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拉斯維加斯學習》讀后感
書中總要講了一下幾點,我們要向拉斯維加斯學習什么?
一,城市發展模式。在沙漠中憑借工礦產業平地發展起來的城市,隨后從工礦產業轉向博-行業直至變成功能明確且多功能混合的城市。它擺脫了很多工礦城市被遺棄的命運,活了下來,而且活的還不錯。 二,脫離建筑學的城市秩序——商業秩序。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對照拉斯維加斯似乎都不是很合適,因為拉斯維加斯的發展是赤裸裸的利益驅動。(雖然大多的城市動因也是經濟因素,但都與物質形態系統掛鉤,欲望經過修飾后被委婉地表達出來)比如,拉斯維加斯有一條高速公路,人們有經過高速公路休息的需求,于是在高速邊上有了一家旅館,人們有停車的需求,于是就有了停車場,有賭博的需求,于是就有了賭場,有宣傳的需求,于是就有了廣告牌,有擴大宣傳的需求,就有了大型廣告牌。。。。。他們不管這些東西怎么樣,反正只是有這些東西而已就行了。(這么說可能不大準確,但我也只能這么表達了) 三,混合媒介的信息交流模式。信息交流的重要性遠遠大于其他,建筑成為了一種信息傳達的載體,人們只關注它傳達出的是什么信息,而不關注它本身了。例如希臘的柱式,羅馬的柱頭,文藝復興的屋頂,再加一個巨大的鮮艷的廣告牌,人們的追求不在那么刻板,趨向多元認同,注重信息的傳達。 四,行為模式直接指導設計。拉斯維加斯沒有群體概念,因為他甚至找不到一個可以拍出美麗照片的角度,但它又是一個群體,欲望交織的群體。在單體設計中,例如中庭,吊頂,燈光等一些列的設計都與如何拉動消費有關。
四、怎樣學習拉斯維加斯
那我們要怎么樣向拉斯維加斯學習呢?
我們要為了前進而先回顧歷史與傳統,要為了上升而先向下看,而有節制的評判能使以后的評判更理性,這是向萬物學習的方法。
拉斯維加斯的成功是商業的成功,也是城市規劃、高速公路、巨型標志物結合的成功范例。拉斯維加斯的態度是多元,包容,混合價值,有序,無序,唯利是圖,各取所需,這些詞語似乎都是拉斯維加斯態度中的一部分。正因為它是一個移民城市,正因為它人口構成復雜,正因為它沒有歷史根基,所以這是一個包容的城市,在這個城市中沒有價值權威(共產主義或是資本主義),沒有宗教權威(佛教或基督教),沒有學術權威(現代主義還是古典主義還是國際風格),個人以及團體的自由及意志達到最大化。商人為客戶建造他們喜愛的房子(盡管房子不合建筑界的口味)而不會受到建筑評論界的指責,巨大的廣告牌取代建筑自身可識別性也少遭詬病。建筑的設計理論和傳統方法受到行動上,而不是言語上的質疑,神圣的現代建筑規則正在遭受嚴重的沖擊。。。。。。這就是城市。拉斯維加斯實現了作為城市的最大價值——多元認同。正如序言中所說“對建筑中的象征主義角色進行重新評價,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一種新的對別人的品味與價值觀的接納以及設計中新的謙遜的態度,更多地理解我們作為為社會服務的建筑師的任務”,我想這才是我們要學習的。
格羅皮烏斯曾將建筑美學簡化為:堅固+實用=美觀。但維特魯威的三原則是:建筑=堅固+實用+美觀。 其實,建筑并不反對象征主義和表現主義,不管是隱晦的現代主義,還是顯性的后現代主義。細膩,浪漫,又不失生活氣息,才是我們喜聞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