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干法讀后感(通用5篇)
稻盛和夫的干法讀后感 篇1
讀《干法》的時候,我心里感觸頗深,首先是被稻盛和夫本人對于工作的精神所感動,毫無疑問,他是一位“工作狂”,他對工作有一種真誠的坦直的執著,并且有著必勝的信念。
同時,我注意到,他是一位有神論者,并簡單查閱他的生平,發現他在退休后,未出任日航統帥及日本內閣顧問前,曾到寺廟中修行,這讓我釋然他在書中對于基督教的扭曲論述。但他在《干法》一書中多次提到“神”,并用“仁慈的主”、“萬能的神”來稱呼,很多都顯示出基督教的要義,他提到“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謝!”的論述,也正是基督對于門徒的教導。無論他真正是何種信仰,他對于“當你竭盡全力時神將會現身”的理論,我完全同意,當人事全部盡到,剩下的只有神的旨意。
稻盛和夫對于《干法》一書的成文,有一定的背景,是在他的企業成功之后。他在書中多次提到他創業之初時,面對公司無法完成的訂單,所做的讓很多人“匪夷所思”的決定,他會對顧客說“我們能做!”,他會對員工說“我們能做”,他的這種強大的自信(能強烈影響別人的),來源于他大學畢業后進入松風工業研究新型材料并大獲成功的經歷,他說那個研究,他是全世界第二家,并且他成功了,也就是說他在創建自己的公司時,雖然年輕,但他已是專業領域的頂級權威專家。
稻盛和夫對于“自燃型”人,“必須得想(你目前能力達不到,但卻要去做)”,“潛意識”、“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創造性的工作”、“敢于走別人沒走過的路”等等,給我的啟發很大,也是《干法》一書我覺得對于我意義最大的地方!我的性格過于謹慎,因此限制了我創造力、能量發揮和膽量,面對事情時,我常想到的都是“保守打法”,要盡量不出錯,但是正是這種不愿意出錯的謹小慎微,反而使我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受到了嚴重的束縛!太過規矩,確時常忘記規矩是人所創造的,規矩不是約束的條框,而是雙方達成共同目標的橋梁,F在我自己已逐漸認識到這個問題,并且有意識的去思考、打破固有的束縛,用全新的思維思考問題,而《干法》給了我啟示與例子。
最后,我用《干法》中給我啟示最大的一段話來結束“你說你也想讓自己的經營有余裕,但是怎樣做才能使經營有余裕,方法千差萬別。 …… 你必須自己認真去想,認真去思考,這種思考是一切的開始”,當讀到這段時,我特別想說“感謝上帝”!
稻盛和夫的干法讀后感 篇2
自從有了手機互聯網,很久沒有好好的讀一本書了,今天讀了稻盛先生的《干法》,不由掩卷深思。
稻盛先生說:“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喜歡上自己的工作”。
人為什么要工作?通常認為工作就是掙錢,就是養家糊口。按部就班,日復一日。如此心理的工作,只會讓人變成機器,失去自我。《干法》告訴我們:快樂工作,做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迷戀自己的崗位,和工作融為一體,學會感動、感恩,發揮火一般的精神,燃燒我們的激情,無怨無悔,一以貫之。工作沒有貴賤,不分年齡,再平常的人也有值得讓人稱頌的閃光點。我想起了公司組織學習李強老師課程時講到的一個詞“利用”,在我的認知里,利用是貶義詞,但李老師的課顛覆了我的認知。能被人利用是幸運的,說明你還有被人認可的價值,沒有被人當做一個廢物。這種價值體現在哪里?就體現在對工作的認知和態度上。所以我希望我們都能被“利用”,無限次的被“利用”。
工作中有神助攻嗎?有。一生中會遇見很多神。公司領導:給我們指引方向,提供優秀的平臺,豐厚的物資文化報酬。同事和老師:指導我們技術,傳授我們經驗,改正我們的錯誤......還有一種神,就是我們自己。
我15年8月加入秋實集團,在行政后勤保潔工作,同年10月調入倉庫。剛開始去倉庫時我很忐忑,怕干不好,不能勝任。后來一想不試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別人能做這么好,我也能。我的老師田學燕盡心盡力的指導我,從出入庫流程到月末盤點,到輸帳到發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曾說過的一句話:吃虧吃出來的經驗。剛開始時我對這句話很不以為然,每天出庫入庫,能有多大點事呢?但當我獨立工作,吃過虧以后,才真正了解了這句話,看似簡單的工作也有它的復雜性,不允許有一絲毫的馬虎。倉庫這么多種料,一時疏忽就會耽誤生產,哪怕是擱置在墻角蒙塵的廢料,哪怕是一顆螺絲釘,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不容忽視。
我迫切的需要工作經驗,但不想要這種吃虧吃出來的經驗,一直有人說,吃虧是交學費,但這學費很昂貴,讓人負擔不起。每個人都不敢說自己能做到零失誤,所以我只好用從領導同事處學來的經驗,吃虧吃出來的經驗,工作中自己摸索的經驗來武裝自己,盡力將失誤降到最低。從一個什么都不懂得保管員,到現在倉庫主任,我收獲了心酸和淚水,也收獲了快樂和榮譽,更收獲了成長和進步。我相信如果我能做到稻盛先生那樣傾聽產品的哭泣,抱著產品睡覺,一定還會收獲更多!
