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戰讀后感300字(精選3篇)
地道戰讀后感300字 篇1
一陣陣硝煙直起,一聲聲槍聲響起,一個又一個的中國人民殘忍地被日本鬼子殺死了……一個個八路軍戰士,一個個愛國主義軍人,一個又一個挺身而出、沖上前線,與那慘無人道的日寇進行激烈地戰斗!
《地道戰》就是記錄其中的一部愛國影片。它仿佛使我身臨其境,感受抗日戰爭期間人民的疾苦,日本鬼子的殘暴,八路軍戰士的愛國情懷……
電影中講述了田木率領著日軍和漢奸們,來到高家莊進行掃蕩。群眾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及時應變,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將土洞、地道造成幾家相通的多口地道,這樣就能隨時與人聯絡。
一天晚上,日軍準備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發現了敵情,就敲鐘提醒村民們,“咚—咚”。幸好趙區長帶著隊員們及時趕到,群眾才始于免難。可是地道遭到破壞,更重要的是高書記為了保戶村民們,不幸壯烈犧牲。村民們為了報仇,個個同仇敵愾,下定決心要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后來,高傳寶和新書記林霞一起商討策略,研究毛主席寫的《論持久戰》,決定將幾家相通的地道改為能藏能打的地下通道。次年夏天,幾個日軍特務混進高家莊,被高傳寶發現了。高傳寶心想不如將計就計,利用地道將他們一網打盡。此后日軍攻打高家莊,村民們紛紛躲進地道,暗中射擊。無數支槍神出鬼沒,從不同的地方打來,日本鬼子嚇得哭爹喊娘,狼狽而逃。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也深有體會:日本鬼子是那么陰險狡詐,而高傳寶和游擊隊員們卻不向困難低頭,理性面對敵人。在慌亂中鎮定自若,從容不迫,想出了許多好辦法。我們現在的社會,是老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和平來之不易。只有好好學習,學到本領,才能夠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民族更加富強!
地道戰讀后感300字 篇2
今天,老師教了我們一篇課文,題目是《冀中的地道戰》。
這篇課文所講述的地道戰發生在1942到1944年期間,當時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發動了“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想搞垮我們的人民武裝。但當地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學會了一種新的斗爭方式,這就是地道戰。
地道戰在歷史上是個偉大的奇跡。讀了課文的介紹后,我知道了地道的樣式和特點。瞧,地道的功能可真多,在敵人來掃蕩的時候,冀中人民就鉆進洞里,讓日本鬼子撲個空。日本鬼子知道有地道后,就想辦法破壞那些地道,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放毒啊……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早就在地道里想好辦法,能一一破解敵人的計謀。
讀完這篇課文,我佩服冀中人民的智慧,我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有智慧的人。有機會的話,我會親自去看一看“地道戰”的遺址。
地道戰讀后感300字 篇3
上個星期我們學了一篇叫《冀中的地道戰》的課文,課文主要說了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冀中平原的人民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創造了新的作戰方式,這就是地道戰。
修建地道對于他們來說是因地制宜的好方法。首先,可以隱蔽自己,躲避敵人的屠殺,保護大伙的生命;然后,這種方式可以堅持生產以保存實力。地道是一種非常堅固的堡壘,結構錯綜復雜,人民利用它的特殊優勢把鬼子打得暈頭轉向,這種戰爭方式,在我國戰爭史上空前絕后,效果很驚人。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以地道這種巧妙的斗爭方法,用他們的智慧與力量重重地打擊了敵人。在生活中許多事情也是不能單靠蠻力去解決的。有一次我在沙池里挖橋,但是橋總是挖到一半就塌了——沙子太干,怎么辦?我嘗試了許多辦法,比如橫著挖、換地方挖,都行不通,就在我即將放棄時,我忽然想起了大橋下的橋墩,對!橋墩!我靈機一動,馬上再次開工,這回我用了許多配合水調成的濕沙做橋墩,用它們我終于造好了一座大沙橋。所以,智慧與力量相配合,才能有所作為。
文章中所描述的地道戰,就是智慧與力量相配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