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談養成教育》讀后感
快樂源于善良。李鎮西老師最注重培養的是女兒善良的品格。父女共讀《愛的教育》和《做人的故事》,他用名著中的故事去感染女兒;他教女兒愛班集體,愛她周圍的同學,關心自己的同桌,關愛失學同齡人……生活中點滴的愛心,匯集成了她愛的海洋,培養了她博愛的胸懷。而小晴雁,也在關愛別人的過程中,收獲到了真正的快樂!作家高爾基也曾經這樣教育自己的兒子:“給,永遠比拿快樂!”同為人父,對快樂的理解如出一轍。
二、 以尊重培養尊重!
這是李鎮西全書的另一精髓——民主。這也是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尊重只能靠尊重培養(李鎮西語)。李老師對孩子真正的尊重,不光出于對孩子的“愛”,更是出于一種民主的理念。記得李老師在另一本著作《民主與教育》里,就曾深入探討過民主教育的實質。而他在家庭教育方面,又是如何做的呢?
家庭教育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家長對孩子的尊重首先是對其心靈世界的尊重,尊重孩子的心靈世界,就要保護孩子的個性,認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有選擇的權利。在充滿民主氣氛的家庭中,尊重是相互的。家長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要充分理解并善于聽取孩子的合理主張。書中《從細節處尊重》這一節,李老師從女兒接電話這個小事,讓女兒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請尊重孩子應有的自由權利》這個章節里,對讀初中后處在重重學習壓力下的女兒是否留長發這一問題,也讓女兒自主選擇,這是一個開明家長對子女權利的尊重;《教育孩子尊重教師》,就體現了一名家長對學校教育的理解與支持。他在文中說得好:“家長不但要充分尊重學校教育,尊重教師,更要教育孩子尊重教師!”他以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尊重他人建議的榜樣。
以尊重培養尊重,說得多好啊!一個家長能在自己的家庭中實現民主,縱觀我們在學校的教學行為,不也應該如此嗎?建設和諧校園,我們需要的不僅是一個優雅、現代的校園,更重要的是師與師、生與生、師與生之間那種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氛圍。尊重孩子的心靈
世界,保護他們的個性,讓他們在民主的空間中自由呼吸,讓他們在教師尊重與鼓勵的呵護下快樂成長,這才是真正的和諧!對家長來說,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他們的最大的禮物;而對教師來說,每個孩子都是春日花園中不可忽視的一朵小花。教育孩子是責任、是藝術,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這門學問,作為孩子的共同教育者——家長和教師,都應該熟練地掌握。尊重孩子,并教會孩子尊重他人,讓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讓他享受一個快樂的童年,這將是足以讓孩子幸福一生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