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讀后感
然而,《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向我們展示的是思想大師斯隆,而是斯隆這個人,但是比這更為重要的是,對大多數讀者而言,該書并未點明斯隆撰寫本書所要闡述的經驗教訓。但是這確實是一部好的管理著作——這和是否全盤接受斯隆提出的每一個觀點無關。盡管這部著作擁有廣泛的讀者和極具號召力,但它對管理實踐影響甚微。這部著作以“自傳”的形式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該書未能像斯隆希望的那樣成為一本行動指南。一部論述管理以及職業經理人的著作是一個絕妙的想法。
《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一書的主要教訓是什么呢?
首先,管理是一種職業,經理人是——或者說應該是——職業化的。這在20世紀90年代的現在聽起來有些陳腐——30年前卻遠非如此。不過坦率地說,盡管如今大多數經理人都這么宣揚,但身體力行的人并沒有很多。
像其他職業人士——如醫生或律師——一樣,職業經理人也有“客戶”:企業。他注定要讓自己的興趣服從于客戶的意愿。對客戶負責任是“職業化”的特征。
職業人士做決策,靠的既不是個人觀點,也不是其偏好,而是依據事實說話。我認為,這就是《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中關于查爾斯·凱特林研制銅冷卻發動機一章的主旨所在。斯隆給予凱特林最高的贊譽,認為他是美國20世紀杰出的發明家。即便是這樣一個偉人,斯隆在這一章花了如此多的筆墨講述,如果不顧事實地緊抱自己的偏好不放,反而會損害了自己。
職業經理人的工作不是去討好人,不是去改變人,而是要激發他們的能力去工作。無論你是否對別人滿意,是否贊成其工作方式,他們的業績才是惟一要考慮的事情,確實,這才是職業經理人惟一被允許關注的事情。
業績不是“底線”,還要樹立榜樣。這需要誠實正直。只要在這兩方面——經營業績和作為榜樣——不過線,就應該有絕對的寬容和最大程度的多元化。
意見分歧甚至沖突都是必要的,實際上也是求之不得的。沒有分歧和沖突,就不會有理解;而沒有理解,就只有錯誤的決策。對我而言,斯隆著作中最引入入勝的部分就是那些備忘錄:他首先列出不同意見,然后將不同觀點綜合成一種理解,最后達成共識和承諾。· 領導力不是“魅力”,也不是“公共關系”,更不是“表演”。它是業績,是始終如一的行為,是值得信賴的。
最后,也許最重要的教訓是,職業經理人就是公仆。職位并不能給予你特權和權力,它賦予你的是責任。
斯隆在他的《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一書中,闡述了他在設計通用汽車公司的事業部體制時所依據的兩條原則:
(1)每個事業單位總經理的責任應該不受限制,由總經理領導的這種組織應具備各種必要的職能,使之能充分發揮首創性并得到合理的發展。
(2)某些中央管理職能對公司活動的合理發展和適度控制是絕對必要的。
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是深刻而復雜的, 其中機遇起了關鍵作用。對于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來說,動機和機遇是走向成功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前者通過在一些方面的激勵報酬得到很好的應用,后者則通過分權管理制。好的管理在與集中和分權管理的協調,或者說是“基于協調控制的分權管理”。在1920年快要結束的時候,當時的公司面臨外部經濟衰退和內部管理危機并存的困境。雖然通用汽車的物質很豐富,但卻幾乎沒有什么規范,各部門之間不能協調發展。這時期沒人對這個問題給予注意時,斯隆先生以敏銳的眼光覺查到:除非經過精心安排組織,否則公司很難發展。一場組織變革在發現問題后展開。分權管理和協調管理逐步被提出,并一直服務與組織。從分權管理中獲得主動性,從協調管理中獲得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