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千陽讀后感3篇
我是很愿意去思考,想弄明白宇宙,人,生物,以及世間的種種奧妙。我知道,自己才疏學淺,這的確是事實,但我覺得,努力去試試,肯定會有點進展的。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一些難以解答的問題,或許能改變人的思想,起到好的引導,這也是有可能的。書籍還是很好的,這個時代,書籍所起的作用,沒有減少,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的其他形式的事物出現,讓人們的認知和理解有了增強和提高。我們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越多的交流,就會有越來越多的進步,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得到更多的智慧結晶。批評和包容,使我們更應該學習的品質。而現在,批評似乎多于包容,這需要平衡。和諧,是共存知道,但絕不是解決人類自身問題的良方,和諧能解決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問題,緩和人與人的矛盾,但不能真正完成指引的使命,但我們的確需要先做到和諧,這是必須做的。
一千個燦爛的太陽能照亮這片苦難的土地?能溫暖這些冰冷徹骨的心?
當世界上絕大多數土地都逐漸走出了那些深切的苦難之后,這些被我們遺忘或者根本就不熟知的無法想象的苦難的時空,只能讓我們記住兩個字——感恩。
關于不可寬怒的時代,不可能的友誼以及不可毀滅的哎是真的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耳畔縈繞著安果曼的詩句:我夢想有一天我可以打開鳥籠我可以操出失去欣喜地鳴一段詩我并非脆弱如微風中顫抖立柳樹,我是個阿富汗女人,而我一定得哭泣。
《燦爛千陽》讀后感三
《燦爛千陽》是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作品。里面展現了半個世紀阿富汗婦女所要忍耐的種種。個人,要忍耐饑餓、病痛的約束。家庭要承受戰爭的創傷、難民的流離失所。國家要忍耐前蘇聯、塔利班與美國的戰爭。這里描寫的不僅僅是主人公的悲慘經歷,這更是一部阿富汗忍耐的歷史。
瑪麗雅姆在阿富汗一個偏遠貧窮的地方長大,她想上學,母親卻告誡她:“學校怎么會教你這樣的人?一個女人只要學一樣本領,那就是忍耐。”那時候小小的雅姆并不懂的這句話的含義。但是她的童年在十五歲生日時一去不復返:母親自殺
,定期探訪的父親也仿佛陌路。她成為了喀布爾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動蕩年代的家庭暴力陰影下。小說的另一位女主人翁萊拉,是拉希德另一個妻子。在與前蘇聯的戰爭中,萊拉失去了兩個哥哥。炸彈奪走了她父母的生命。她深愛的男孩也被迫逃離阿富汗,生活里到處都是失落與絕望。剛開始,兩位妻子相互敵視,漸漸的,兩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越來越親密無間。她們的友情在拉希德的虐待,國家的無情戰火中留存。兩個女人苦難深重,某種程度上,她們慶祝塔利班的到來,希望能結束她們的苦難。但她們的夢想并不能實現,等待她們的確是更深層次的苦難。
卡勒德·胡賽尼以細膩的筆調再現了當代阿富汗婦女的悲慘生活,主人公的悲劇不僅僅是阿富汗的悲劇,更是人類文明的悲劇。阿富汗的很多婦女都喜歡戴布卡,布卡是一種束縛,它是對阿富汗婦女人性的一種束縛,她們只能通過布卡與外界的事物溝通。這是對婦女的不公。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罪惡仍舊存在,戰爭仍舊肆虐,世界上的許多人民仍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理解。戰爭毀掉的不僅僅是一所所房屋,毀掉的是一個個幸福的家庭,毀掉的是人類的文明!戰爭讓多少人民流離失所,妻離子散!我們能說這樣的戰爭是正義的嗎?!不,不能。那些打著正義的旗號發動戰爭的人,我想問問,你們是真的正義嗎?!正義難道就一定得通過戰爭來取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