讓我們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幸福,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快樂!
稻盛和夫的干法讀后感 篇3
給自己一顆定心丸,讓自己徹底的清醒,徹底的明朗前方的道路,以及行走的姿態。讓自己的心,有一個良好的開始,從現在,從此刻。
你向神祈禱了嗎?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曾經感覺的偉大,都是那么卑劣的微不足道。稻盛和夫,如此簡單樸素的話語,勾勒出一個不斷奮斗,不屑世俗的身影。有多少種不可能,就有多少種奇跡!澳贻p時的苦難,花錢也該買!边@句話太真實,太直白,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擁有這樣的心態呢?“用格斗的氣魄”,想想來自己曾經多么的輕狂的稱自己氣魄非凡,可真正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用格斗的氣魄去完成的事情——。我不得不為之感到慚愧。不斷地告訴自己,要活的精彩!平凡,非凡……豐富自己的生活,無論從工作上來講還是從學習鉆研的角度上講,要精彩,就必須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我喜歡這樣的信仰,我相信,如果真的到了向神祈禱的時候,那么神也自會護之于臂膀。
現在滿大街聽到的統統是抱怨,無法想象如果這世界上沒有抱怨,將會變成怎樣。社會的意識形態在努力的爭取言論自由的同時,也在充分的自我放縱。如此無用功,卻如此受青睞,可見這不是一個時代造就的。而是人類本身所帶有的“高能量品質”吧。
做自然型人才,高調自己的目標,低調自己的姿態。悄悄地把愿望裝進潛意識,用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創造非凡。開創一種與原來截然不同的新生活。干法,給我的沖動也好,野心也罷,但是它讓我豁然開朗的看到了光明的未來。總有一種方式能成功,而這種方式能讓任何人無差別成功。稻盛和夫,謝謝你的陽光。《稻盛和夫的最后一戰》讀后感讀《稻盛和夫自傳》有感干法讀后感
稻盛和夫的干法讀后感 篇4
干法這本書,讀起來我的感覺是非常的踏實,里面的很多內容與時下流行的心靈雞湯,成功學在根本上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但是,同樣的內容在稻盛和夫的筆下,卻是非常的自然,而心靈雞湯,成功學大多讓人感覺虛浮。
言歸書上,干法,字面意思就是干事的方法,講的是怎么做事,怎么做工作,應該是教授我們如何去做,品讀完以后,回味一下,這本書更多的講的是道這個層面的哲學,或者說,是建立在稻盛和夫先生工作觀,勞動觀這一哲學層面上的干事法則的。這也正應了那句話,做事先做人,只有先把人做好了,才能把事做的漂亮,做的完美。先生的那種對工作的態度,值得現在年輕人去學習效仿,現在年輕人工作虛浮的很多,一山看著一山高,不能夠腳踏實地的去工作,想的永遠比做的多,在老一輩的人眼中,很難看得上現在年輕人對待工作的態度。
在先生看來,工作就是一種修行,一個磨礪自己心志的方式,所以說,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熱愛甚至迷戀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以完美這種目標要求自己,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去挑戰新的完美,通過不斷的反思和創新,一直行走在前進的路上,不原地踏步,更不倒退,雖然,或許身體上會勞累,但是每一次的精神收獲的喜悅勢必會將身體的勞累抹去,使自己身心更加健全,更加高尚!拜讀完這本書,對于工作,我充滿自信。
稻盛和夫的干法讀后感 篇5
在讀這本書之前,對稻盛和夫先生我是一點都不了解的,是的,我這個學渣幡然醒悟終于開始學習了,開始試著去學習,去了解成功人士的成長經歷。
艱難坎坷的年輕人
稻盛和夫是一位傳奇人物,學習成績也曾不理想,而后通過努力一樣取得優秀成績的大學畢業生。
畢業之后稻盛先生也面臨了同大多數人一樣的遭遇,找工作遇挫,找不到好工作,通過老師推薦,獲得了一份工作機會。
但當時的日本受泡沫經濟的影響,所在公司的發展也不太好,一起的同事要么繼續學習深造出國,要么另謀高就其他企業,而稻盛先生當時由于當時的種種原因,所在的部門只剩他一人堅守,稻盛先生也曾一遍遍的問自己,這樣工作的意義,也曾夜深人靜思考人生的意義。
