感
這本書比較難懂,而且大概一個多星期之前很快的讀完了,現在來寫讀后感顯得很勉強。腦子里面只記得很少的一部分了。
首先就是托馬斯和特麗莎的奇怪的愛情。僅僅見過一面雙方就這么相愛了。而且理由也不是一見鐘情什么的。其實我覺得托馬斯開始是并不愛特麗莎的,只是因為她介入生活,她像水中漂來的一個嬰兒。托馬斯最終到布拉格去我想也還不是真的愛特麗莎,而是無法承受生命之輕。
話說回來,生命的重我輕我認為主要是對于家庭還有親人或者其他的什么事情上面的責任上。生命輕浮就像沒有責任一樣,長這么大也還覺得自己是小孩,完全不擔負對于家庭的責任。我覺得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整天在學校里玩游戲,課也不上,其實就是脫離責任,這樣只會讓自己變的沒有重量,很空虛。
當然也不要過火,現階段畢竟只是學生,所能夠做的事情不多,學習是主要的。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然后就
是特麗莎和莎賓娜這兩個女主角了,總覺得是很不同的兩個人。打個也許不太恰當的比方吧,特麗莎就像是薛寶釵,莎賓娜就好象是林黛玉。恩,確實不太恰當。
然后最囧的就是佛蘭茨了。一群人在柬埔寨的河邊拿著喇叭對對面說話,迎來的卻是無限的沉寂--沒人理他們。真是黑色幽默,作者對于媚俗算是恨透了。
然后是特妮莎關于愛的一些想法。他和托馬斯的愛和他對于卡列林(她的寵物狗)的愛。得出的結論是對于卡列林的愛更偉大,因為不求回報,只是單純的愛。但是其實我不是很同意,愛情和博愛是不同的,沒法拿來比較。愛情本來就是自私的,注意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