然而,一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神奇力量,稻盛先生此刻反而更加清醒,不再發牢騷,不再說怪話,專注的——埋頭工作。
“極度認真”的工作態度,拼命努力堅持不懈的工作過程中,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情。
稻盛先生一個非專業的毛頭小伙子,卻在工作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出色的研究成果,這都得益于當初下定決心 埋頭工作的重要決定。
來說一說讀完此書,我的感受:
醍醐灌頂,一劑良方
對于那些正在找工作卻總是挑剔工作的人來說,這本書會讓你醍醐灌頂,能立即明白,接下來該怎么做;對于不想工作的人,或者厭惡工作的人來說,這是一劑良方,能更加理解,工作對我們,對生活的意義。
稻盛先生首先向我們是說明了,人為什么要工作。其中有個小故事:
在南太平洋的一撮小島上,有個未開化的部落,那里的人們都認同“勞動是美德”這一觀點。村民們在每年的勞動收獲季節,會各自評論各自田地的整修狀況,作物的長勢等,經過評價,田地耕作精細的人就會被稱為“人格高尚的人”,會受到全村人的尊敬。
而在人類近代文明的西方社會里,從基督教思想起源,“勞動乃是苦役”這個觀點相當普及,以至于延續至今,勞動是一種充滿痛苦、讓人厭惡的行為,因而產生了近代的勞動觀:工作時間應該盡量縮短,工作報酬應該盡量增加。
而日本原來也是以勞動為美德而工作的,隨著社會的逐步西方化越來越多的人把勞動看做一項單純的苦差事,甚至厭惡勞動,厭惡工作。
我以為,現在的我們或多或少也都有這樣的想法和情緒,畢竟,人本是有惰性的,好逸惡勞不是你的錯,不改變,不努力克服就是你的錯了。
喜歡上所從事的工作
“拼命工作的背后隱藏著快樂和歡喜,正像漫漫長夜結束后,曙光就會到來一樣。”這是稻盛先生在當時艱難的條件下,取得一次一次出色的研究成果時候說的。
既然我們都知道工作于人生的意義不僅僅的是工作,而是靈魂的磨練,那么你就應該明白,任何人,哪怕一株小草在石縫間也要努力生長,這就說明,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不勞而獲,萬事萬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工作也是我們生命絢麗,幸福人生的關鍵。
既然人人都要工作,那么不妨與工作和平共處,愛上它,改變對它的心態和厭惡的情緒,接受它,從而讓它來成就自己呢。
改變心態!熱愛工作!
就像戀愛的時候一樣,哪怕和喜歡的他/她聊個通宵,第二天依然要準時上班,也會覺得,精神抖擻,心情愉悅,更加快速的完成工作,期待與他/她的再次聯系。用戀愛的心態的去熱愛你的工作,你會發現,工作原來有那么多的樂趣和神奇,不僅事半功倍,還能成就自己,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
持續付出、出色完成工作。
努力工作,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但為工作持續努力持續付出,你可以么?
記住一句話“持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出色的工作產生于“完美主義”稻盛先生這里也分享了一個小故事:
他的叔叔是一位海軍飛機維修員,曾說到“
每當轟炸機起飛時,維修員也要隨機飛行。但奇怪的是,幾乎所有的維修員都不乘坐自己維修過的飛機,而是乘坐別的維修員同事維護保養的飛機。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雖然自己在維修保養時候竭盡全力,但如果被問到”你做得到萬無一失嗎?”卻沒人敢充滿自信的回答“是”。
正是因為對自己的工作缺乏充分的自信,考慮到萬一的情況,所以維修員們都選擇乘上同事負責的轟炸機!
這樣類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很多醫生不愿意親自為自己的親人做手術診斷,往往會委托自己信任的醫生去診治,這種情況,也是醫生們對自己的不自信表現。
我們需要自己要求自己,將工作竭力做到“完美”,成功距離你還會遠么?
書中,真切且深刻揭示了工作的意義,稻盛先生說,人類生活都是由工作創造的,去理解工作的意義,也就掌握了生命的意義。
不論你是一線工人、辛勤的勞動者,還是企業白領、高級管理者,亦或者你是自由職業者,我們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創造更大的價值,希望我們都能建立起積極、健康的工作態度和人生態度,理性的對待工作,成就人生。